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前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的研究

2018-12-21 12:32魏雪玲
教育界·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方式

魏雪玲

【摘要】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自提出以来,新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逐步开始实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需要升级换代,以往的“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堂局面已被取代。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开始发生重大改变,极大地提升了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传统语文教学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国家越来越高度重视学生的教育发展,新课程改革全面实行已有十多年,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逐步實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改革[1]。新旧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及学生个人思维差异等因素有关。作为一名新时期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课堂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教学策略逐步提升、教育评价体系完善等都是教学方式转变的根本保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教育方法,积极创新,深入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从而提高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力推进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是当前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语文课程的变化,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取代了传统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式。这种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并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而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2]。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均衡发展,与此同时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为促进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语文课程教学方式弊端分析

1.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单独讲授为主,学生只需听教师讲课即可,很少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探讨来获取知识,学生缺乏自主探索能力;教师理念滞后,不能积极地给学生灌输新的思想和课外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未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一言堂”的局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是传统讲授法,讲授的是教师,听课的是学生,上课内容主要以课上老师讲的为主,一节课全凭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讲述重点要点,学生忙着记笔记,很少有多余时间去自主思考、交流和探讨问题。一味地进行“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学生思想滞后、呆若木鸡,整个课堂上气氛冷清,师生与学生间很少能对话交流,不利于师生答疑和小组合作学习。

(2)缺乏组织学生合作探讨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缺少与教师、学生间的交流,难免会一知半解,不懂装懂。学生思想闭塞,很难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全靠自己闭门造车,缺乏创造性,从而限制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授课期间不完全考虑学生是否能跟得上能否齐步走,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课堂缺少先进的教学设备,语文教学缺乏生动性。传统的教学运用设备比较单一,仅仅只需粉笔、黑板、教师参考书和一张嘴就可以完成课程。过去受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没有音频、视频和多媒体的辅助,课堂很难生动形象起来,学生的思维和眼界都受到限制,视觉、听觉等感官都不能传达到学生身心,课堂教学方式呆板,死气沉沉,气氛很难活跃起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身心健康无法充分得到发展。

2.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到如今,不知不觉已有十多年,并取得了不少成效,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些许问题。

(1) 小组合作总结成果不够理想

在大课改的环境下,学校推崇合作学习,主要形式就是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分析问题。针对学生而言,突出问题有如下几点: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小组装腔作势,没有认真积极地主动投身进去,要么小组闲谈无关之事,抑或无实质性讨论成果;其次是极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思想开小差,不集中精力,没有小组合作意识,甚至自己闭门造车,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等。

(2)课堂形式化、表面化

课堂上,部分教师为了追求热闹课堂氛围,进行随堂问、随堂论、随堂互动,看似热闹的课堂却变成了知识竞答环节。课堂时间讨论次数不宜太多,简单问题单独提问,难点问题可由小组合作完成,而不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浪费太多时间,整篇课文不能如期完成。在小组发言结束后,部分老师欠缺点评和总结,整个小组讨论环节由老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问题——老师评价总结成果。很多老师为了赶时间和课程进度,学生回答讨论成果后,就直接让学生坐下,没有给予明确的评语,或回答“嗯、好的、很好”等回答语,并没有针对性地点评回答得是否到位、具体、得当。忽视了小组讨论的关键环节,以至于学生不知道是否正确,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同时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或者产生以后不想回答问题的可能性。

(3)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设备逐渐遍及到全国的各个学校。毋庸置疑,一堂好课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和促进学生积极性。反之,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反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更有甚者离开了多媒体就不知如何讲课。配备多媒体只是作为辅助教学的设备,而不能抛弃了教学的本质意义所在。教师更要把握课堂多媒体运用效率,它提高不了个人口语能力,老师更应该注重语文课程的语言性质。

课堂教学方式转变存在的问题在于部分教师教学方面认识上不到位,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该适当地放开手来,给学生留出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也行之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高中语文学习方式转变内涵

1.新课标语文学科相关精神

2003年4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第三部分的教学建议中就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以及“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学生间的教学相长”,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3]。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进而调整教学心态和学习策略,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共赢。

2.新课程倡导新型的语文学习方式

(1)自主學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程学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并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学生具有积极主动性,而并非家长、教师强迫式学习。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学习意识。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监察、评论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4]。学生自主学习主要表现为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改变了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主导地位,强有力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语文课标指出,学校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教师积极倡导学生养成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课程的能力。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5]。学生接触新知识是以学过的就旧知识为基础,其次学生应该学会触类旁通、一隅三反,利用原有知识进行推理、整合、运用,不单单是知识提取和套用,而是学习者对原有知识与经验的调整和改造。自主学习是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一种形式,它旨在改变传统方式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先由学生自学书本内容,再将不明白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出来,自己再试图从书本上或工具书上寻找答案,寻求未果可在课堂上主动提出疑问。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语文需要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主要表现在不依附于教师给出现成答案,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对他人作品和观点进行独立评价。

