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列斯战争经济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考察

2018-12-30 06:37
军事历史 2018年3期
关键词:列宁恩格斯军事

每一种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马恩列斯战争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相应的历史条件,有其重要的理论来源、丰富的实践基础和深刻的理论基础。19世纪30~40年代,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先后完成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则日益尖锐,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此起彼伏。整个19世纪是一个世界各地战争频发的动荡年代,到了20世纪,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更加激化,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不仅亲自指导并参加当时的革命活动,创立了无产阶级军事科学,而且还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战争经济思想的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研究战争、军队、武器装备、军事学术和作战方法,阐明了战争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无产阶级战争经济的基本理论。

一、资产阶级战争经济思想尤其是资产阶级古典战争经济思想是马恩列斯战争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任何一个思想家都得承认,无论何种思想何种理论“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48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马恩列斯战争经济思想也不例外,它也是从一定的思想资料出发的,它也有自己的理论来源。资产阶级战争经济思想尤其是资产阶级古典战争经济思想就是马恩列斯战争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一)资产阶级革命促使资产阶级古典战争经济思想萌芽。从18世纪30年代起,欧美各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产业革命,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辉煌时代。对此,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这样赞叹:“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收,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3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这段话清晰地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状态,资产阶级革命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机器在各个领域被广泛采用,欧洲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军事领域历来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最为敏感,突飞猛进的科学与技术越来越多地转化为军事力量。刺刀代替了长矛,枪炮火药代替了弓箭利剑,坚船利炮使军队能跨洋越海。资产阶级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内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对外则采取战争手段拓展其商品的海外市场,资本主义的枪炮声响彻全球。虽然早在16世纪末,英国的重商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托马斯·曼就认识到了财政、金钱与战争的关系,他把财政看作“战争的中枢神经”和“主要支柱”,认为货币的积累是国家的财富和军事实力之所在,主张用贵重金属货币交换武器装备进行战争准备。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欧洲战事频发,各种战争持续时间之长、消耗物资之多让重商主义战争经济思想开始动摇,并在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影响下,战争与经济的关系研究从金钱决胜论转向物资决胜论,产生了资产阶级古典战争经济思想。资产阶级古典战争经济思想主要产生于17世纪下半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威廉·配第最著名的经著作是《赋税论》,书中深刻分析了税收与国民财富、税收与国家经济实力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对威廉·配第的为人评价一般,对他的经济思想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他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以及“最有天才和最有创见的经济研究家”。1723年出生于英国的亚当·斯密,是“最早考虑国防开支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了筹措国防经费的方法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所著的《国富论》是其一生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书中阐述了欧洲产业增长和商业发展历史,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并彻底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极大的影响了后代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则深受亚当·斯密影响,他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创立的按劳付酬价值理论,写了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并与托马斯·马尔萨斯一起对亚当·斯密的体系进行了精心的充实和修正,进一步完善了古典经济学体系。整体来说,资产阶级古典战争经济思想,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能够看到物质生产领域与战争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科学因素。

(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战争经济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要撰写军事著作,必须掌握并深刻研究数量足够多的军事书籍、重要文献等。为深入研究战争与经济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不仅阅读和研究了大量欧洲古代的军事史著作,也认真研究了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军事著作家的著作,尤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以来的军事著作,并批判地继承前人著作中的合理部分,特别是科学地汲取了前人尤其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有关研究成果。他们深入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完成者大卫·李嘉图的积极成果“劳动价值论”和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将威廉·配第的军事与国民经济相互依赖,斯密的军队规模必须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等观点系统化,克服了其中的不合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新的观点。恩格斯还多次阅读了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恩格斯曾在1858年1月7日写给马克思的信中说到,《战争论》的“哲理推究的方法很奇特,但书本身是很好的。对于是否应当使用军事学术或军事科学这一名称的问题,答案是:战争最像贸易,战争中的会战就等于贸易中的现金支付:尽管它实际上很少发生,但一切仍以它为目的,而且它最后必将发生,并起决定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2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列宁和斯大林也十分重视接受历史遗产为现实服务。列宁不仅精通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而且对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的著作都广泛地涉猎过,接受了其中合理的部分。列宁曾指出:“没有资本主义文化的遗产,我们建不成社会主义。”*《列宁全集》,第29卷,1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列宁选集》,第4卷,29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列宁在这里所讲的当然也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战争经济思想。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在军事研究和军事创作中总是认真地批判继承并吸取各学派中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无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现实中的、国际的或者国内的学说,不论是哪个阶级创造的军事理论,只要是有益的思想,都绝不会因为整个军事思想体系的反动而抛弃其点滴正确的东西。正因为采取了这种科学的态度,四位革命导师才能创立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才有了马克思主义战争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世界各国各类的战争、无产阶级革命战争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战争经济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坚实的战争实践土壤才能滋生丰富的军事思想。列宁在谈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总的根源时曾说:“革命理论是不能臆造出来的,它是从世界各国的革命经验和革命思想的总和中生长出来的。”*《列宁全集》,第27卷,1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同样,马恩列斯战争经济思想是战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它的产生同当时那个时代世界各国各类的战争实践是紧密相联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投身于当时的革命斗争,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解释和回答实践中的一些军事和战争问题,特别是亲自参加和领导革命,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战争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最直接的源泉。

