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舍得时间

2018-12-28 20:52殷胜莉
新课程·中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动手实践提问解决问题

殷胜莉

摘 要: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注重把更多思考时间、动手时间、表述时间、提问时间、解决问题的时间留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思考;探究;动手实践;提问;解决问题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校开始注重培养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学,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的思维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一、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时间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环节会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例如学习大气压强一课时,教师通过比较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气也会受到重力作用,大气也具有流动性,大气有压强吗?如果有,有什么现象可支撑你的观点?这时候就应该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如果发现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有困难,可做引导:平时我们观察不到大气压现象可能是物体内外都受到大气压,是否可让物体一侧气压减小或消失,观察物体另一侧所受大气压的作用,是不是就非常明显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考有了方向,同时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选用怎样的器材,如何消减其一侧大气压,从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案,对抽象的大气压知识也就有了自己独到的体会,这是教师细致的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

二、给学生动手实验探究的时间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规律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生在设计实验、收集数据的过程中,经历原理分析、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一系列步骤,这就需要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不要担心学生会犯错,或是担心学生做不好实验,或是担心学生动手达不到预期的结果,从而包办、演示了事。而应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训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时间久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思维品质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如驗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时,教师在做此实验前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保证一次成功,那为何不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操作呢?强调实验要获得成功要注意哪些事项,又如何克服如何去改进?为避免实验失败造成杯内的水溅了一地,应该再准备些怎样的器材?这些都留给学生去处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不仅通过覆杯实验体会到了大气压能托起一杯水,从而进一步探究大气压能托起多高的水柱,为学习托里拆利实验做铺垫。

三、给学生完善表述的时间

很多问题的提出,或是进行猜想,都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很好的机会。例如,寒冷的冬天路面结冰打滑,护路工在冰面上撒盐使冰融化,针对此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学生所提的问题在表述上一开始会很不尽如人意或是表述没有因果逻辑,或者是没有探究价值性等,教师不用气馁,把更多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一次次完善自己的观点,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完善提升自己,才是教师角色的重点。

四、给学生好奇求知的提问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做了充分的备课预设,所以不愿让学生提问质疑,唯恐学生的问题打乱原本好好的预设,或是给教学增加负担,从而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和时间。例如,教师正在上课,突然外面下起了雷阵雨并伴有冰雹,有学生惊呼:“下冰雹了!”有学生会疑问,冰雹是怎么形成的?一般会发生在什么季节?什么情况下才会下冰雹?冷气流又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很多问题,虽然与当时的课堂内容关联不大,教师也无需反感,甚至呵斥学生,而正好可借突发事件复习一下物态变化和流体压强的知识,拓展一下学生的兴趣及获取知识的途径,培养学生随时随地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态度,发展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观念。

五、给学生更多解决问题的时间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强调教师是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物理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探究式学习,而在探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障碍和困难,如何解决学习障碍?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时的帮助和支持,但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和方法还需要学生自己去掌握。例如,应用身边的器材粗测大气压强值时,选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的学习小组遇到的麻烦是测力计的量程不够,怎么处理呢?这个困难教师不用急于给出帮助,而可以把解决的时间留给学生,告诉他们解决的办法还不止一种,从而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新思路。有个学生提出:测力计是测量对活塞的拉力的,根据力的平衡,拉力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平衡,减小活塞的横截面积可以减小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是否可以更换更细的注射器呢?这个学生思路清晰,指向明确,一下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解决了问题。更有学生想到测力计量程不够,是否将注射器竖直放置,下端先挂几个钩码,再用测力计拉,不就解决了吗?所以,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是探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尤其要重视并且把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时间留给学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王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4(8).

[2]雒亚妮.如何实施初中物理有效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4(5).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提问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