(2)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指在同一个教室空间,教师组织全部小组学生,围绕固定的主题,进行相互探讨研究问题,并形成一种互动互助的合作过程,运用语言传递个人信息和小组讨论结果,使学生共同掌握知识,共同发展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全球化的今天,人际交往更加紧密,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交流,从而达成互相合作的目的。在高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共同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生活,共同进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是以学生的互动为基础,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合作意识。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对象,每个人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学习任务。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必须分工到位,进行合理有效的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的思考能力,只有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独特性时,合作才会真正的出现。最后,小组互评是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合作不仅仅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同时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3)探究学习方式

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学贵于思,思起于疑。”意思是学习中要善于提出质疑,从而进行深思探究。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最终获得解答的学习方式。主要特点表现为:问题性,以学习为中心,即学习的出发点,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以问题为中心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围绕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信息、分析材料、组织证据,得出结论。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学习的过程,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索学习,可以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6]。其次是体验性。语文学习就是以文学读物为主要材料,学生不能单凭教师讲解就能理解,尤其是作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需要学生从内心领悟。让学生认真完成每一篇阅读,体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转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方法

1.改变单一的知识结构,开发多元化新课程

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全新的界定,义务教学课标和高中课标分别在“课程性质与地位”和“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的工具性源于语言的工具性,人文性源于语言的文化性,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7]。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8]作为语文老师,不仅仅只学习本学科的知识,还应该广泛涉猎其他领域学科。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包含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类学科知识,例如经济、文化、教育、艺术、历史、地理、哲学等等,具有丰富性和广泛性。从新课改的理念层次上说,教师不应该“画地为牢”,只局限在所教的教材中,而是应该“跳出井底”,向学生展示更广阔的知识天空。教师作为一名研究者去研究教材,有效地利用好课程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基础,拓展课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摆脱对教学参考书的依赖,尽可能地带领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领域。

2.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要以人为本,鼓励欣赏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在教学环境中,积极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才不会处于不会不敢问、会了不敢说、说了又怕错的处境。教师要循循善诱、宽严相济,尊重学生人格,以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针对困难生,教师要耐心给予指导,多一点鼓舞夸奖,少一点挖苦讥讽,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对学生的行为举止、道德情操等都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对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有了更多的要求。传统的教师只是作为“教书匠”,仅仅教会学生识字、认字、断句等,而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要成为具有科研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同时,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语文的关键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无疑是提高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个人修养。首先,要促进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使教师由单一型向专业型转变。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内容包含热爱教育、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而且要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具有丰富的语文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运用自如的教育教学技能以及广泛的信息搜集技能等。其次,“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教师不能安于现状,墨守成规,更应该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充实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功能。新时期教师要不断地给自己换水、加水,使之不干涸、不变味儿,适应当前形势发展。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扩充自己的知识水平,拓展视野,积累丰富学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学习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反思和教学创新能力,不断突破原有的固定教学思维,及时汲取新课改理念中的先进模式,做到常教常新。

3.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运用多种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可以以音频、视频、文字、图像、角色扮演等形式展开,上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直观易懂,同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例如话剧《雷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初步让学生了解剧情,观看幻灯片的同时,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来揣摩他们的性格和心理起伏变化特征,进一步深入话剧情节主题,揭示当时社会矛盾,反映时代现实生活。在观看之前,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思考,穿插一些课堂讨论,亦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即兴表演,深刻体验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把握中心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生由教学客体变为教学主体。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是以老师为主体,带领学生学习,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就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教师将自己的知识言传身教给学生,学生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和思维拓展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将老师的角色转化为学生的引路人,给学生指导和启发,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循序善诱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在学生交流、合作、探讨中起到辅助作用。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化,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課程改革提倡多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带着学习兴趣参与到学习中,而不是压迫着学生不情愿的学习。高中语文课堂上莫过于讲风过剩,一味地让学生接受知识的灌输,学生对教师的话深信不疑,没有丝毫的质疑。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教师在课堂中端正态度,提高自我觉悟意识,摒弃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理念中,语文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说书者。教室好比一个舞台,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老师则是幕后的编剧导演,指挥学生如何展示更好的自己等经验指导,让学生自己学会寻找答案,不只重视结果,更注重寻找真理的实践过程。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究的过程,在课堂上要给足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不再是呆板的听书模式,而是一种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讲得再多都是教师的,学生学得再少都是学生的”,让学生主动学,自己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改革,推动着一代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改革。语文教师,要遵循新课改倡导理念,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留给学生更多机会去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和超越自我。正确引导学生尽早树立课堂主体意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课堂实践、共同探究等方式,顺利完成语文学科的课堂学习,并在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改正中提升自己,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师更应该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利用一切有利于专业发展的资源,最大程度地扩充自己知识储备量,成为一名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教师,与新课程改革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彬.浅析新课程形势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D]. 苏州:苏州大学,2007.

[2] 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13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4] 顾树森.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类编(上册)[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163.

[5] 誉美颜.利用音乐元素激活记叙文写作[J].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3(02).

[6] 王玉辉,王雅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3-24.

[7]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38.

[8] 陈慧.语文课预习策略新探[J].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09).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