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农村地区院前急救网点工作人员职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2018-12-27 08:10郝萌萌杨智华李学敏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西安市网点问卷

郝 剑,齐 欣,柳 明,郝萌萌,杨智华,3,李学敏,4

(1.西安急救中心,陕西 西安 710018;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1;3.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卫辉 453100;4.西安市第八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近年来,农村缺医少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农村卫生工作整体仍比较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卫生人才缺乏,急救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院前急救网点亟待建设[1]。2010年,由政府出资在西安市远郊7个区县有条件的卫生院共建立48个农村急救网点。但是,这些急救网点工作经费未能专项列支,现行以医生、护士、司机构成的急救单元结构模式,以及缺少专职的医护人员等种种原因,影响了急救网点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在西安市急救需求日益增长的大环境下,院前急救存在医师执业准入难度增加、薪酬低、工作强度大、急救环境风险大及专业发展受限等问题,导致急救网点工作人员职业满意度低,造成人才流失,招聘困难。有数据显示,北京市急救中心2006~2009年招聘的院前急救人员流失率达38.3%;上海市2012年院前急救医生离职率高达56.0%[2]。深入了解西安市农村地区院前急救工作需求情况,探讨急救网点工作人员职业满意度及相关影响因素,及时发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改善农村急救工作现状,对开发当地农村急救资源,缩短院前急救半径,维持院前急救队伍稳定,提高农村地区院前急救整体服务水平至关重要,同时可为今后制定调整人力资源结构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16年4~7月对西安市院前急救网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满意度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择西安市7个区县(临潼区、长安区、阎良区、高陵区、蓝田县、户县及周至县)农村地区正在运行的急救站(点)合计584名院前急救网点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司机、调度员、担架员及管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满意度问卷调查。

1.2调查问卷针对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阅读大量相关参考文献,结合国内外先进职业满意度测量量表,经过院前急救领域专家讨论,进行预调查之后,最终形成“西安农村急救点院前急救人员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工作情况及职业满意度3个部分,职业满意度包括现有收入、从事工作、工作状态、人际关系、前途发展、前途担忧及离职打算7个方面。前6个条目均包含5个选项等级,离职打算包含2个选项等级,所有条目均为单选。前6个条目的5个等级中,非常满意、非常愿意、非常大、绝不担心得2分,满意、愿意、大、不担心得1分,一般得0分,不满意、不愿意、小、担心得-1分,非常不满意、非常不愿意、非常小、非常担心得-2分;离职打算的2个等级中,无离职打算得1分,有离职打算得-1分;计算每位调查对象的职业满意度总得分,得分范围为-13~13分。总得分>5分为职业满意度高;0~5分为职业满意度一般;<0分为职业满意度低。

1.3调查方法调查时间为2016年4~7月。问卷填写采用封闭、自填方式,整个调查过程采取尊重、自愿、保密及帮助的原则。实施阶段,对各郊县联络员进行严格选择、统一培训,保证调查标准、方法及指导语统一规范,整个调查客观、准确。与调查对象积极沟通,强调填写注意事项,全程监督填写过程,保证问卷完整性、真实性。资料整理分析阶段,对未完成问卷、雷同问卷、不认真问卷、规律性问卷及逻辑性问卷作为无效问卷予以剔除。未完成问卷即一般人口学特征、工作情况或职业满意度部分有超过20%题未做;雷同问卷即与同单位收回的问卷比较雷同率超过50%,均作废;不认真问卷指态度极不认真胡乱填写,见选项就勾或者一题勾2个及以上选项;规律性问卷即答案全选同一选项(AAAA或BBBB)或者类似于ABAB选项;逻辑性问卷即检查工作情况部分相关问题的逻辑性,不能按要求跳项。凡出现上述情况者,一律剔除。无效问卷剔除后,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采用编码双录入的方式录入数据以控制数据录入偏倚。

