李坤寅:医学不只是科学,更是人学

2018-12-18 02:26祁丽珠
国际人才交流 2018年12期
关键词:李坤医德医患

文/祁丽珠

2018年8月,全球最大职业社交网站“领英”发布了一份职业洞察趋势报告:70后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是3年半,90后平均19个月就跳槽,而95后往往只能坚持7个月。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对一份工作从一而终简直就是顽固的坚持与坚守,甚至不合时宜。但对60后的李坤寅来说,32年的坚持与坚守意味着什么呢?

李坤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术带头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

医德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

每天清晨,李坤寅早早来到诊室候着,但却发现有的病人走进诊室刚看到他就掉头离开。那时候,他就意识到男医生与女患者之间因为性别而产生的尴尬。工作的清闲与病人们的态度让李坤寅很沮丧,甚至动起了调离妇产科的想法。对于当下年轻人“钱多活少离家近”的择业标准,李坤寅摇摇头说:“那种生活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坐着啥事儿也不干这才是真正的煎熬。”

年轻时,李坤寅没事就主动找事干。人有善愿天必从之,1987年,身为住院医生,李坤寅因治愈了一位常年不孕的患者而找到了成就感,并就此看到了妇产专业的曙光。患者林女士已婚多年,因多次治疗始终不孕便放弃了治疗的念头,领养了一个女儿。38岁那年,命运给了她惊喜。她遇到了李坤寅,通过接受子宫肌瘤治疗成功怀孕生子。2017年林女士的孩子走进了婚姻殿堂,他们夫妇特邀李坤寅作为嘉宾出席。李坤寅说孩子是父母的杰作,也是他的“处女作”。一路走来,孩子见证了父母与他几十年的医患关系,而他也见证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乃至成人成才。这是他此生最引以为荣的事情。

从门庭冷落,到患者争相问诊,李坤寅靠的是多年助人为乐的精神和医德高尚的口碑。李坤寅的办公室里收藏了很多本该悬挂于墙却被他藏起来的锦旗,面对这些,李坤寅兴奋地说:“每每收到患者的锦旗,殊不知我比他们更激动,更感恩。试想如果没有遇到他们,没有他们的信任,我的那份成就感从何而来呢?每次收到患者发来怀孕的短信时,我都无法掩饰心中的喜悦。但喜悦归喜悦,压力还是与时俱增的,因为你不知道下一个患者又是啥情况。”

从医多年,李坤寅亲手缔造了很多小生命,也演绎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很多时候,患者的慕名而来会让李坤寅背负很大的压力,毕竟会牵涉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乃至一个家族的希望。

医生以救护者的角色出现在病人身边,但不排除自己也会遭遇不测。1988年,那一场车祸险些让他丧命。玻璃扎进了他的颈外动脉,情况危殆。也正是医患角色的转换,李坤寅对医生这一职业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他认为医生的首要职责是救死扶伤;其次,这是一个十分讲道德的职业,医德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最后,医生还肩负更高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医生的职业生涯里,不可或缺的就是敬畏之心、严谨求实的态度,以及拥有责任与担当的大爱品格。

李坤寅说,年轻那会儿坐诊没人来看病。除性别受限的缘故,患者的不信任也是主因。于是他主动向前辈学习,跟随前辈出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坚持做业内资深专家罗元恺教授和罗振华教授的助手。两位专家出门诊时,李坤寅就端坐一旁帮他们写病历、抄方子。无论是医术还是医德,他们对李坤寅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着很深的影响。尤其是李坤寅业务上的快速提升,确实离不开那两年埋头写方子的日子。

一个小时能够做什么?

跟诊的学习生活结束后,李坤寅又恢复了单独坐诊的日子。性别已是阻碍妇科男医生发展的致命点,如果医术上再无过人之处,医德上没有深入人心,那就是雪上加霜。

“医德说白了就是个人品德和品质的彰显。具备基本的做人德行才有资格谈职业道德,否则都是纸上谈兵。”从教授导师身上,李坤寅学到了以真诚待病人,将其看成自己的亲友,急其所急,想其所想。回想二三十年前,国内医院的医疗设备比较少,很多检测结果都得李坤寅主动去跟进,有时候检验结果提前出来了,为减轻路途遥远的病人的负担,李坤寅提前帮助他们邀约其他各科室的医生会诊。李坤寅认为,医生的真诚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剂良药,可以协助患者早日康复。

