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与优化研究※
——基于“三指标”构建下的GIS应用

2018-12-29 06:18吕俭,晋秀龙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安徽省景区系数

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与优化研究※
——基于“三指标”构建下的GIS应用

文章构建“三指标”评价模型,对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状况进行测度。变异系数与均衡度指数显示: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实际差异较大,A级旅游景区分布数量最多的是宣城、安庆和黄山;其中,安徽省3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较高,从区际差异上看,皖南地区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相对均衡,合肥经济圈旅游区3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相对均衡,皖北文化旅游区4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相对均衡。三类均衡比系数显示:省际面积均衡比系数较小,说明面积较广阔地区的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性较好;分区域人口均衡比系数较小,即人口因素对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大。在空间计量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运用GIS技术进行空间辅助分析,并基于5个空间结构要素提出了安徽省旅游业的整体优化策略。

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安徽省;GIS应用

旅游景区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业链有序运行的关键环节。其等级及品质是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子,也是形成、培育区域旅游发展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依次为5A、4A、3A、2A、1A级旅游景区[1]。旅游景区分布不仅影响区域旅游系统发展空间格局,更决定旅游者空间流动及旅游流的季节波动。近年来,针对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相关研究较多,既有全域层面的动态研究[2-4],亦有针对特定区域的个案研究[5-6]。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研究主要运用地理信息空间技术方法[7-9]、地理学空间计量方法[10-11]、经济学计量方法[12-13]对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A级景区数量众多,然而,对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的定量研究尚处空缺状态。在此背景下,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与优化研究对于制定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优化旅游景区空间组合搭配具有重要意义。

1 案例地概况

安徽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旅游客源市场广阔。地形地貌多样,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自然旅游资源种类多样,等级较高。安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递、宏村、龙川等人文旅游资源富集,研究价值巨大。随着安徽省旅游发展潜力的释放,A级旅游景区的接待规模和产业贡献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16年,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密度*景区分布密度用于衡量景区的空间集聚程度,用区域景区个数与空间面积之比来表示。达39.24个/万km2,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旅游产业专业化水平用于度量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集中程度和产业贡献,一般用旅游总收入与区域GDP之比来表示,数据来源于《安徽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达到0.204 5。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研究通过构建“三指标”(变异系数、均衡度指数、均衡比系数)评价模型(见表1)来具体测算安徽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并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采集各市旅游景区的基础地理数据,通过测算直观显示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结构。研究数据来源于安徽省旅游局网站、安徽省政府网站以及安徽省统计年鉴。

表1 研究模型及地理释义

3 安徽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

截至2016年12月5日,安徽省共有547个A级旅游景区。其中,19个5A级旅游景区,167个4A级旅游景区,209个3A级旅游景区,149个2A级旅游景区,3个1A级旅游景区。总体上,宣城A级旅游景区最多,数量为58个,主要集中于4A、3A,其次是安庆和黄山57个,再次是合肥市54个,4市2015年入境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占全省49.86%和50.3%。可见,A级旅游景区集聚程度越高,旅游发展程度相对也越高。

从A级旅游景区分布数量的市际差异来看:黄山市5A级旅游景区最多,共8个,其次为芜湖4个,六安2个,合肥、安庆、阜阳、池州、宣城5A级旅游景区各1个;黄山市4A级旅游景区最多,为22个,其次是合肥、宣城和六安,各21个,淮北最少,为2个;宣城3A级旅游景区最多,为27个,其次为合肥和安庆市,各22个,三市3A级旅游景区占全省49%;蚌埠2A级旅游景区最多,为20个,安庆次之,为16个;拥有1A级旅游景区的只有芜湖和铜陵市。

为进一步研究A级旅游景区的区域结构,根据《安徽省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分类标准,将安徽省16个市分成4大旅游板块。由于各大旅游板块之间区域划分有所重复,为了更精确地分析安徽省旅游景区的区域分布情况,将4大旅游板块简化为3大板块,其中,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包括:黄山、宣城、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安庆(剔除桐城);合肥经济圈旅游区包括:合肥、淮南、六安、桐城(安庆)和滁州;皖北文化旅游区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阳、淮南、亳州。结果显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A级旅游景区数量为282个,合肥经济圈旅游区为124个,两地区分别占全省比重为51.6%和22.7%;皖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景区数量141个,占全省比重为25.7%。由此可见,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既存在市际差异,也存在区际差异。

