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伟大时代 讴歌奋斗精神
——写在第十九个中国记者节

2018-12-25 01:36山西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刘英魁
新闻采编 2018年6期
关键词:山西时代

◇ 山西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 刘英魁

今天是“我们的节日”——第十九个中国记者节。记者节最好的礼物,是“作品”;最好的祝福,是“成长”。

2018年,山西广播电视台极不容易。广告经营止跌回稳,略有增长:1-10月经营收入3.9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82亿增长4.36%;1-10月广告收入3.54亿元,比去年同期3.31亿元增长6.92%。媒体融合取得成效,一二级平台搭建完毕,初步形成体系。产业发展破冰起航,广发展和星卫视走向市场,争取更大动能;技术改造重点突破,已完成600平米高清演播室建设,全面技术改造方案也在设计论证中,正向着高清化、智能化、网络化大步迈进。特别是在节目创优方面上了一个台阶,获奖多,影响大,可以说精彩不断、捷报频传。

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评奖结果,我们山西广播电视台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收获满满;多个优秀节目被广电总局表彰、表扬、扶持;两名同志在“好记者讲好故事”中成绩优异,为台争光;45件作品获山西新闻奖,155件作品获山西广播影视奖。

内容生产是立台的“根本”、经营的“资本”、融合的“文本”,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在。没有优质的内容生产,广告经营、产业发展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媒体融合也会成为空壳子、花架子。如果没有始终坚持融入时代、深入生活、扎根基层、深爱脚下这片黄土地,就没有这些年来《右玉精神》《老井离横岭三十里》《吴家庄脱贫记》《刘桂珍:四副担子一肩挑》《精准扶贫,我们在路上》等优秀作品的获奖;如果没有坚持文化情怀,坚守文化品格,坚定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创作方向,我们就不可能连续四届捧回星光大奖、屡次受到广电总局表扬,也不可能诞生《人说山西好风光》《国乐大典》《面食大会》《传奇老字号》《故宫开奖》这样的新节目、大IP。如果没有服务人民、关注民生的情怀,就没有多年来深受受众喜爱的《走进大戏台》《歌从黄河来》《黄河新闻》《小郭跑腿》《万家生活》《第一剧场》《宝贝玩吧》《篮球风云季》等众多优秀电视栏目和《山西新闻》《万事不求人》《寻医问药》《880早高峰》《有事儿您说话》《吉祥鸟》《柠檬咖啡tea》等一批优秀广播节目的诞生和坚守。一个优秀的作品,成就一名优秀的记者;一批优秀的栏目,成就一个优秀的频道(频率),一批优秀的人才,铸造一个优秀的有担当的主流媒体。

我们还高质量完成了全国“两会”、省“两会”的宣传报道任务。特别是在2018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和2018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的宣传报道上,我们高起点策划,创新报道手段和方式,全媒体发力,在重大主题、重要活动的报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大新闻”的格局初步形成;在宣传山西改革发展、讲好山西“两转”故事上出了一批好专栏、好作品,获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广大受众的一致好评。

这些优秀作品,浸润了各位主创人员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我们新闻人的担当精神;这些受表彰的优秀集体和个人,“用情用心用功抒写伟大时代”,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山西广电人的代表。

要完成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内容创新、节目创优既是基础性工作,更是战略性工作;是关键领域,更是要害环节。我们应该始终把内容创新、节目创优放在无可取代的极端重要的地位来抓,形成见贤思齐、人人思进,广播、电视、新媒体多终端共同发力一起创新的良好局面,用好作品铺就全台改革发展的厚重底色。

下面,对于我台的节目创新创优,我从三个层面讲九句话。

第一个层面,我们这个“台”。我们应该、必须成为才华的“展台”、创新的“舞台”、奋斗的“平台”。我讲三句话: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的时代方位找选题、搞策划、做报道、出精品;立足全省干部群众新时代新风貌,聚焦山西改革发展火热实践,多层次、多方位讲好山西故事。这样,我们的创作才会站在时代发展的前端,既有高原,又有高峰;既有艺术性,又有思想性。

