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

2018-12-28 20:52杨丽
新课程·中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课堂教学

杨丽

摘 要: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倡导进行教育改革。但许多老师只是停留在了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改革上,也就是改革更多地关注了“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性甚至是无效性更多的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导致的,而且,教学内容制约教学方法,“如何教”服务于“教什么”。

关键词:课堂教学;关注文本;语文素养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确定正确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前提,是改变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关键。

那么,如何有效确定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呢?

一、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目标为原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因此,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时既要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高等多方面。

二、关注教材编辑者的意图

语文学科的教材看起来显得零乱,但实际上它也有自己较为完整的体系。如苏教版的语文教材,每本教材有六个单元,每单元有4~5篇课文,另外还有诵读欣赏、口语交际、写作、语文实践活动等内容。各单元都有各自的单元主题,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题来组织的,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考虑它所属的单元特征,关注单元前面的导读。除此之外,编者的意图还体现在课后的“探究·练习”上。比如教《白杨礼赞》时,可以先看该单元前的导读。单元前的导读告诉我们,这一单元学习“咏物抒怀”的文章,说“大自然,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而且给予我们许许多多人生的启示”,学习本单元后“你对生活会有更丰富的解读,对人生会有更深刻的领悟”。从编者的这一意图来看,课堂教学内容应该有“托物抒情”“文章构思”“感悟体验”等方面的内容。再看课后的“探究·练习”,编者设计了四道题:一道是理解文章中关键句子意思的题目;一道是语言赏析题,加点词语都是一些表示程度的副词;第三道题是诵读体会句子(反问句)感情的题目;最后一道是背诵积累题。整合课前的导读和课后的“探究·练习”“托物抒情”(象征的手法)、“语句赏析”应为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由此,我们可以将《白杨礼赞》的5、6、7、8自然段作为重点研讨的内容。因为5、6段具体描绘了白杨树枝干笔直、努力向上、倔強挺立的形象,写了“物”;7、8段赞扬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抒了“情”;同时,这些段落中又包括了“语句赏析”中反问修辞、限制性修饰性词语的锤炼等内容,能帮助我们很好地完成“语句赏析”的教学任务。如果我们依照这一思路去确定《白杨礼赞》的课堂教学内容,便解决了本文“教什么”的问题了。

三、关注文本内容

王荣生先生将课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例文”和“样本”的基本性质是一样的,“用件”指的是教材中资料性的东西,在这里暂不考虑。因此,语文课文大体上可以分为“定篇”和“例文”两大类。

“定篇”类的课文,它的教学目标在于“见识经典一番”,而“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朱自清先生语)。一些文质兼美的“定篇”,它们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情趣,担任着承载并传承优秀文化的重任。我们可以将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为“正确理解与赏析”,侧重于语文课的文学性功能,意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如在教学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我就将“准确理解并赏析诗歌中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抓住诗歌中富有特征的景物描写,反复诵读体味。

“例文”类的课文,它的教学目标不在课文本身,而更多的在于课文所承载的一些知识、概念、技能、策略等。因此,对于一些在表达技巧、结构方式等方面有鲜明特色的“例文”,可以将寻找概括文章所体现的“共同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如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时,我就将“学习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写法”“把握文章严密而巧妙的结构”“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

四、关注文体特征

我们常说教师上课要“教什么像什么”。可见,文章的体裁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不同的体裁,其基本要素和特征是不一样的,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了文体知识之后才能更好地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

如诗歌,它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用凝练而形象的语言,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其基本要素是意象,意象又构成了意境。如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就可以从文体特征和基本要素两方面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具体抓好两个方面:首先,这首诗中有哪些具体的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这一意境传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其次,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赏析。如“定然有”“定然是”“定能够”“定然”等词语的妙用;想象、联想等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等。

五、关注学生的需求

确定一堂语文课的课堂教学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明白哪些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完成的,哪些是经过教师的点拨、训练可以掌握的,哪些是即便老师用心讲解了学生也不太能接受的。不同的内容应该不同对待。当然,也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能力不同的学生需要获得的学习内容也是不同的。

此外,非语文的不教。王荣生先生说“合宜的教学内容是好课的底线”,所以,语文所教的一定得是“语文”的内容。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只有依据一定的原则,才能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才能改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才能使好的教学方法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课堂教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