(一)欧洲蓬勃发展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马克思、恩格斯战争经济思想产生的实践源泉。军事思想植根于军事实践,19世纪上半叶欧洲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为马恩列斯战争经济思想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源泉。19世纪30~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各国的相继确立和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也进一步激化,经济危机频频发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并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风起云涌。1831年和1834年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的英国“人民宪章”运动以及1844年6月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武装起义等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而无产阶级要想求得自身解放,只有取得武装起义的胜利才有可能,如何领导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重视这些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斗争。为了深化在军事上的研究,找到解决革命问题的方法,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欧洲1848~1849年的这场革命。当时马克思主要利用《新荚茵报》这个阵地来总结这场革命,而恩格斯则一度成为埃尔伯费尔德五月革命的实际领导者,并亲历了巴登—普法尔茨战斗的洗礼。这场革命的经验和教训,为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探索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材料。虽然最后革命失败了,但是血的教训使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无产阶级要彻底战胜反动势力,对付资产阶级的背叛,没有丰富的军事知识,不懂得战争和军事的规律,不掌握和熟谙武装斗争的艺术是不行的,必须研究军队和掌握军队。而无产阶级斗争要有自己的军队,就必须要考虑军队与生产(经济)的关系,就需要有战争经济理论的指导。此外,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中分析法国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时,也曾深入探讨了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经济条件。他指出,无产阶级“六月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商业和工业的繁荣,阻碍了无产阶级进行任何革命的尝试”,而工人阶级只有在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下,“它才能创造出现代的生产资料,这种生产资料同时也正是它用以达到自身革命解放的手段。只有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铲除封建社会的物质根底,并且铺平无产阶级革命唯一能借以实现的地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88页。,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整个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也就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只有在现代生产力和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相互矛盾的时候,这种革命才有可能”*《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176页。。也就是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已深刻认识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导致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

