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本真”的教育科研

2018-12-19 10:05黄远国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育科研本真

黄远国

【摘 要】“本真”的教育科研,追寻的是紧随学校发展、教师实际的教育科研,是体现主动性、生长性、原生态的真研究。学校以完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组织和管理,通过制度引领保障教育科研的有效实施。同时,以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等实践中常见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自下而上的形式,选择和确立课题研究内容,并通过教研融合,以研促修,推进教育科研,助推学校持续发展。

【关键词】本真;教育科研;校本研究

对于教科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教师成长的“脚手架”,是学校品质发展的“助推器”。但有时候,教育科研可能会不同程度地走入四个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坐而论道,以文代研。将教育科研简单地等同于写论文,而且多数论文是坐而论道的文字堆积,常常与教育教学实践脱节,缺少有感而发、有研而写的生态环境。

误区二:隔岸观火,不闻不问。一些教师认为,埋头教学最实在,这是真功夫,也是硬任务,而教育科研是虚的软任务,只是为个人赚个“噱头”,研究不研究无所谓。

误区三:被动研究,权当任务。课题立项是学校的要求,课题实施也是学校的要求,课题结题参评也是学校的要求,碍于领导的面子,硬着头皮“被研究”,闭门造车。

误区四:教研分离,重“形”忘“神”。教研活动看似忙忙碌碌,形式多样,却不知解决了什么教学问题,改进了什么教学策略,科研含量少之又少。

那么,该如何走出这四个误区呢?走“本真”的教育科研之路是破解之道。什么是“本真”的教育科研?从研究起点来看,它是自然的,是真实、健康的,是去功利化的,符合学校文化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从研究过程来看,它是和谐、自主的,是科学、富有生命力的,是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的,是正确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科学的方法,是体现个性愉悦、自主探究的;从研究结果来看,它是要攻克“死结”、解决“瓶颈”问题的,是要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

一、规范先行,由“被科研”向“愿科研”

教育科研走向自然自主,不是一蹴而就的,应经历一个由“被科研”向“愿科研”的过程。为此,学校首先应建立各项教科研的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并在规范的制度引领下不断迈向自主。

(一)教科室为先导,形成科研网络

教科室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工作部门,应将“科学、合理、高效、创新”作为工作宗旨,明确工作的性质、要求和职能。通过教科室阵地建设,形成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教科研网络体系,以建设一支教育和科研相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为学校发展、教师教学改革实践服务,为学生学习活动和发展服务。

(二)课题组为阵地,夯实过程管理

课题组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基础组织形式,是搞好教育科研的基础。为此,课题组组长应自觉带领本组教师搞好教育科研,负责落实研究课题申报、立项、研究、结题、评奖的组织工作,将教学与研究和谐统一。同时,为保证课题组课题的有效实施,学校可制定《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在课题申报、立项、实施、结题、获奖等不同阶段学校的要求及给予的奖励标准。

(三)奖励评价助推,激活科研兴趣

为使教师逐步开展自愿自主的教育科研,使教育科研成为自身专业成长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学校应将教育科研理念和能力培训作为教师的一项“福利”,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读课改理论、业务杂志,勤写读书心得。同时加大教育科研专项基金投入力度,可制定《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对教师课题申报、立项、研究、结题、获奖进行物质奖励,并融入课题组考核、教研组考核、教师职称评定等制度中,定期评比科研先进教研组、科研标兵,以形成一支兴趣浓、能力强的教育科研团队。

二、孵化“草根”,由“大众化”向“本土化”

教育科研只有真正触及到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才能激发科研的活力,进而推动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这样的教育科研才是真科研。为此,学校应根据实际,开展草根化、特色化的课题研究。

(一)根植“微”点,见微知著

学校鼓励教师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强调自发性、全民性,将课题研究变成一种自觉的活动,去发掘和培养教师个性化的专业能力。