二是确立创优导向。这次获奖的作品,上级部门没有奖励的,我们要奖励;上级部门奖励过的,我们再奖励。鼓励创新创优,就是要出实招、见实效,对优秀作品予以重奖,对优秀人才予以重用,对优秀团队重点培养,让有贡献的人有尊严、有荣誉、有价值,实现创新有奖、创意有偿、创造有价。我们还会进一步增加重大选题、重要节目的投入,举全台之力打造重点项目。我们还要大力提倡工匠精神,破除唯收视收听率论,建立节目创新、创意、策划评估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内容评价机制,坚持用作品说话,为创新创优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三是培养创新人才。要创新,人才是根本。要创优,团队是基础。虽然这些年我们在队伍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优秀人才、创新人才、拔尖人才还是欠缺的。同时,传统广电面临着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巨大挑战,原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工作技能都面临着“失业”“下岗”的危险。如何让大家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抓基层、强基础、提高基本功,不断提升全台的创造力和战斗力,是台里必须加大投入努力解决的问题。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在外出培训和台内培训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和手段,接下来还会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建立长效机制,走出去,请进来,培养创新人才,引进优秀人才,留住紧缺人才,努力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内容制作人才和媒体运营团队。

第二个层面,我们的节目生产部门。中心、频道频率是创新的主阵地、创优的主战场、作品的主平台。在经营任务重、经营压力大的情况下,决不能顾此失彼,弱化甚至放弃内容创新和节目创优。加强创新创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以策划为本。首先要加强学习,熟悉党的理论,熟悉省委工作大局,了解受众需求,增强主动性,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内容创新表达,注重推广传播。要把内容生产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调动内脑、用好外脑,拉队伍,建机制,搞头脑风暴,做施工队长,激发全员创新创优的热情。最后,要立足实际,放眼长远,确定一个项目,新创一个栏目,上马一次活动,既要看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是否有创意,又要看是否符合频道定位,有没有人才和团队支撑,能否做产业拓展和垂直经营,最终让策划上接天,下接地,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二,要有人民情怀。我们的作品,既要强信心、筑同心,又要聚民心、暖人心。只有同山西3700万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迈进群众的门槛,走进群众的心坎,把自己的足迹牢牢印在三晋大地上,真正热爱这片历史悠久、人民勤劳、山川秀美、改革奋进的热土,才能创作出滚烫的、散发着时代芬芳的精品力作。同时,要加强话语方式创新,用更具“时代感”“网络感”“对象感”的语言语法与受众交流,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作出大文章,小故事体现大情怀。

第三,要树立精品意识。好作品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产生的,必须用非常之力、恒久之功来抓。不但要把日常节目抓好抓实,让每篇稿件、每条新闻、每个片子都力争完美。还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定位,制定出年度、季度、月度精品节目生产计划,责任到人,任务到人,落实到人。同时,要抓好品牌建设。品牌体现一个媒体持续创优的能力。打响一个品牌,就能打开一个时段,打出一个频道。要推出自己的主打栏目、节目、活动,不断推出新品牌,经营好老品牌,让品牌栏目、品牌活动、品牌主持人成为频道建设的主要支撑。

第三个层面,我们自己。传媒是永远年轻的事业。邹韬奋31岁担任了《生活》杂志的主编,范长江26岁出版了《中国的西北角》,穆青21岁就采写了著名的《赵占魁同志》……许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在人生的青年时期即完成了奠定他们一生职业声誉的作品。在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骆惠宁书记强调:要“发扬当年我党办《晋绥日报》的优良传统,做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顶梁柱’和‘挑山工’”,对全省宣传思想战线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结合我台的实际,我对台里的同志们讲三句话:

一是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牢记自己为党工作,时刻不忘自己使命职责,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为杂音噪音干扰,不为错误思想迷惑,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党的宣传纪律,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努力创作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二是做新时代的“逐梦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我们山西确立了“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的战略目标,正处于全面拓展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新局面的关键时期。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优秀的选题,也为我们排列出了新闻人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紧扣时代发展主题,把我们面临的“问题单”转化为新闻创作的“选题单”,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西篇章的记录者、书写者和见证人,做人民生活新期盼的知心人,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创作出经得起历史考验和群众检验的好作品。

三是做新闻工作的“用心人”。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给我们新闻工作者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今年我们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刘桂珍:四副担子一肩挑》就是做“用心人”的代表。这个作品用的电视手法很朴实,没有航拍、延时、特技等营造的“大场面”,但故事感人,人物饱满,细节丰富,充满了正能量,是一部脚下踩着泥土、心里装着群众、眼中充满故事、脑中想着大局、笔下饱含感情、用心用情用力创作出来的好作品。“好作品”背后是“苦功夫”,沉下事业心,用足绣花功,才能水到渠成,创造精品。人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作品是我们最好的形象。在我们负重前行、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好作品会给予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决心和力量。同志们,融入伟大的新时代,才会诞生伟大的记者、伟大的作品;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丰满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希望我们山西广播电视台不断出人才、出精品!□

猜你喜欢
山西时代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山西税企共治开先河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