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用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进行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思考

2018-12-28 20:52叶东华
新课程·中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学环节新教材道德与法治

叶东华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在课堂中课程的设置也出现了转变。在2016年提出教学改革以后,学校中的“思想品德”等称呼统一改成“道德与法治”。也正是这次教学改革,突出了教学的深远意味,为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研究不同的教学环节,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提升人才质量。

关键词: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环节;思考

在教学改革的大潮流之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教学的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整合不同内容,分析教学中的不同情况,为学生搭建一个符合学生发展和学生认识水平的学习平台,助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还应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凸显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质。那么,在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环境中,我们需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引导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笔者认为可以结合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思考。

一、挖掘教材亮点,创新教学模式

身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授课中,教师还需要综合学习情况引导,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教材,挖掘其中的亮点,支撑教学的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分关注学生品德培养,而道德与法治不仅更加关注学生品质的发展,还会增加一些法律的板块。在提倡法治社会的现阶段,提升学生的法治理念势在必行。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多和学生沟通,结合学生的喜好,创设不同的情境。通过逐步渗透不同的知识,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容。

如,在讲解《走进法治天地》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综合不同的方式,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學或者模拟法庭,有必要以学生的视野去看待教学中的问题,以加深学生对法治的认识,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法治理念。学生形成基本的法治意识以后,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就可以通过法律理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多渠道讲解知识,渗透教材内容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关系到整体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理念。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教学方案的渗透,综合学生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通过多种渠道开展讲解。通过分析,在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都包含着一些引领生活实践的线索,因此融合生活化的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渗透讲解。通过对新教材中包含的“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等多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科普一些相关的普法栏目,鼓励学生自主观看相关的栏目,并结合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自主学习法律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法律意识就会得到提升。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展开德育

新教材中,道德与法治的改革,并不是对传统教材的一种完善,而是在添加、改编以及运用的过程中重新设置新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丰富内涵的学习资料。因此,在授课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情况,贴近实际生活引导学生。通过将德育教学、心理教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和道德与法治展开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本质就是对于生活中比较少的知识,让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式渗透引导,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如,在讲解《生命的思考》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全面理解。鉴于学生可能会受到生活中不同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很容易形成不良的嗜好,针对中小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将传统的知识讲授转变成知识探索。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综合生活实际情况分析,更加全面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四、融合先进教学技术,分层次开展教学

由于中小学生所处的生长环境和学习环境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知识会有不同的理解。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模式教学,就会出现部分学生吃不好、部分学生吃不饱的情况。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在实施教学中,我们可以融合先进的教学技术,分层次开展教学。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展开引导。

如,在教学阶段,教师可以事先录制不同的视频,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之前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状态好的时候观看,通过重复观看,可以加深学生对其中内容的深刻理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知识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主题分层,在学生已经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在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实现知识的内化。

总而言之,应用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以多元化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认识教材内容,以多元化的视角和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通过增加互动,促进课堂教学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爽.研读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思考[J].福建教育,2017(17):45-46.

[2]宋泉慧.融合法治·培育人文·自主建构:对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实施的思考[J].福建教育,2016(48):47-48.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教学环节新教材道德与法治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