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质量指数与贲门癌的相关性研究

2018-12-27 06:17潘华李婧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22期
关键词:贲门癌平均值发病率

潘华 李婧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三位[1]。按照胃癌的发病部位,胃癌可分为贲门癌和非贲门癌两种类型,其临床表现、病例特征以及预后都不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贲门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非贲门癌的发病率逐渐下降,且贲门癌与非贲门癌在性别、年龄构成比以及预后方面均有不同[2]。据研究报道贲门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机理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3-4],有关BMI与贲门癌关系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5-6]。目前有关BMI与贲门癌关系的研究结论,大多是通过比较贲门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BMI得出的,本研究通过比较贲门癌与非贲门癌患者BMI的差异,旨在探讨BMI与贲门癌发病之间的关系,为胃癌预防及其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11月—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入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546例,符合下列标准:(1)首次确诊为胃癌;(2)年龄满18周岁以上,无认知障碍;(3)患者术前未行放疗和化疗,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腺癌;(4)既往无恶性肿瘤病史;(5)患者间无血缘关系。女性135例,男性411例,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56.75±11.2)岁。其中贲门癌患者144例,女性24例,男性120例,平均年龄(55.13±9.38)岁;非贲门癌患者402例,女性111例,男性291例,平均年龄(56.91±11.04)岁。

1.2 研究方法

胃癌患者在入院查体时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调查年龄、性别以及自发病以来丢失的体质量。

BMI的计算方法:肿瘤的发病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常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体质量逐渐下降,这一体征在胃癌患者中尤为突出。因此在计算BMI时胃癌患者的体质量(kg)=入院时体质量(kg)+自发病以来丢失的体质量(kg)。

BMI分组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肥胖特别工作组制定的亚洲成人BMI标准为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因本研究中BMI<18.5 kg/m2和≥30.0 kg/m2的样本数很少,因此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BMI<23.0 kg/m2为正常组,BMI在23.0~24.9 kg/m2之间为超重组;BMI≥25.0 kg/m2为肥胖组。

年龄的分组标准:我国现阶段以60岁以上为划分老年人的通用标准。即60岁以下为中青年组,60岁及60岁以上为老年组。

胃癌临床病理学诊断标准:根据胃癌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贲门癌及非贲门癌。贲门癌的分类标准采用Siewert’s分类中II型肿瘤的标准[7]。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年龄、身高和体质量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AS 9.3软件进行logistr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比较

贲门癌患者BMI平均值为(24.75±2.65)kg/m2,高于非贲门癌组BMI平均值(23.71±2.76)kg/m2,t=3.920,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所有研究对象按亚洲成人BMI标准分层,结果显示:肥胖人群(BMI≥25 kg/m2)贲门癌发病率较非贲门癌高,χ2=15.334,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值为1.271(95%CI,1.121~1.442);超重人群(BMI 23.0~24.9 kg/m2)贲门癌与非贲门癌发病率比较,χ2=1.066,P=0.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不同性别贲门癌和非贲门癌患者BMI平均值和发病情况比较

男性贲门癌患者BMI平均值为(24.76±2.61)kg/m2,高于男性非贲门癌患者的BMI平均值(23.82±2.71)kg/m2,t=3.231,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女性贲门癌患者BMI平均值(24.18±2.85)kg/m2和女性非贲门癌患者BMI平均值(23.37±2.87)kg/m2比较,t=1.255,P=0.2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同性别患者按BMI分层,结果显示:男性肥胖人群(BMI≥25 kg/m2)中贲门癌发病率高于非贲门癌,χ2=19.511,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值为1.407(95%CI 1.197~1.600);男性超重人群(BMI 23.0~24.9 kg/m2)贲门癌与非贲门癌发病率相比,χ2=1.214,P=0.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BMI女性贲门癌患者与非贲门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 不同年龄贲门癌和非贲门癌患者BMI平均值和发病情况比较

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划分(因贲门癌组没有30岁以下的患者,无法比较其均值,因此在此年龄分层中未设30岁以下组)。40~79岁各年龄段中贲门癌患者BMI的平均值高于非贲门癌患者,特别是60~69岁年龄段贲门癌和非贲门癌患者的BMI平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168,P<0.01),详见表3。

表1 按BMI分层贲门癌和非贲门癌发病情况比较

表2 不同性别贲门癌和非贲门癌患者按BMI 分层发病情况比较

表3 不同年龄贲门癌和非贲门癌患者BMI平均值比较

表3 (续)