4 安徽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差异化研究

4.1 区域差异分析

从变异系数来看:安徽省1A级旅游景区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5A级旅游景区,变异系数最小的是2A级旅游景区,说明1A和5A级旅游景区在全省各地市内的空间分布最不均衡,而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相对均衡,主要是因为5A和1A级旅游景区都存在某一地市内空间分布为零的状况,1A级旅游景区尤为明显。皖南地区1A级旅游景区变异系数最大,2A级旅游景区变异系数最小,原因为皖南地区除芜湖和铜陵外,其他地市均无1A级旅游景区。合肥经济圈旅游区5A级旅游景区变异系数最大,1A级旅游景区变异系数为1,仅次于5A级旅游景区,而3A级旅游景区变异系数最小,原因是合肥经济圈旅游区只有合肥和六安有5A级景区,1A级景区没有分布。皖北文化旅游区5A级旅游景区变异系数最大,4A级旅游景区变异系数最小,原因为皖北文化旅游区只有阜阳市有1家5A级景区。

从均衡度指数来看:安徽省3A级旅游景区均衡度指数为0.941 983,2A级旅游景区均衡度指数为0.948 94,说明安徽省3A和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相对均衡。皖南地区2A级旅游景区均衡度指数为0.968 874,合肥经济圈旅游区3A级旅游景区均衡度指数为0.858 464,皖北4A级旅游景区均衡度指数为0.940 229,与变异系数分析吻合。说明皖南地区2A级旅游景区分布最为均衡,合肥经济圈地区3A级旅游景区分布最为均衡,皖北地区4A级旅游景区分布最为均衡。

为了全面反映区域面积、人口以及经济因素在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差异中的现实状况,在均衡度指数测算基础上引入相关指标,得出三类衡量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差异的均衡比系数[14]。权重系数度量与量纲单位如下:面积权重系数用区域国土面积表示(km2);人口权重系数用区域年末总人口数表示(万人);经济权重系数用区域GDP总量表示(亿元)。相关数据根据安徽省政府网站及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汇总。

整体来看:安徽省3A级旅游景区三类均衡比系数整体基本要小于其他类型A级旅游景区,也进一步验证安徽省3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区际差异最小,均衡程度最高的结论。1A级旅游景区三种类型均衡比系数较大,说明在各种条件下,1A级旅游景区均衡程度最低。三类均衡比系数中,3A级旅游景区面积均衡比系数最小,并且安徽省全部A级旅游景区面积均衡比系数也最小,说明就安徽省全部景区而言,面积较广阔的地区,其内部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较为均衡。

分区域来看:从分区域全部A级旅游景区均衡比系数来看,人口均衡比系数相对较小,另两类均衡比系数相对较大,表明全部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与人口比重关联较大,说明人口比重越大的地方,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越均衡。主要原因在于:人口聚集度高的地区一般具有较高的旅游需求,旅游市场发育环境较好,从而诱导旅游景区产品供给能力提高,促使旅游景区空间分布趋向均衡。

4.2 市际差异分析

研究进一步分析市际层面的三类均衡比系数,由于篇幅所限,研究仅分析5A、4A、3A景区的市际差异。

4.2.1 5A级旅游景区

由图1可知,在面积均衡比系数中,黄山市和芜湖市的分解系数大于1,说明该2市5A级旅游景区分布在与其面积可比条件下占据比较优势。在人口均衡比系数中,黄山、芜湖、池州、宣城和六安5市分解系数大于1,说明该5市 5A 级旅游景区分布在与其人口因素可比条件下占据旅游景区分布优势。在经济均衡比系数中,黄山等5市分解系数大于1,说明该5市5A级旅游景区分布在其经济影响因素下占据较大优势。从三类因素均衡比系数纵向比较来看,经济因素对安徽省5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作用最大。

图1 5A级旅游景区三类均衡比系数(从左至右依次为:面积、人口、经济)