(二)19世纪50~80年代欧亚美非各洲频发的战争为马恩列斯战争经济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材料。19世纪中叶,欧亚美非各州战争更加频繁。一方面是随着资本主义对全球侵略扩张的加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速推行殖民政策,西方列强开始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非洲和亚洲,弱小民族和国家为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相继爆发了民族解放战争;另一方面是国家内部矛盾激化继而爆发内战。如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1854~1856年的西班牙革命战争、1856~1860年的英国殖民战争、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起义、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以及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等等。从这一时期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开始投入大量精力在刊物上系统地发表战争评论、新闻报道和文章、书信等,特别是恩格斯广泛搜集军事资料,苦心钻研,研究这些战争实践,通过揭露和批驳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计划和军事侵略,进而提出许多重要的战争经济思想。尤其是当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和分析亚非民族解放战争时,总是能历史地、联系地、辩证地看问题,将亚非的民族解放战争与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欧洲革命联系起来。1853年7月22日,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后果》一文中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686页。这一深入细致的分析一方面明确了西方殖民国家的侵略本质,以及其侵略行为给被侵略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阐明了战争的反作用,客观上看到了战争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造成的巨大冲击,对各落后民族的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起到了促进作用。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恩格斯紧随战争的发展进程写了大量的战争短评,其中不乏许多战争经济思想,例如1870年11月11日,恩格斯在《法国境内的战斗》中指出:“民军应当在敌人的后方和翼侧举行暴动,扰乱他们的运动,截获敌人的补给品和传令兵,利用一切可以得到的武器,不加选择地使用一切手段——‘这些手段愈有效愈好’——来惊扰入侵敌人……”*《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5卷,263页,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总之,这一时期战争爆发的起因、进程、结局纷繁复杂,且随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军队的体制编制、武器装备、战略战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武器由滑膛改为线膛,性能大为改进。克里木战争后木帆船被蒸汽装甲舰代替等,军事力量的较量已不能用一次会战解决,而是涉及到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方方面面,这无疑为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深入战争经济思想的研究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三)帝国主义战争以及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国防和军队的实践促进马恩列斯战争经济思想走向成熟。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并没有直接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武装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思逝世后,列宁、斯大林直接领导了俄国革命武装力量的建立、俄国工人阶级的武装起义和保卫苏维埃打败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武装斗争。他们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变成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革命军事实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国防和军队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战争经济思想进一步走向成熟。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增订版,第2卷,808~80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但帝国主义的腐朽本质已逐渐显露出来,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生产停滞不前,实力渐弱,经济力量高速膨胀的德国等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迫切要求重新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在这样的背景下便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一战爆发后,各主要交战国都举其国力投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于战争中,大批劳动力要么被送往前线,要么在后方从事军火生产,农业及民用工业生产规模骤减,人民忍饥挨饿,只有垄断资本家大发战争横财。俄国在战争中经历了最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战争破坏了整个国民经济,工业生产锐减,农业萎缩,交通运输一片混乱,赋税激增,币值猛跌,物价飞涨,燃料、粮食和各种物资奇缺。列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全面地考察帝国主义时代的新的历史条件,正确判断国际形势和各个阶级的政治状况,英明地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并成功领导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了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列宁还亲自领导了苏联红军的创建,并粉碎外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以及国内反革命武装叛乱等斗争。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俄国内战争经验的研究,列宁深刻揭示了现代战争的帝国主义根源及其对国家资源、社会制度和人民群众的依赖性,并全面地说明了现代战争中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重要作用,这些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战争经济思想的重大发展。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全面担负起领导苏联共产党、苏维埃国家和武装力量建设的重任。在斯大林的毕生革命经历中,军事活动及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实践占有重要地位。1941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担任苏联最高统帅,领导、组织和指挥了整个卫国战争。斯大林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并结合苏联的革命战争实际撰写了大量的军事著作。这些著作深刻阐明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强国家实力、巩固战略后方以及建设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重点的国防经济基础等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战争经济思想的理论宝库。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军事科学是马恩列斯战争经济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马恩列斯战争经济思想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研究战争与经济关系的,这就注定了这一思想产生和创立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军事科学的指导。

(一)马恩列斯战争经济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产生的基础上形成的。德国古典哲学到黑格尔时期发展到了顶峰,黑格尔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阐述辩证法和对立统一规律的。费尔巴哈这位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杰出代表则突破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使得人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问题有了真正的科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这样说,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创立,才使得马恩列斯战争经济思想建立在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之上。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从正面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567~568页。当欧洲相继爆发革命之后,马克思、恩格斯以极大的精神关注这些革命运动,他们不仅积极指导和亲自参加革命斗争,而且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这些武装起义和战争实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写出了一系列闪耀着辩证法光辉的军事论文和著作。如《皮埃蒙特军队的失败》《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2年神圣同盟对法作战的条件与前景》等,这些著作不仅总结了以往历次革命战争的经验,还系统地阐述了关于战争的基本理论如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以及军队及现代作战方法同社会生产、政治制度的关系等问题,这些思想的产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

