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电图在特发性面瘫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2018-12-21 09:52,,,
吉林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肌电图波幅特发性

,,,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镇江 212001)

特发性面瘫是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瘫。面瘫不仅会导致面部肌肉运动障碍,还会影响患者的容貌,降低其社交及职场竞争力[1]。准确评估面神经及其所支配肌肉的功能,对面神经损伤程度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价值[2]。目前国际上常采用功能量表、神经电生理检测及面瘫计算机评价系统等方法来评估面瘫严重程度[3-4]。而神经肌电图检测是最早用于判断面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操作简单微创而易于临床开展,在用于诊断疾病的同时,亦可用于疾病随访和预后判断,已成为定量检测面神经神经纤维变性最常用的方法[5]。本文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测手段对43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诊断及预后进行观察,以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测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08年1月~2018年1月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43例初发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34例,平均年龄(47.3±16.1)岁。女9例,平均年龄(41.3±16.4)岁。所有患者均在病程7~15 d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纳入标准:初发患者,突发一侧面部肌肉部分或全部瘫痪,伴或不伴耳后部疼痛等前驱症状,排除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由外伤、腮腺病变等原因引起的单侧周围性面瘫,并经头部CT 或核磁共振(MRI)排除颅内病变,且排除耳或后颅凹病变和疱疹等症状[6]。

1.2特发性面瘫治疗方法:首诊患者均口服泼尼松30 mg/d,晨起顿服,一周后开始减量,根据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适度调整减量速度,直至停用;同时使用维生素B1100 mg/d,维生素B12500 μg/d以营养神经;并给予扩血管药物以改善微循环。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2个月、6个月后到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复诊。

1.3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采用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Alpine Biomed ApS,Denmark)在室内温度为28 30℃无干扰源的金属屏蔽室内进行,检测时使患者皮肤温度在32 34℃。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侧面神经传导功能检测,并对面神经支配的口轮匝肌、眼轮匝肌、额肌进行针电极肌电检测。针电极选用苏州乐普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Nr.15.1-25型无菌针电极(外径0.35 mm,针体长度25 mm)。检测指标(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正常值范围参照我院神经肌电图室相关标准,检查过程及结论撰写均经过一名以上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确认。具体操作步骤:①面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方法:耳前刺激,于鼻旁肌(鼻孔旁再向上1 cm)记录,参考电极置于对侧鼻旁肌处,手腕置接地电极。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时采用的刺激电流强度为30 mA,刺激时程为0.1 ms[7],计算出神经传导速度(NCV)(m/s)。先健侧、后患侧,两侧对比。②针电极肌电图(EMG)检测方法:同心圆针电极检测患者额肌、口轮匝肌或眼轮匝肌的静息电位、插入电位、轻收缩电位及募集电位,手腕接地电极,患侧与健侧比较。

1.4电生理诊断标准:①潜伏期异常标准:患侧潜伏期较健侧延长≥0.5 ms。②患侧波幅降低程度(E):E<60%为轻度损伤、60%≤E≤90%为中度损伤、E>90%为重度损伤。③神经传导速度(NCV):患侧相对健侧NCV≤15%为轻度减慢、16%~50%为中度减慢、>50%为重度减慢。④针电极肌电图(EMG):根据自发电位和运动单位电位数目丢失情况分为三个级别[8],轻度损伤:无插入电位延长及多相波增多、重度收缩为混合-单纯相;中度损伤:插入电位延长、有较多纤颤电位及正向电位、轻收缩时运动单位平均时限明显延长/波幅降低/多相波明显增多、重度收缩表现为单纯相;重度损伤:出现大量纤颤电位和正锐波、无或仅有少数运动单位。

1.5电生理病情分度标准:①轻度(S):患侧M波的波幅降低程度E<60%、患侧面神经NCV相对健侧减慢≤15%、EMG大致正常。②中度(M):患侧M波的波幅降低60%~90%、患侧面神经NCV相对于健侧减慢16%~50%、EMG呈部分神经源性损伤。③中重度(MP):患侧M波的波幅降低>90%、患侧面神经NCV相对健侧减慢>50%、EMG呈部分或完全神经源性损伤。④重度(P):患侧M波电位消失、EMG呈完全神经源性损伤[9]。