表4 不同年龄贲门癌和非贲门癌患者按BMI分层发病情况比较

不同年龄患者按BMI分层,结果显示:60岁以下肥胖人群,贲门癌发病率高于非贲门癌,χ2=15.140,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值为1.340(1.135~1.582);60岁及60岁以上肥胖人群,贲门癌发病率也高于非贲门癌,χ2=9.439,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值为1.420(1.128~1.788)。不同年龄段超重人群贲门癌和非贲门癌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2.4 贲门癌患者性别、年龄、BMI的logistric回归分析

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患有贲门癌作为因变量,分别将性别、年龄和BMI分组纳入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和BMI增加了贲门癌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1.332和1.654,详见表5。

3 讨论

按胃癌发病的大体部位来看,近几年在胃癌临床病例信息的研究中,贲门癌和非贲门癌之间的差异是研究的热点,有几项研究显示贲门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非贲门癌的发病率逐渐下降,肥胖可能是造成贲门癌发病率上升的危险因素,这一现象同样也被中国学者观察到[8-10]。

目前高BMI与贲门癌发病具有相关性的研究结论,大多都是通过比较贲门癌与健康人群BMI得出的[11-13],关于贲门癌与非贲门癌BMI差异的研究很少,目前只有韩国研究人员Cho Y等和我国研究人员袁玲等的报道分析比较了贲门癌和非贲门癌患者BMI的差异。Cho Y和袁玲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均表明,与非贲门癌患者相比,肥胖更多见于贲门癌患者,且随着BMI的增加,贲门癌的发病风险也随之增加[10,14]。我们的研究结论与之相同,在肥胖人群(BMI≥25 kg/m2)中贲门癌的发病风险高于非贲门癌(χ2=15.334,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值为1.271(95%CI 1.121~1.442)。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贲门癌患者BMI平均值高于非贲门癌,特别是60~69岁年龄段,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168,P<0.01),这也与Cho Y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分层研究中也显示了一致的结论,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随着BMI的升高,患贲门癌的风险随之增高,OR值为1.654,进一步说明与非贲门癌患者相比,贲门癌患者与高BMI的关系更为密切,高BMI是贲门癌的危险因素。肥胖导致贲门癌发生的潜在机制是腹部脂肪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其原因是:(1)腹腔压力造成下食管括约肌异位和受损;(2)食管裂孔疝在肥胖人群中多见;(3)胆汁和胰酶的输出增加;(4)肥胖和贲门癌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被更深入的研究来解释,被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肥胖患者在进行Hp根治后会促进胃食管反流[14]。

表5 贲门癌患者的BMI、性别、年龄的logistric回归分析

与Cho Y和袁玲等的研究不同的是,我们在超重人群中(BMI 23.0~24.9 kg/m2)未发现贲门癌发病风险增高,这可能与我们的研究与Cho Y和袁玲等的研究采用的BMI分组标准不同有关,本文研究依据WHO西太平洋地区肥胖特别工作组制定的亚洲成人BMI标准为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分组。BMI<23.0 kg/m2为正常组,BMI在23.0~24.9 kg/m2为超重组;BMI≥25.0 kg/m2为肥胖组;而Cho Y等的研究将BMI<23.9 kg/m2定义为正常组,BMI在24.0~27.9 kg/m2为超重组,BMI≥28.0 kg/m2为肥胖组。Cho Y等的研究没有对不同性别贲门癌和非贲门癌患者进行研究,本研究对不同性别贲门癌和非贲门患者的BMI进行了比较,男性贲门癌患者BMI平均值为(24.76±2.61)kg/m2,高于非贲门癌患者BMI平均值(23.82±2.71)kg/m2,t=3.231,P=0.001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男性肥胖人群中贲门癌的发病率高于非贲门癌,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女性贲门癌患者样本数太少,只有24例,不同BMI女性患者贲门癌和非贲门癌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本研究与Cho Y和袁玲等的研究尽管在样本例数和BMI分组标准上都有不同,但研究结果都验证了肥胖人群中贲门癌的发病率高于非贲门癌,肥胖是贲门癌患者的危险因素。但是也有研究人员对中国林县地区1985—2014年的1 716例贲门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BMI与贲门癌的发病没有相关性[5]。这可能跟纳入研究的样本数,对照样本的选择,以及在计算BMI时选择的体质量标准不同有关。

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人群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由肥胖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5-16]。BMI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的指标,在许多与肥胖有关的疾病的死亡危险性判断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BMI作为一个评价肥胖的指标,之所以可以用来判断某些疾病的危险性,是因为这些疾病都与肥胖有关。因此,采用BMI做为观察指标探讨肥胖和贲门癌的相关性,对于贲门癌的预防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贲门癌平均值发病率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有的癌症会引起打嗝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贲门癌侵及食管下段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的治疗研究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
变力做功时运用F=F1+F2/2的条件
平面图形中构造调和平均值几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