4.2.2 4A级旅游景区

由图2可知,在面积均衡比系数中,铜陵、淮南、黄山等8个地市分解系数大于1,说明这8个市4A级旅游景区分布在与其面积条件比较中占有优势。在人口均衡比系数中,有黄山等7市分解系数大于1,说明这7市4A级旅游景区分布在与人口因素条件比较中占有优势。在经济均衡比系数中,黄山等6市4A级旅游景区分布在与经济因素条件比较中占有优势,说明与其自身在全省的人口或经济比重相比,这6市4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相对更占优势。由于安徽省4A级旅游景区分布均衡比系数14.518 17最小,可见与人口和经济均衡比分解系数相比,面积因素对安徽省4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差异影响最大。

图2 4A级旅游景区三类均衡比系数(从左至右依次为:面积、人口、经济)

4.2.3 3A级旅游景区

由图3可知,在面积均衡比系数中,淮南、马鞍山等6市分解系数大于1,说明该6市3A级旅游景区分布在与其面积条件比较中占有优势。在人口均衡比系数中,黄山等8个地市分解系数大于1,说明该8市与其人口在全省比重相比,在3A级旅游景区分布中更具优势。在经济均衡比系数中,黄山等8个地市经济均衡比分解系数大于1,显然这8个市与其在全省经济发展程度相比,3A级旅游景区分布相对占据一定比较优势。

图3 3A级旅游景区三类均衡比系数(从左至右依次为:面积、人口、经济)

5 安徽省旅游景区空间优化分析

5.1 旅游节点——辐射带动

旅游节点是旅游空间布局的重要支撑,对于提升旅游产业发展动力,激发全域旅游活力,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旅游增长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安徽省南部旅游资源开发优于北部,因此,安徽省应立足整合现有旅游资源,以战略眼光和发展视野,以合肥市、芜湖市、黄山市三大旅游中心城市为重要节点,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潜能,形成“互联互动,和谐发展”的区域一体化旅游空间格局。同时,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出“中端为主,高低为辅”的类型组合,5A和1A级旅游景区的变异系数、均衡度指数和均衡比系数均居高位,显示其在全省空间分布非均衡程度最高。截至2016年底,安徽省目前只有8个地市分布有5A级景区,应挖掘部分4A景区的提质潜能,建设一批5A级景区,发挥其引领、辐射和带动功能,实现A级旅游景区的科学组合搭配。

5.2 旅游通道——立体畅通

旅游通道是连接旅游景区、调节旅游流、影响游客体验质量的重要媒介,具有引导、吸引、支持的重要功能。旅游通道建设需注重加强同周边省市的旅游交通无缝衔接,强化省内旅游通道的通达度,建设立体化多通道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提高旅游景区的地理通达性。做好不同类别、功能、等级层面下的旅游景区道路衔接,依托现有旅游集散中心,从航空、陆路、海上层面建设一批快速旅游通道,实施交通主干线与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等“最后1公里”通达工程,加快实现从机场、车站、码头到主要旅游景区的无缝对接,促进旅游交通服务提质增效。

5.3 旅游流——引导疏通

旅游流是游客在旅游空间场内的迁移现象[15],是一种活动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存在。旅游流受季节、景区品级等因素影响较大,空间集聚特征较为明显。为了提升游客体验质量,保护景区生态环境,需要借助旅游互联网基础设施,通过旅游信息终端体系、旅游资源线上线下供应平台,及时发布旅游信息,同时加强旅游边缘景区与旅游集散中心的联系,通过优化旅游线路设计,借助旅游交通设施科学引导疏通、有效分流游客。

5.4 旅游网络——协调合作

各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构成旅游网络结构。旅游景区的类型、功能和品级等因素会影响旅游流的空间移动。目前,安徽省旅游产品仍以观光型为主,度假休闲类旅游产品开发程度低[16],在此形势下,需要优化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供给结构,推动景区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促进旅游景区产品类型的多元、有序、功能差异化发展,培育新业态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元旅游需求,引导旅游流在景区之间的合理流动,将景区打造成特色各异、互利共生的旅游网络良性发展格局,从而增强安徽省旅游景区整体竞争力。