学校应鼓励体现主动性、生长性、原生态的“草根”研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开展教师校级“微课题”草根研究。“微课题”推行“小问题、小方法、小体会”的研究,破解身边的教育教学难题,提高课堂实效,成就自我发展。教师在“微课题”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再申报更高级的课题,直至成为县市级以上的立项课题,在科研专家的引领下开展研究,体现研究的高层次、前瞻性,激励教师研究的“微课题”不断展翅高飞。

(二)关注断点,无缝衔接

学校教育教学中,肯定有一些缺少衔接的研究领域,如幼小之间的学段衔接、各学科之间的衔接、各部分之间的衔接等。课题研究就可以去发现这些断层之处,去弥补缺漏,架设纽带,使学校教育教学形成整体。

(三)聚焦重点,相得益彰

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开阔视野,按教的规律办事;课程意识,有助于教师扩大课堂的外延,按学的规律办事。在深化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下,开发拓展性课程已成为现今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内容。学校应加强课题研究与课程建设的整合和深化,建立有课程就有课题、由课题跟进课程的机制,使得课题研究、课程建设合二为一,相得益彰。另外,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各学科的疑难问题逐渐出现,课题研究就应破解这些教育教学的疑难问题,真正彰显科研的力量。

三、立足校本,由“形式化”向“內涵化”

校本研修是学校教育科研常态开展的主渠道,只有校本研修建设好了,教育科研才能走向正轨。为此,学校可开展“半天教研”活动,举办“科研讲坛”,成立“学科研究院”,举行“课堂节”等,着力于校本研修,立足于校本研修,提升教育科研内涵。

(一)开展“半天教研”,举行“课堂节”

教研组是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教与研结合才能以研促教、以教带研。为保证教研组教研的时间和质量,学校可切实落实并创新教研活动机制,各学科教研组每周开展“半天教研”活动。学校在完善课程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各学科的“半天教研”活动要努力做到有目标、有主题、有执行、有效率、有积累,明确“半天教研”研什么、怎么研。

教育科研的落脚点在课堂教学,课堂是永远的主阵地。为此,学校可开展“课堂节”,着力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打磨,有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推出“科研講坛”,名家激活科研内驱

绿色教育科研的氛围需要在各种科研活动中积极营造,以丰富的活动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为此,学校推出“科研讲坛”。“科研讲坛”以名家引领为动力,以教师的自主学习、智慧分享、生命顿悟为途径,是学校全面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

“科研讲坛”可有专家名师的“大餐”,亦可有一线教师的“自家小炒”。讲坛采取自愿申报、教研组推荐、主题自选的形式,每次确定三至五位教师主讲。主讲内容应丰富多样,可以是教学案例分享、文化艺术熏陶、课题研究的感悟等。“科研讲坛”的开设,能激发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热情,提升教育科研的能力。

(三)成立“学科研究院”,研究强能力

学科教师是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建设的主体。为提升各学科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创建学科科研品牌,学校可成立“学科研究院”。

“学科研究院”集教学、研究、展示、编著、文献、博物、交流于一身,以校内骨干教师为研究院的主要成员,集校内外学科专家、高校教授、特级教师于一体,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努力培养教师个性化的专业能力。

教育科研是学校品质发展之根,是教师专业成长阔步前进之本。“本真”教育科研使教师树立了“学术至上”的理念,使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内在需求,从而养成善于反思总结、善于动笔积累的科研好习惯,使一批爱业、勤业、精业的教师在活动中脱颖而出,助推学校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菊如,周新雅.学校教育科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严先元.校本研修热点丛书:教师怎样进行校本研修[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周步新.和周老师一起做校本研修[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4.

[4]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李倡平.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浙江省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 315400)

猜你喜欢
教育科研本真
本真
粽子
让本真成为一束光
直观严谨相辉映,运动变化显本真
固守本真方可流芳百世
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及对策
现阶段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误区及对策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精英领航 集体突围
浅析高校教师教育科研中的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