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比较

2018-12-27 08:10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肌瘤开腹腹腔镜

朱 蓉

(阜宁县人民医院妇科,江苏 阜宁 224400)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主要发生于生育年龄阶段的女性,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月经不规律、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坠痛、腰背酸痛及不孕等[1]。子宫肌瘤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创伤较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2]。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快速发展,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3]。本研究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以期为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2)药物治疗效果不佳;(3)患者均在本地居住5 a以上。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肝、肾、肺及血液系统疾病;(2)有手术禁忌证;(3)患有严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该研究共纳入子宫肌瘤患者9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49例。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年龄28~46(36.98±2.67)岁,病程1~4(2.05±0.25)a,肿瘤直径2~10(5.98±2.43)cm;多发子宫肌瘤23例,单发子宫肌瘤26例,平均肌瘤个数为(3.10±1.05)个;肌壁间肌瘤31例,浆膜下肌瘤18例。开腹手术组:患者年龄 27~45(37.45±2.16)岁,病程1~3(2.12±0.19)a,肿瘤直径3~11(6.12±2.11)cm;多发子宫肌瘤21例,单发子宫肌瘤28例,平均肌瘤个数为(2.95±1.10)个;肌壁间肌瘤33例,浆膜下肌瘤16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开腹手术组患者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术前完善相关检查,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取平卧位,常规开腹进入腹腔,并行腹腔探查,确定肿瘤位置,在肿瘤最突出的部位作一切口,切开瘤体肌层组织,剔除肌瘤,常规切口缝合,关闭腹腔,术毕。

1.2.2腹腔镜手术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前完善相关检查,行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将举宫器经阴道置入子宫,暴露肿瘤位置,用手术刀于脐部作一长度约1 cm的纵向切口,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腹内压维持在1.6~2.0 kPa),置入腹腔镜,行盆腔全面探查。于左、右下腹麦氏点分别置入5.0 mm 套针,进行器械操作。腹腔镜下探查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及位置,探查完毕后采用穿刺针在肌瘤部位注射缩宫素(珠海丽珠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1203)10~20 IU,采用单级电凝刀纵行切开最突出的肌瘤处的肌瘤表面,用抓钳提起肌瘤体,以拨棒进行钝性分离,并剔除肌瘤,经阴道取出肌瘤。采用电凝刀对剔除肌瘤后的肌瘤面予以电凝止血,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缝合创口,术毕。

1.3观察指标(1)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2)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 a,观察子宫肌瘤复发情况;(3)术后患者疼痛评分:术后第3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4]对患者术后疼痛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4)生活质量评价:术后1 a,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共包括物质生活条件、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VAS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与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VAS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VAS评分比较

组别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d住院时间/dVAS评分开腹手术组4984.23±8.66103.54±6.882.78±0.616.55±0.525.30±1.66腹腔镜手术组4998.45±8.9865.67±4.871.09±0.383.35±0.292.35±1.39t-7.97931.44916.46137.6229.538P<0.05<0.05<0.05<0.05<0.05

2.2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子宫肌瘤复发率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出现尿频1例,腹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49);开腹手术组患者术后出现尿频3例,腹痛3例,腹胀3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45%(11/49);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4,P<0.05)。术后1 a,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患者子宫肌瘤复发率分别为2.04%(1/49)、14.29%(7/49),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子宫肌瘤复发率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1,P<0.05)。

2.3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结果见表2。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物质生活条件、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n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总分开腹手术组4946.13±11.2451.14±11.6556.76±10.2156.78±14.2554.17±10.67腹腔镜手术组4953.23±12.4659.22±12.3165.87±12.4165.12±13.5661.56±9.43t2.9623.3373.9682.9683.633P<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纤维瘤,是育龄妇女常见的良性子宫肿瘤,发病率约20%~50%[5]。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微量元素、生长因子及免疫细胞等密切相关,各种因素联合作用导致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形成肌瘤,其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高被认为是子宫肌瘤在育龄女性群体中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雌激素和孕激素可刺激子宫肌瘤生长[6]。子宫肌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经量过多、阴道分泌物增加、腰酸背痛、下腹坠痛、尿频、尿急等,但并非所有的子宫肌瘤患者都会出现以上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在患病时并无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过程中被偶然发现。此外,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与肌瘤的生长部位、大小及数量等因素有关;肌瘤体积较大者可在下腹部扪及包块,并出现显著的临床表现;而肌瘤体积较小者仅仅会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并无其他明显症状[7]。

子宫肌瘤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传统的开腹手术应用逐渐减少,但对于一些直径较大、肌瘤数量多及位置特殊的患者仍然适用。但是,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躯体疼痛明显,恢复时间长,容易诱发各种并发症,给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8]。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9]。

腹腔镜成像技术具有清晰的手术视野,能够对患者子宫内肌瘤的数目、形态、大小及位置予以准确清晰的呈现,有利于手术者的操作。通过腹腔镜对患者盆腔进行仔细探查,能够发现术前诊断中未被发现的一些深部肌瘤和小肌瘤,同时可进行剔除,因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长[10]。此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切口小,能够有效地保持子宫形态的完整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VAS评分低;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子宫肌瘤复发率低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物质生活条件、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开腹手术组;表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可有效减少因创伤造成的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另外,腹腔镜具有更清晰的视野,并能够对视野进行随意大小切换,可避免肉眼无法辨别的小肌壁间肌瘤被遗留,从而有效地降低子宫肌瘤复发率。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发生率和子宫肌瘤复发率低等优点,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肌瘤开腹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