5.5 旅游体系——整合共赢

旅游体系内包含多种旅游要素。打造均衡有序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需有机统筹各方要素,实现旅游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互补。首先,依托皖南地区的生态多样性和优秀的人文资源,实现城乡互动、传统与现代互融的格局,巩固和发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其次,有效利用淮河湿地生态文化,增加皖北文化旅游区的开发力度,有效分流南部旅游圈游客。再次,重点发展合肥经济圈旅游区,发展以都市旅游、商务会展、休闲旅游、养生养老、康体运动和山地旅游为功能的旅游景区,提升合肥经济圈的旅游吸引力和服务水平,实现旅游产业的集聚化。通过各大旅游板块的整合互补,实现安徽省旅游景区的空间均衡化发展。

[1]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S]. 2004-10-28.

[2]李飞,何建民.中国旅游景区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收敛性:以2001—2009年A级景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27(4):83-106.

[3]袁诚,侯哲灏,陈景祺.中国 5A 级景区分布特征及其经济效应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4):74-79.

[4]许贤棠,刘大均,胡静,等.国家级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9):182-188.

[5]王通,刘春玲,马晓倩,等.河北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5,22(5):223-233.

[6]申怀飞,郑敬刚,唐风沛,等.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2):179-183.

[7]Hong Mu, Lulu Yao ,Wei Zhang, etc. Research on symbiotic spatial structure of scenic spots based on the original authenticity construction—take three gorges as an example [M].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5: 73-84.

[8]李涛,陶卓民,李在军,等.基于GIS技术的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类型与时空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11):179-184.

[9]Yue Xu. Application of 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i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a case study of integrated land-use suitability analysis of Nanjing Zhongshan scenic area[M].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1:67-73.

[10]胡美娟,李在军,侯国林,等.江苏省乡村旅游景点空间格局及其多尺度特征[J].经济地理,2015,35(6):202-208.

[11]王恒,李悦铮.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1):84-89.

[12]靳诚,徐菁.江苏省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差异定量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6):92-96.

[13]赵磊,丁烨,杨宏浩.浙江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差异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9):177-183.

[14]刘名俭,黄猛.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构建研究:以长江三峡为例[J].经济地理,2005,5(4):581-584.

[15]刘军胜,马耀峰,李振亭. 1997—2010年中部六省入境旅游流集散时空动态分析[J].地理科学,2013,33(4):450-456.

[16]武真真,章锦河.安徽省旅游景区空格键分布差异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2):70-75.

TheStudyonSpatialDistributionandOptimizationofA-levelTouristAttractionsinAnhuiProvinceBasedontheGISApplicationof“Three-index”

LyuJian1JINXiulong2

(Chuzhou University, Chuzhou 239000, Anhui, China)

The paper constructs “three-index” model to study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A-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in Anhui province. The analysis of variation coefficient and balanced degree coefficient show that: Spatial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of A-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is relatively large, with the largest gathering centred on Xuancheng, Anqing and Huangshan; The distribution of 3A-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in Anhui Province is relatively equ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3A-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is relatively balanced in southwest region of Anhui Province; 2A-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is relatively balanced in Hefei Economic Circle Tourism District and 4A-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is relatively balanced in The Northern Culture and Tourism District of Anhui Province. Three types of balanced ratio coefficients demonstrates that the area balanced ratio coefficient is relatively small from the whole, which mean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is balanced in large area; and that the demographic balanced ratio coefficient is relatively small from regional differences, which means that demographic factors has higher relationship with spatial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of A-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in Anhui Province. The study applies GIS technology as the subsidiary analysis of spatial econometrics research. Finally, some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5 spatial elements to optimi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level tourist attractions in Anhui Province.

tourist attractions; spatial structure; Anhui Province; GIS application

吕 俭 晋秀龙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干扰下的旅游地生态系统响应、演化与调控”,项目编号:41371162;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淮丘陵地区明文化旅游共生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k2016B21。

吕俭,女,硕士,滁州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晋秀龙,男,博士,滁州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F590

A

2095-7211(2018)01-0065-05

猜你喜欢
安徽省景区系数
成长相册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摘牌』
“摘牌”
这些待定系数你能确定吗?
某景区留念
打雪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