2 结果

2.1调查完成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84份,收回问卷522份,问卷回收率89.38%。根据问卷剔除标准,最终获得464份有效问卷,有效应答率88.89%。

2.2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结果见表1。464名调查对象的年龄21~62(35.36±8.95)岁,女性人数多于男性。政治面貌以群众为主,占68.32%(317/464);文化程度较低,大专及以下学历者占80.17%(372/464);已婚者占77.37%(359/464);在编人数254名,占总人数的54.74%。个人月收入以2 000~2 999元、≥3 000元者为主,分别占35.56%(165/464)和34.70%(161/464)。

表1464名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

Tab.1Basiccharacteristicsof464respondents

基本情况人数构成比/%性别 男23049.57 女23450.43民族 汉族46299.57 回族20.43政治面貌 共产党员9821.12 群众31768.32 其他4910.56文化程度 本科及以上9219.83 大专24452.59 中专及以下12827.59婚姻状况 已婚35977.37 其他10522.63在编情况 在编25454.74 非在编21045.26月收入 <2 000元13829.74 2 000~2 999元16535.56 ≥3 000元16134.70

2.3调查对象工作情况结果见表2。农村地区院前急救网点工作人员以医生、护士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5.34%、39.01%;仅有4名为担架员(0.86%)。本次调查对象的工作年限以2~3 a者最多,占26.29%(122/464);76.29%(354/464)的人员表示职称晋升困难;15.73%(73/464)的人员认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机会较多,其余调查对象均认为学习机会少甚至没有学习机会;学习意愿数据显示,92.89%(431/464)的人员有强烈外出学习意愿,希望有外出学习机会;95.47%(443/464)的人员被要求保持通讯通畅;78.66%(365/464)的人员参加过指令性任务,56.25%(261/464)的人员参加过大型灾害事故救援。

表2464名调查对象工作情况

Tab.2Workingsituationsof464respondents

工作情况人数构成比/%工作类别 医生16435.34 护士18139.01 其他11925.65工作年限 ≤1 a10823.28 2~3 a12226.29 4~6 a11524.78 7~9 a5612.07 ≥10 a6313.58职称晋升 容易11023.71 很难35476.29学习频率 多7315.73 少25855.60 无13328.66学习意愿 是43192.89 否337.11正常休假 是22849.14 否23650.86被要求保持通讯通畅 是44395.47 否214.53指令性任务 参加过36578.66 未参加过9921.34事故救援 参加过26156.25 未参加过20343.75

2.4职业满意度调查结果对现有职业满意者有58人(12.50%),感觉一般者有276人(59.48%),130人(28.02%)表示对现有职业不满意。

2.5急救网点工作人员职业满意度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见表3。以464名院前急救网点工作人员职业满意度总得分为因变量,以性别、民族、政治面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在编情况、月收入、工作类别、工作年限、职称晋升、学习频率、学习意愿、正常休假、通讯通畅、指令性任务、事故救援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结果显示,与院前急救网点工作人员职业满意度相关的因素有:文化程度、月收入、工作类别、工作年限、学习频率、正常休假(P<0.05)。其中文化程度越高、工作年限越长、学习频率越少者,职业满意度得分越低;月收入越高者,职业满意度得分越高;与医生相比,护士和其他工作类别者职业满意度得分较高;不能正常休假者职业满意度得分低于能正常休假者(P<0.05)。

表3院前急救网点工作人员职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Tab.3Multiplestepwiselinearregressionanalysisofthetotalscoreofoccupationsatisfactionofprehospitalemergencypersonnel