列宁、斯大林始终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来观察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历次战争及军事实践活动。1905年大革命失败后,列宁针对当时党内一部分人肆意攻击、歪曲、修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于1909年发表了哲学名著《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反映出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上的深厚理论基础。正是有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列宁在日后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以及国内的反革命武装叛乱的斗争中,始终立场坚定、方向明确并进一步深化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战争经济思想。斯大林作为列宁事业的直接继承人,不仅协助列宁卓越地领导了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和武装起义,而且还领导苏联人民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和国防,指挥苏联人民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支援了其他国家被压迫阶级、民族的解放斗争。在这些关系到苏联命运的伟大实践中,斯大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深刻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战争经济思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二)马恩列斯战争经济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思想产生的基础上形成的。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马克思把主要精力转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据统计,马克思从1850年到1853年仅约3年时间共写了24本笔记,并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中作了约14本厚的摘录*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21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有《〈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1859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出版)等经济学著作。马克思在研究经济问题时,非常注意研究这一问题同社会历史上其他众多问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因此,马克思在分析历史事件时,也特别注意从经济视角进行分析,对战争与经济关系问题的研究更是如此。他总是能够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力求从一定的经济状况出发对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作出唯物主义的说明,进而科学地揭示战争、军队和各种军事问题同社会生产之间的联系,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论断。正是因为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历次革命战争实践时才能够正确阐明战争的经济根源、社会基础等并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例如:在军队的起源问题上,马克思认为军队不仅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渐产生的,同时也同社会生产和社会阶级结构及政治制度的变迁紧密相联。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他提出:“战争比和平发达得早;某些经济关系,如雇佣劳动、机器等等,怎样在战争和军队等等中比在资产阶级社会内部发展得早。生产力和交往关系的关系在军队中也特别显著。”*《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33页。军事的特点,军队中某些经济关系的先导性,促使马克思非常重视从经济的角度来考察军队。因为“军队的历史比任何东西都更加清楚地表明,我们对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的看法是正确的。一般说来,军队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135~136页。可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总是从政治经济学原理出发,演绎战争和军队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及对物质生活的依赖,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思想的理论支撑,马克思、恩格斯战争经济思想便不会产生。列宁和斯大林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时代,面对着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列宁和斯大林在领导俄国武装斗争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写下了大批军事著作、演说还有文章,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战争实践和军队建设的理论原则。而除战争实践外,列宁和斯大林还有着丰富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尤其是斯大林,他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更长时间地亲自参加了领导战争、指挥作战、建设国防和军队的实践。他们不仅用丰富的实践经验验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战争、军队与经济关系的论述,更是从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原理出发,科学剖析了现代战争的帝国主义根源和本质,阐明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对于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性质的依赖性,指出了新式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日益增长的重大作用,分析了决定战争命运经常起作用的基本因素,这些宝贵的理论原则无疑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思想的指导的。

(三)马恩列斯战争经济思想是伴随着马恩列斯军事思想的产生逐渐形成的。马恩列斯军事思想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指导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经过多年理论研究,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所作的科学总结,这些宝贵的思想原则中不乏战争经济思想,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早在1845年,恩格斯在埃尔伯费尔德发表的两篇演说中就曾探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常备军对经济建设的影响,而后又与马克思合写了著名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中已粗浅地谈到暴力产生的根源与社会生产的紧密联系。到了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把军事问题的研究工作分工给恩格斯。自此一直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约45年,恩格斯一直致力于战争和军事问题研究,撰写了大量军事文章、评论、书信和著作。到了70年代中期,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问世,为反对杜林唯心主义的暴力观,文中用三章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暴力观,论证了战争对经济条件的依赖关系以及对经济的反作用,分析了武装力量和作战方法发展演变的物质基础,这部代表性著作不仅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的成熟,同时也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战争经济思想进一步向前发展了。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全面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尤其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促使列宁的军事思想获得了全面发展。大战期间,列宁从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发撰写、发表了大量著作、文章,文件和演讲,如1916年春,列宁写了对全世界工人阶级都有伟大意义的论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书中深刻揭示了在帝国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和由此而引起的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的规律。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武装叛乱,列宁的军事理论研究又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随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对战争的规模、进程和结局的影响更加巨大,列宁在战争实践中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对现代战争的研究非常重视经济对其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战争经济思想,如“在现代战争中,经济组织是有决定意义的。”“要认真地进行战争,就必须有巩固的、有组织的后方。”“必须地进行长期的、认真的准备,首先必须振兴我国经济”,等等。斯大林接任苏联领导人后,历史条件再次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法西斯崛起,世界战争的威胁对苏联来说异常严重。斯大林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的基本原理,从苏联的安全和社会主义事业出发,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战争实践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国防和军事的实践使得斯大林获得了许多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现代战争的宝贵经验,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再次有了阶段性发展,其中丰富的战争经济思想更是实现了飞跃性发展。如“落后就要挨打”,“反对战争威胁依靠自己日益增长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创造一切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必要前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力量”,等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97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列宁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1963。

[5]《列宁选集》,中文3版修订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1982。

[7]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室编:《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列宁恩格斯军事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列宁:沙皇专政的囚徒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