好的医德还能减轻病人的负担和痛苦。这是李坤寅多年的临床感悟。为病人开药时,李坤寅遵循原则:只要对症有效,能用便宜的药,绝不用贵的药。

一个小时能够做什么?李坤寅的答案是,一个小时可以把脉问诊十个病人,一个上午计算下来就是四五十个病人。但前提是要有学生帮忙,让他们协助做详细的问诊记录。“我出门诊那天,最受委屈的就是随我一起工作的医护人员,拖延下班是常事,其实我也很无奈,你说遭遇那些大老远跑过来加号的患者怎么办?唯有相互理解,尽己所能,咬牙坚持到最后。实际上,这样做也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

谈及医患间的矛盾,李坤寅根据自己的经历,汇总了几点建议:一是懂得换位思考,如果医患双方都能换位思考,便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者是理解万岁,当下的医患关系之所以僵化,不够理解是主要原因。医生每天要面对无数的患者,一坐就是大半天,不得有一丁点闪失。若是生活遇到烦心事,紧张焦虑感挥之不去,加之与情绪不好的患者相撞,医患矛盾一触即发。最后是尊重,彼此尊重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原则之一。医学不只是科学,更是人学。美国医学联合会2012年对医生入学考试进行改革,提出“同感心”是医患关系的“脊柱”。医患关系紧张时,不是医生本人在应对,而是一个团队。

学方三年,便知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方知天下无方可用。医学是需要不断深造的。1994年,他走进了中山医肿瘤医院进修,那段进修的经历为李坤寅后期的手术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2003年至2007年,李坤寅又慕名拜了医学界两位德高望重的导师。2003年,他师从广东省第一个妇科全国名中医欧阳惠卿。欧阳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医德高尚,学术造诣尤深。2006年结束时,李坤寅已经成了她的传承弟子。跟随欧阳教授学习期间,李坤寅坦言,受益最深的莫过于学术上的深度研究经历,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3个课题,国家教育部的高校试点课题以及省级的5个课题。2007年,李坤寅已经成了博导,但他依旧坚持学习,终于考取了湖南省名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指导老师尤昭玲教授的博士。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李坤寅以行动给出了诠释。

现如今,经历过30多年的妇科临床、教学和科研等,李坤寅医术了得,不仅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围绝经期综合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孕等妇科疾病,而且熟练掌握各类妇科手术。

正是这种勤奋好学、无私奉献的美德,让李坤寅在医学界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身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与博士生导师的他,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欧阳惠卿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后备学科带头人、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妇幼健康分会副会长等。此外,他还被评为第三届“羊城好医生”,曾多次受邀赴美国、西班牙、中国台湾、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2017年,李坤寅作为“2017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一员支援贵阳,次年受聘成为泰国中医科学院首届顾问。

从救人走向育人

2003年的“非典”是李坤寅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那一年他升任医院妇二科的副主任。初到妇二科,20多张病床的现状难以将科室维持下去。李坤寅带着团队齐心协力,克服硬件上的不足,通过精湛的医术、一流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患者的青睐。在他的精心带动下,科室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集体”。2006年,李坤寅调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人事处任职处长,分管的业务发生了变化,可他还是“依恋”医生这份职业。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李坤寅坚持一周四次出诊。学校的寒暑假,他基本都是在手术台上度过的。大多时候,疲惫感基本都是在亢奋的工作过后才显现出来,但心态乐观的李坤寅,休息过后又会饱含激情投入下一轮工作。

能者多劳,多劳才能。2017年12月4日,李坤寅再次受命,出任广州中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院长一职。

从医生到老师、院长的身份转变,李坤寅明白一个道理:光是自己做一个好医生还不够,还要帮助、提携晚辈,正如他的职业生涯离不开众多年长医生的相助。李坤寅给学生上的第一课一定是跟医德有关,在授课之前,他会花一个小时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如何生活,最后才是如何做一名有医德的医生。对待学生,他甚为严格,万般叮嘱学生将病人的病史、症状、原先的情况做详细的记录,还要给病人做出合理的诊疗方案,注明是什么病,补充做什么检查等。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学生们从中西医不同角度去拟定两套不同的方案。除了传授学业,他更不忘教导学生关注病人的生活、饮食、情绪等,因为这些细节都与疾病息息相关。

岁月如梭,韶光易逝。如今回首32年的从医生涯,在览尽风雨后,除了感恩还有感谢。希望李坤寅的故事能给新人医生鼓舞,更希望医患关系不再紧张。

猜你喜欢
李坤医德医患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危机管理减少耳鼻喉科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开心漫画
开心漫画
开心漫画
开心漫画
理性沟通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医德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