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用巧用活用享用

2018-12-24 02:33曾德统
关键词:走进生活数学应用数学素养

曾德统

【摘要】  数学应用跟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密切,它更能体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水平。在数学应用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从情景创设,联系生活,走进生活,创新作业,合作交流等方面着手,达到趣用数学,巧用数学,活用数学,享用数学的良好局面,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数学应用 走进生活 提高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9-065-02

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说过:“一门学科最核心的是学了会用。”事实上,数学应用在生活和教学中都显得非常重要。它实质上追求的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中,尝试走出课本,走进生活,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数学应用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景,趣用数学

对于学生来说,教材只是一种间接经验,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处理这种直接与间接经验的矛盾,莫过于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和实践。通过创设一些有冲突而引发思考的情景,将生活情节有机地渗透到教材之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案例1]“平均数”背后的“危险”

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了平均数后,我创设这样一个数学故事情景——有危险吗?情景图中,生1说:“我不会游泳。”生2说:“这个游泳池平均水深1.2米。”生1在想:“我身高是1.3米,跳下去不怕!”刚开始,大部学生认为没危险,当老师把游泳池的示意图呈现时,反问:“你们确定没有危险吗?”有的学生立刻把手举得高高的:“不能下去!危险!”学生于是把“平均数”这一概念与实际情景联系起来:游泳池平均水深1.2米的意思是有的地方水深低于1.2米,有的地方高于1.2米。比如池边的水深0.9米,中间的深度有1.5米,但平均还可以是1.2米。如果人在池中间就会有危险。总的说来,他们在这个游泳池里游泳是危险的。

通过趣用数学,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运用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唤起学生应用数学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巧用数学

数学知识不是凭空编造的。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只有联系实际,在生活实例中体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才能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

[案例2]追踪百分数

一位老师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收集“百分数”,猜想每个“百分数”表示的含义。学生积极性很高,通过深入到生活中了解,收集了很多方方面面的有关百分数的话题,在一串串数据中,学生从联系熟悉的事例来入手,心中没有陌生枯燥感,在活生生的事例中学生深刻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在课堂巩固中,老师还当场设计应用百分数的趣味练习:你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你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吗?本节课你的快乐程度是百分之几?紧张度是百分之几?还展示了“成功=1%天才+99%汗水”公式,在充满趣味的学习中,学生享受到另一个精神大餐。

三、走进生活,试用数学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也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到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设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引导学生参与家庭实践活动可从双向着手,即教师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外与家庭沟通好,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孩子参与进去。

[案例3]我是家庭小会计

设计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如“我是家庭小会计”活动。让学生了解家里一周的粮、油、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了解家庭的收入情况,对数据进行整理,再提出分层问题。如中年级学生,可提出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一个月(年)的开支是多少?结余多少?等等。在购买一些大家电等,也可让学生参与预算并做出相应方案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搜集、分析、交流、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创新作业,活用数学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主渠道,课外作业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能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有目的有系统地创新设计学生喜欢的数学作业,走出课本,为学生创设应用知识的空间,对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无疑是如如虎添翼。这个过程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索,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实践和解决问题。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包括开展假日小调查,小小访谈,写数学日志,实地操作等等。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案例4]数学日志:统筹方法真好

今天,老師带我们学习了数学的统筹法。运用统筹法安排时间,可以大大降低时间的无谓消耗,节省不少时间。

比如吧,早上起来,整理床铺需要4分钟,洗漱要用6分钟,热牛奶要用8分钟,吃早饭7分钟,听英语5分钟。平时做的话要30分钟,但如果用统筹法来安排,可以起床后先热牛奶,在这过程中,可以洗漱,整理床铺,这样只需10分钟便可以喝到牛奶,在喝牛奶时可以听英语,这样一共要17分钟就完成了。用流程图来表示:

热牛奶10分钟(同时整理床铺、洗漱)→吃早饭7分钟(同时听英语)→共用17分钟。

这样时间就节省了13分钟,我可以从容地去到教室,做好教室的值日工作。真是太好了。如果我们用统筹法去做每一件事,就会把时间利用得非常紧凑,也不会让时间无谓消耗!数学统筹方法真好!

这样的作业使后进生做得了,优秀生做得好。极大调动了学生用数学的主动性,活用了数学。

五、合作交流,享用数学

“一人一只苹果,交换后还是一人一只苹果;但一人一种办法,交换之后就是每人都有两种办法。”合作交流作为新时期必备的一個工作学习方法,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中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时,往往要合作才能完成。如测量场地,给体育场画边线等,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另外,因为合作交流,能较好形成一种正能量的氛围,通过团队相互影响,共同解决问题,更容易让大家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时的幸福感。

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竞争性的交流,如制作教具、设计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实地计算、面画(与平行、垂直、对称轴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共同感受成功的欢乐,促进数学应用意识的渗透,学生的应用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浙江大学方张松说过,有厚度的课堂不是表现在难度和深度上,而是表现在学科的思想和方法,表现在学科的整合水平,表现在对现实关怀与超越。让数学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在生活应用中,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所学的数学富有生命力,实现数学的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孙朝,马敏.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应用型数学实验[J].《中国数学教育》,2015(21):36-40.

[2]刘喆.论师范生数学素养[D].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3]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9):3-5.

[4]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第一版:78.

猜你喜欢
走进生活数学应用数学素养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浅谈初中数学应用教学的教学策略
关于数学应用能力若干问题的探讨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之中去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用水粉画装饰幼儿的梦
应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