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体现“职业素养教育”

2018-12-30 05:57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会职业素养

陈 瑶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00)

高等职业教育与中小学等义务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能够直接上岗,一般没有所谓的工作过渡期或适应期,即使有也是非常短的。

要培养合格的高职学生,首先就要了解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些人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素养,重视并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目标科学地开展,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合格的职业人。

企业也已不再单纯用高学历、高分数的标准来衡量大学毕业生了,而是用是否具有优良的人品、团队意识、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献身精神等职业素养来评价高校毕业生。素养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

职业素养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遵章守纪

(三)职业能力: 耐心细致 行为规范

(四)职业技能: 角色认知 正确工作观 科学工作方法

我们现在的高职教育往往只注重了职业技能的培养(短期看似可以迅速提升、见效快),而忽略了起到决定作用的前三项,恰恰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职业技能只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所以,我们职业教育的重点应该着重放在前三项上,而不是仅仅注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而职业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老师口头教育可以替代的,而是要在学生在校的三年中,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教学内容上,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每个细节中体现出来。

那么,如何在高职教育中渗透、体现职业素养教育呢,个人认为具体可以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

1.请有企业工作背景的专业教师,或者该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一起进行专业教育,讲解本专业的内涵、特点和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以及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让学生有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后来念蓉想,她之所以来到酒店,也许只为给自己一个虚假的安慰。楚墨回家的时间是凌晨三点,现在的时间是清晨七点,四个小时里,纵是一个凌乱的足球场,也会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更何况,似乎没有哪个女人愿意在她的情人离开自己四个小时以后,仍然傻乎乎地守着一张大床。

2.说明专业学习的共性是“能力”的培养,应该重过程而非结果,不要因为不喜欢某个专业而苦恼,解决大多数学生在专业选择中产生的迷茫与困惑。

3.介绍三年学校教学的大致流程,使新生了解高职教育与以往学习的不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要放弃“进入大学就可以轻松了”的想法,做好充足的准备。

4.用优秀毕业生的就业经历鼓励、激发新生对学习的憧憬和生活的展望,让新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新环境,稳定情绪并迅速投入到高职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去。

2 以严谨的风格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1.从宿舍管理着手,很多高职学生没有住校的经历,一进入学校,首先面临的是要适应宿舍的集体生活,要提醒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财物;根据每月生活费多少学会记账,量入而出;以寝室为单位,自己设计、布置和美化宿舍,打造一个整洁、温馨的住宿环境,并排好值日表,珍惜大家的劳动成果,培养劳动观念,同学间学会和睦相处。

2.教育学生学会时间管理,以寝室为单位,制定作息时间表,互相督促,严格考勤,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考勤制度,以及坚守岗位的重要性,学会自我管理,培养责任意识。

3 以科学地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很多人认为高职学生大多年满十八岁了,在强调个性化的今天,不应该管理得太死。而我认为这恰恰是不尊重科学的,其实也是我们当今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试想:一个整天离不开手机、时刻QQ、微信聊天的人,怎么能专注学习、工作;一个平时不注意整洁、趿拉着拖鞋到处乱跑的人,怎么能让人尊重、遵守公共安全。俗话说的好:细节决定成败,这“细节”正是我们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和逐步养成的各种“习惯”。

组织学生对当下社会一些常见问题经行讨论:比如“医疗事故”、“食品卫生”,分析探讨问题根源(个性?共性?)

讨论一:医学院的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技术、负责人的医生?

如果他们也是上课玩手机、注意力不能集中,考试打小抄,必然是导致糟糕的医术,成为庸医,可能治死人。

问题:那么,其他专业的人呢?我们要通过怎样的过程才能成为有学识,够担当的职业人。

讨论二:为了利益,个体甚至一些有规模的企业往食物里加入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

问题:不良职业道德的危害,如果成为社会普遍现象,社会大环境将如何?

总结:作为即将迈入社会的职业人,我们是作为旁观者追究别人的责任,还是从今天做起,努力提升自身素养,为今后有一个和谐安全的大环境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最后达成师生集体的共识(公约):

1. 行为习惯:上课要背书包,发型、装束大方、自然,不穿拖鞋进教室,实习实训要穿戴劳保用品。

2. 学习习惯:分析各门课程的特点,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注意力训练,上课手机关闭、集体摆放;专注听课、记笔记、课后复习、预习,独自完成作业;掌握学习规律、记忆规律,让学生认识到“一份付出、一份回报”,培养耐心细致、勤奋钻研的工作作风,教会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信息的方法,培养良好、高效的学习习惯。

4 适时进行亲情教育

在节假日提醒学生给家里打电话问候父母;记住父母、亲人和朋友的生日;回家过寒暑假要主动为家里做家务,减轻父母负担。进行婚恋观教育,开展讨论,多思考对家庭(长辈、后代)的责任,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恩。

5 广泛开展各项活动

以学生会、团总支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社团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就感,培养团队意识,学会沟通交流,学会宽容合作。逐步养成坚忍不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

6 在顶岗实习阶段加强跟踪管理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从高职院校走向社会和岗位的关键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学校养成的各个方面素质都有所显现。要充分把握好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择业、就业的辅导,以及初到岗位各种不适应的心理疏导,为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融入社会再助一把力。

当然,教与学是问题的两个方面,要培养出真正企业需要的合格的职业人,作为高职院校本身在学院的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与学生接触的方方面面也都要体现出相应的“职业素养”;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更要能够自律,在与学生相处、在教学过程中都要体现出教师应有的科学、严谨和能起到示范作用的职业精神。高职院校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教育环境和职业精神才能真正培育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和一定学习能力的合格高职人才。

参考文献

[1] 评论员.打造新形象引领新风尚——三论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新常态[N].中国教育报,2015-05-13

[2] 王庭之,何曙芝.生源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战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4,2

[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711415.htm,2014-05-02

猜你喜欢
学会职业素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职业写作
学会分享
我爱的职业
学会分享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