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驱动下的语用学习

2018-12-20 08:43逯虹
赢未来 2018年24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逯虹

摘要:带小学语文以来,时常感到自己教学疲劳,一个反复被强调的问题,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还是会出错。似乎在学习文本时掌握的知识真的就只能就篇而论,一旦延伸到课外,尤其是让他们运用到写作中,就一问三不知了。因而,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迁移、运用成为了我的一处心病,急于医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困境;语用学习

身处一线的教师往往会发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对字词句篇、修逻文等知识的讲解,而真正的语言运用方面的练习却微乎其微。如果你问我,这样做有什么不可以,毕竟讲顺了内容,学生理解了才好运用呀?是的,我确实不能直接反驳你,但以我的经历而言,长期如此,我们就会面临一群死读书、读死书的孩子们了。其实,早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语文课程就曾被明确定义为 “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实践性,不就是在说要我们注重知识的内化、迁移吗?甚至,语文课程的定义其实在给我们做一种导向,那就是语文课程不应再仅仅被定义在语义学范畴,而应该更侧重于语用学。我们的课堂不应该花大比重逐字逐句地讲解,而应该由学生的内化生成为主体。这其实不也正符合时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育理念吗?

这样想,我们首先得压缩我们学文的时间,但不能影响学生理解的结果,解决这个问题效率是关键。很多老师可能会说,这个我早就意识到了,但具体操作起来我们又会犯难。其一,上课学生时常走神,注意力不够集中,我们学习的同时还得兼顾课堂纪律,保证学生的状态,让学生参与进来,先学懂再让学生把知识内化、迁移。其二,学生把知识内化、迁移最后运用必须得有表现的载体。而现在的学生懒于动手,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当成“任务,好不容易写完,却是有量无质的作业,根本没有把语言运用落到实处。诚然,实际情况确实如此,以语文课程的重头戏作文为例,很多学生上课先不学,让写又不写,你如何能让他练习着运用语言文字,达成语文课程的目标呢?因此,我把这种情形定义为学生的“语用困境”,当然,面对这种困境,我一度手足无措。不过有幸,我在一次培训中聆听了一节张祖庆老师的作文课,对于“语用困境”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

张祖庆老师在教授部编教材三年级作文《我有一个想法》时,由一个短片开篇,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能力和动手写作能力串成一线。让孩子们通过一节课,了解到想法的产生是经由“现象---思考---建议”这一路径。短短的45分钟,张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这一堂作文课程,而是他们面对现今社会现象所产生出对应的思考办法。在即将结束课程时,张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他说:“小朋友们,你想把你的想法运用到哪里去呢?”通过张老师的引导,孩子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想法是有价值的,它们可以被发表、被运用。这一节课,看似是在交给学生如何去表达想法,实际上教授的却是一种将写作联系生活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被激起了写作的欲望,因为那是有价值的劳动。

其实不论是人教版、北师大版或是现在即将统一的部编教材,写作最终要达成的目的都不应该只是一节课来完成的。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传递的是思想,正因为掌握了这种思想,才能够真正做到会用、能用。张老师在之后的讲座中提到一个“重构”概念,他肯定了教材在应用文上的重视程度,但同时指出应用文的写作中互无关联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了某项技能,而因长久不用,自然而然就会生疏。张老师在说这一点时,我的心里猛地震动了一下,这不就是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关键吗?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学生学习了写请假条,然而真正请假的时候却是家长用手机请假;学生学习了写书信,然而真正用来交流沟通的却是微信、QQ;学生学习了写观后感,然而电影之后又有几个人能够动笔写下来具有实际意义的观后感?这样的情况之下,也就不难理解我们的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的现状了。

明确了学生“语用困境”的原因,就不难对症下药了。

首先,要让学生走出“语用困境”,必须得先让教师做到教学联系生活。所有文學作品都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平日里讲授的名家名篇也是如此。学习文章时,不妨多找找文本与生活衔接紧密的点,让学生有兴趣、愿参与到课堂之中,以减少走神儿的概率,提高听讲效率。

其次,要让学生走出“语用困境”,适当的目的驱动是很重要的。我们的学生之所以把作文当做任务完成,究其缘由,不过是不知道它的可用之处,不明其重要性,自然引不起重视。以作文为例,我们在学习写作时,一定要让孩子首先明白为什么写,写来做什么用。当写作建立在实际意义之上,孩子们自然也会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是有价值的,那么 “任务”一说,也就无从谈起了。

细想语文学习,其实无非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名家名篇获取信息,能懂得更多,学得更多,将所学联系生活,真正做到运用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要想真正落实这一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还需要时不时地创造些场景,为学生添置些火力。比如当你提倡学生多读书时,如果能时不时搞场知识竞赛,或许能推进他的学习动力;当你要求孩子声情并茂地读课文时,如果能偶尔办场朗诵比赛,或许能提高他读书的积极性;那么当然,当你让孩子真情实感地写作文时,如果能让他写的东西产生具体的价值,无疑能增强孩子的写作欲望。我们不得不承认联系生活的、有目的的学习会比强制性的任务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因而,我认为让孩子化被动为主动,真正愿意去走出“语用困境”,自己愿意学习、主动学习,把语言运用落到实处,目的驱动无疑是个很好的办法。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