1.6预后评价标准:在治疗2个月、6个月后对门诊复诊患者采用House-Brackmann(H-B)病变程度分级标准进行预后情况评价。将患者预后分为以下3个等级:①完全恢复:面部病变肌肉运动功能完全正常,且两侧对称,没有无力及联带运动,按照H-B分级标准评为Ⅰ级;②局部恢复:病变肌肉运动功能有显著改善,轻度不对称,可能有轻度的联带运动,按照H-B分级标准评为Ⅱ~Ⅲ级;③病变持续:病变肌肉运动功能无显著改善,有明显不对称及继发性缺陷,按照H-B分级标准评为IV级或IV级以上[9]。

2 检测结果分析

2.1神经肌电图(ENG)特征分析:①电生理病情分度:正常2例、轻度损伤10例、中度损伤30例、重度损伤1例。②潜伏期:37例潜伏期延长,患侧为(3.77±0.36)ms、健侧为(2.93±0.3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M波波幅:41例M波波幅下降,患侧为(0.61±0.28)mv、健侧(1.82±0.32)m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针电极肌电图(EMG)特征分析:41例患者EMG表现异常,整体异常率为95.35%。其中,静息状态下27例见正锐、纤颤波等自发电位,轻收缩时20例出现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时限延长、多相波比例增多,重收缩时32例见募集电位异常。

2.3患者病情分度与预后随访情况:不同病情分度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呈现出不同的预后表现,具体表现为:①患侧M波波幅降低程度E<60%、患侧面神经NCV相对健侧减慢≤15%、EMG大致正常的13例轻度患者中,2个月内完全恢复者11例(治愈率84.62%)、6个月内所有患者完全恢复(治愈率100%)。②患侧M波波幅降低60%~90%、患侧面神经NCV相对于健侧减慢16%~50%、EMG呈部分神经源性损伤的22例中度患者中,2个月内完全恢复者12例(治愈率63.64%)、6个月内完全恢复者19例(治愈率90.91%)。③患侧M波波幅降低>90%、患侧面神经NCV相对健侧减慢>50%、EMG呈部分或完全神经源性损伤的5例中重度患者中,2个月内完全恢复者1例(治愈率20%)、6个月内完全者3例(治愈率60%)。④EMG呈完全神经源性损伤的3例重度患者中,2个月完全恢复0例、6个月完全恢复者2例(治愈率66.67%)。见表1。

表1面瘫患者病情分度与预后情况统计(例)

病情例数2个月完全恢复 局部恢复 病情持续6个月完全恢复 局部恢复 病情持续S1311201300M2212911930MP5131311P3111210

3 讨论

特发性面瘫患者,早期面神经病理表现为水肿、脱髓鞘病变,神经传导典型表现为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当病情进展累及轴突,除上述表现外,还可出现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本研究43例特发性面瘫患者中,患侧潜伏期延长率为86.05%,M波波幅异常率95.35%,即大多数患者出现患侧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M波波幅较健侧降低,提示特发性面瘫患者在发病7~15 d患侧面神经髓鞘及轴突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与宋春霞等[9]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可以通过神经传导检测分析面瘫症状是否由面神经损伤引起,从而对特发性面瘫进行鉴别诊断。综上所述,神经传导检测对特发性面瘫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EMG检查时,可根据自发电位出现情况、运动单位电位形态、发放频率和募集形式来判断病变性质、严重程度、病程和预后[10]。特发性面瘫患者面神经早期脱髓鞘病变时,由于传导阻滞,EMG表现仅为插入电位延长,而无自发电位出现,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形态亦正常。当病变累及轴索,变性神经纤维再生,出现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时限延长,多相波增多,重度收缩表现为单纯相。病变2~3周后,肌肉出现失神经支配表现,典型表现为静息时所检肌肉见正锐、纤颤等自发电位。本研究中,EMG异常率高(95.35%),因此可根据EMG的表现评估特发性面瘫患者神经损伤病变进展程度,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价具有显著意义。

综合运用面神经神经电图及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可显著提升面瘫检测的阳性率及准确度,并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指导价值。本研究通过随访患者2个月、6个月的面瘫恢复情况,结果表明,根据神经肌电图检测结果病情分度越轻的患者,其面瘫恢复时间短,预后情况越好。病情分度越重的患者,则其面部肌肉完全恢复到正常功能所用的时间越长,预后越差。对2个月、6个月预后结果对比可知,病程2个月时面瘫未恢复或部分恢复者,经过适当治疗,大部分患者6个月时面神经功能仍有明显恢复。因此患者在医师指导下积极开展治疗,可在极大程度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1]。

综上所述,神经肌电图检测不仅对特发性面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其治疗及预后的评估中也存在重要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肌电图波幅特发性
基于势流理论的内孤立波追赶数值模拟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特发性腹痛一例
损伤功能梯度材料的波传播特性研究
神经肌电图与超声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