自变量偏回归系数标准误偏回归系数95%可信区间下限上限标准偏回归系数tPR2文化程度-0.4710.228-0.919-0.023-0.085-2.0650.039月收入0.5690.1750.2260.9120.1103.2530.001工作类别(护士)1.2700.3260.6301.9110.1523.8940.000工作类别(其他)2.2670.4121.4593.0760.2535.5040.0000.221工作年限-0.3710.100-0.567-0.175-0.120-3.7170.000学习频率1.6340.1961.2492.0190.2698.3310.000正常休假1.5460.2691.0192.0740.1875.7590.00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交通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多发,心肌梗死等危急重症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3]。农村急救体系作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地区提供紧急医疗救援服务,对危急重症病人、灾害事故伤员进行院前抢救、现场救治、途中监护及转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随着农村急救网络的建立,西安市远郊7个区县的出诊量大幅增加,从2005年的13 512次上升至2017年的32 472 次,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地区院前急救网点工作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以大专及以下为主,本科及以上仅92人,占总人数的19.83%,影响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提示应该加大农村地区院前急救网点工作人员培训范围,鼓励接受继续教育,继续深造[5]。在编制人数254人,占54.74%,但在定性访谈中发现,农村地区院前急救网点工作人员以兼职为主,绝大多数为所在卫生院医务人员。个人月收入以2 000~2 999元、≥3 000元者为主,分别占35.56%和34.70%。工作人员以医生、护士为主,其中护士人数占比例最大(39.01%),没有担架员的急救结构单元必然加大院前急救医生及护士的工作强度,尤其护士多以年轻女孩为主,搬运患者等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6]。354人(76.29%)表示晋升很难,政府等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重视,制定相关倾斜性政策,以更好地发展、稳定院前急救队伍。仅15.73%的院前急救网点工作人员认为学习机会较多,另一方面,92.89%工作人员有强烈的外出学习意愿;建议对农村地区院前急救网点工作人员增加培训机会,加强综合知识培养,提高农村地区院前急救工作者的专业急救技能[7]。本研究还发现,约50%的院前急救网点工作者不能享受正常休假,要求个人通讯工具保持24 h通畅的比例更是高达95.47%;院前急救工作时间极不规律,在超负荷工作的同时,应给予一定的经济报酬,以提高院前急救网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8]。近年来,西安市农村地区承担的灾害救援、各类大型活动医疗保障指令性任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应急保障人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本研究结果显示,参加过指令性任务者高达365人(78.66%),参加过大型灾害事故救援者有261人(56.25%)。

本研究中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月收入、工作类别、工作年限、学习频率、是否正常休假等几个方面与西安市农村地区院前急救网点工作人员职业满意度相关。文化程度越高者,职业满意度得分越低;与医生相比,护士和其他工作类别者职业满意度得分较高。院前急救工作与院内临床工作存在较大差距,院前急救工作性质决定了院前急救网点工作人员个人专业发展受限,医疗活动局限于现场紧急救治与转运过程中的短暂救治,院前急救以对症处理为主,急救活动缺乏完整性,专业不能得到深度发展[9]。另一方面,院前急救事业发展缓慢,医生没有单独的职称晋升体系,没有科学研究条件,导致医生的职业满意度受到一定影响[10]。工作年限越长者,职业满意度得分越低,院前急救网点工作人员与院内临床的专业差距会被逐渐拉大。学习频率越少者,职业满意度得分越低;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独立的院前急救专业,教育、培训规范标准及内容均不统一,加大了人才培养难度[11]。其次,特殊的院前急救工作性质导致急救网点工作人员专业发展受限,其所需知识与技能的广度要求较高,需熟悉掌握临床各科危急重症,因此,更应该增加其学习频率,提高急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最后,不能正常休假者职业满意度得分低于能正常休假者。

综上所述,西安市农村地区院前急救网点工作人员职业满意度低,影响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月收入、工作类别、工作年限、学习频率、是否正常休假。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对院前急救网点工作人员给予高度重视,增加急救网点工作人员学习频率,注重急救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猜你喜欢
西安市网点问卷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聚焦“能打胜仗”全面提升网点竞争力
亲子创意美工展
家乡
西安市第四医院
基于EVA-BSC的农村银行网点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123的几种说法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