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地区3家规模化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因调查

2018-12-24 11:50王丽娟谢成运李勤凡
动物医学进展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乳区关中地区牛场

王 晶,王 乐,王丽娟,谢成运,王 妍,李勤凡,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陵 712100;2.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全球乳业的重要动物疾病[1]特别是临床乳房炎,不仅增加了奶牛的健康成本,也不利于牛奶的消费和加工[2]。据报道,国外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平均在25%~60%,而我国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更高,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在9.7%~55.6%,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在61.03%~79.62%[3]。近年来,有关陕西省奶牛乳房炎的研究报道较少,在病因方面,仅见王会珍报道不同胎次奶牛发生乳房炎的情况[4]。本研究对陕西关中地区3个牛场奶牛乳房炎病因进行调查,以期为奶牛乳房炎防治提供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研对象

2017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陕西关中地区3个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因进行调查。3个奶牛场泌乳奶牛头数分别是A场8 014头,B场1 507头,C场496头。

1.2 调研方法

采用临床调查、查看治疗日志及询问驻场技术人员等方式,调查发病牛的饲喂类型、乳汁性状和临床症状。

临床型乳房炎判定标准:乳区出现红肿,奶中有絮状沉淀或有颜色变化等[4]。

统计3个奶牛场2017年1月、4月、7月及10月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通过驻场和向技术人员了解,发现4月患病牛数量多,具有代表性,因此调查4月发病牛的胎次并统计4月发病牛的生产状态;每个牛场各驻场3 d,实地调查并与驻场兽医了解3 d内患病牛不同乳区的发病情况。

2 结果

2.1 奶牛品种与饲喂方式

3个场饲养的奶牛均为荷斯坦奶牛,饲喂全混合日粮。其中A场在奶牛的产前转圈、圈舍温、湿度调控(水帘和风机)、圈舍排粪系统等各方面的管理较为科学、规范,卫生条件好,挤奶员工的专业素质也较高;B场和C场的相对较差。

2.2 临床症状

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症状为乳区红、肿、热、痛;乳汁稀薄或含有不同的絮状物;乳上淋巴结肿大,乳房坚实;病情严重者能挤出红色液体或者较透明的黄色液体。病牛有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精神沉郁、衰弱、食欲丧失等症状。

2.3 不同月份发病率统计结果

A场奶牛的乳房炎发病率最低,各月份的差异不大,平均为2.79%;B场和C场的发病率较高,平均在10%左右;3个奶牛场4月的发病率最高,分别为3.08%,15.26%和13.51%,3个场的平均发病率为7.52%(表1)。

2.4 不同胎次奶牛的乳房炎发病比例

3个场患病牛随胎次增加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其中1胎次~4胎次发病率较低,不超过7%,5胎次发病率明显升高,为14.99%;7胎次及以上发病率最高,达22.89%(表2)。各个阶段B、C两场发病率远高于A场。

表1 3个奶牛场不同月份奶牛乳房炎阳性数(头)及比例

表2 3个牛场不同胎次牛患乳房炎的数量(头)及比例

2.5 患病牛的生产状态

不同生产状态(顺产、难产和流产)的奶牛均有患乳房炎的,其中难产奶牛患病比例最高,为37.68%;流产奶牛次之,为34.19%(表3)。

表3 3个牛场不同生产状态牛患乳房炎的数量(头)及比例

2.6 不同乳区发病率

3个牛场奶牛的每个乳区均可能发病,其中以右侧乳区高发(56.14%),前后乳区无明显差别(表4)。

3 讨论

3.1 奶牛乳房炎与月份的关系

一般7~9月份天气炎热多雨,环境中细菌生长旺盛,导致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12 月份至次年 3 月份,由于气温较低,细菌生长缓慢,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相对较低[5]。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关中地区奶牛乳房炎4月份高发,与任改仙等[6]调研北京地区临床乳房炎发病率结果一致,而比郑州某牛场4月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高[7]。这可能与关中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有关。陕西关中地区4月份开始换季,常常出现气候的急剧变化,忽冷忽热,更容易导致奶牛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发病。本次调查1月份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4月份的低,可能是由于关中地区1月份昼夜温差大,奶牛都于室外饲养,牛群很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增加发病率。7月份和10月份的发病率最低,此时关中地区气温虽高,但气候变化小,同时,3个牛场都配备风扇和喷淋等设备,牛舍温度舒适,因此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疾病减少。

表4 3个牛场奶牛不同乳区患乳房炎的数量(个)及比例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关中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引起的应激反应关系密切,高发病率的季节不再是以往报道的炎热多雨、细菌生长旺盛的7月份~9月份,这与关中地区奶牛场集约化程度高、管理规范、卫生条件好和降温设施齐备等密切相关。

3.2 奶牛乳房炎与胎次的关系

奶牛年龄越大或胎次越高,患乳房炎的几率就会增大[8-10]。本次调查结果与上述结论基本一致,1胎次~4胎次奶牛患病率低,低于10%;5胎次及以上的患病率明显升高,提示在防治该病中需加强对高胎次奶牛的监控和预防,并对高龄奶牛做到及时发现、隔离、净化等。

3.3 奶牛乳房炎与生产状态的关系

不同生产状态下奶牛都可能患乳房炎,调查结果显示,难产和流产对关中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影响较大,原因可能是难产和流产容易使奶牛免疫力降低,从而增加乳房炎的发病率。因此,应该加强对关中地区非顺产奶牛的管理,如对于难产奶牛进行适当的助产,对流产奶牛加强产后的护理等。

3.4 奶牛乳房炎与乳区的关系

向湘春等报道[11],因操作人员惯用右手者居多,不便操作左乳区,易导致左乳区损伤,或对左乳区挤奶不干净,致使奶牛左乳区乳房炎发病率较高。但现代管道式挤奶机挤奶,不存在不方便挤奶操作的问题。本次调查发现,四个乳区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右侧乳区的发病率略高于左侧乳区的。可能是由于管道式机械挤奶时人员操作集中在奶牛右侧,挤奶过程中的擦拭、弃奶、消毒先从右侧开始,容易将之前挤过奶牛的手以及外界环境中的细菌带到先接触的右侧乳房上导致的。这与牛场挤奶操作人员习惯、环境卫生、乳区间距离和消毒顺序等有密切关系。前后乳区无明显差异,可能由于牛场的机械挤奶程序规范,对各乳区的使用率基本一致。

猜你喜欢
乳区关中地区牛场
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
洛绒牛场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奶牛乳房炎对主要牛奶成分的影响
陕西关中地区民间刺绣的色彩差异性分析——以东府为例
扬大康源乳业牧业示范基地干奶流程与操作
新疆石河子地区某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与分析
规模牛场健康养殖技术
谈陕西关中地区土葬与风水的农业基础
奶牛左右乳区温度温差作为隐性乳房炎检测指标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