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遵循的原则和发展对策
——以安徽省皇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2018-12-31 17:45王义忠
安徽林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皇甫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王义忠

(滁州市藕塘国有林场,安徽 滁 州 239000)

自然保护区不仅是指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同时也是理想的科普教育基地。以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不仅能让公众身临其境,饱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美景,而且进一步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对保护自然和野生动植物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安徽皇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批建于1982年,是安徽省最早建立的六处自然保护区之一。其位于滁州市南谯区,地理坐标117°59′07"~118°02′37"E,32°17′35"~32°22′34"N,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该区是皖东丘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淮阴山脉向东延伸的余脉,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境内北将军岭为皖东最高峰,海拔399.2 m,峰岭以南属长江流域,以北属淮河流域。主要保护对象是亚热带北缘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以鸟类为主体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1 保护区科普宣教的现实条件

1.1 生物景观优美

皇山甫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保存完整,生态系统结构稳定,自然景观优美,森林覆盖率96.1%,1992年经原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内集中分布的榉树、黄檀等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保存完好,为华东之最,是皖东地区面积最大天然次生林。这里自然生态佳,区域小气候优良,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繁衍和觅食场所,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河麂、仙八色鸫、小鸦鹃及部分猛禽在皖东的核心分布区,仅鸟类已知有100多种,特别是每年春夏季节数万只鹭鸟栖息繁衍于山林,形成一片“万绿林中点点白”的景观。沿游憩路径,近百株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掩映,弥陀寺谷成片高大茂盛的枫杨、化香林,山水林溪清澈,绿叶藤蔓遮荫,自然风景诱人。

1.2 人文资源丰富

皇甫山自然保护区有南将军岭古代屯兵遗迹、北将军岭烽火台遗址、宋代的“将军井”、元代开建的弥陀寺、曾经作新四军二师野战医院旧址,同时也是新四军第四支队的皖东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为抗日立下赫赫战功。

1.3 地理位置优越

皇甫山自然保护区紧邻滁州市区,靠近合肥、南京,辐射长三角,人口集中,经济发达,交通便捷,人们亲近自然的欲望日益强烈,保护区开展科普宣教的受众得到保证。

2 保护区科普宣教现状

开展科普宣教是自然保护地最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是公众接受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皇甫山建自然保护区已达36年,但科学宣教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空间还待于进一步拓展。特别是其作为华东最后一片天然次生及其生物种类多样的独特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宣扬。

2.1 科普宣教的基础设施简单,人手不足

没有系统规划的科普宣教设施,现有的内容载体比较传统、简单,只有宣传牌、宣传墙、应急性的宣传标语等,对科普知识展示有一定限制性,对知识普及面不够,形式单一。

缺少科普宣教经费,科普宣教体系没有很好构建,没有接受专业培训和组建长期稳定的宣教人才队伍。多年来,保护区科普宣教专业人员缺乏,没有专一的宣教讲解人员或根本没有讲解员,访客主要靠自身的知识与理解力去领会、浏览。保护区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点的缺漏,本身展示的信息准确性也有待提高,某些宣教展示信息有可能误导访客,起反向宣教作用。

2.2 科普宣教的形式单一

科普宣教展示的形式多以文字加图片为主,在保护区内限时展示,偶或配置一点实物、光电媒体。宣教类型、容量不够丰富,表现形式简单化,访客多是一种被动式的受教与学习,吸引力度不够,吸引访客兴趣点不多,宣传效果不佳。同时宣传的内容较为简单,深度广度不够,相似度极高,宣传内容缺乏特色和创新。

2.3 科普宣教的展现力不够

依托保护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不够,科普教育不能贴近自然的原真性,没有利用森林休憩空间,没有充分挖掘、融合地方人文历史。仅有实物展示也只有简单的动植物标本,展示自身特别是让学生深入、持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引导力不强,游客的滞留时间不长。

2.4 科普宣教的受众面小

没有区分不同受众,给予不同的科普教育,宣教科普的针对性不强。此外,保护区缺少访客互动设施与渠道。

3 原则与对策

自然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当前,国家特别重视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建设,人民对自然生态的亲近感与需求量不断提高。皇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紧邻长三角,人口占比大,教育程度高,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受众面广,宣教条件的要求标准相应高,保护区当前的旅游景点开发较多,游客人数逐年提升,科普宣教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需要保护区及各级主管部门协同一致,统筹谋划,让科普宣教很好地融入生态旅游中,两手抓两手硬。

3.1 科普宣教四点原则

3.1.1 全面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相适原则

以实现资源的全面保护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在不影响和破坏森林资源、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栖息、繁育、觅食等前提下,开展设施建设、生态游憩、宣传教育。

3.1.2 条件相适、合理安排原则

根据保护区的地理、资源特点,分析并准确把握保护区的宣教科普能力,统筹兼顾,精细谋划,合理规划布局,切合生态旅游的要点来制定科普宣教年度计划、月计划,配置科普宣教的设施设备,以现有可达的优势资源、人力物力提供与市场相适宜的精细项目,确保适度易行、便捷受众。

3.1.3 注重科普宣传环保意识辐射原则

自然保护地重要功能之一是将生态保护与科普宣教融为一体,要注重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及自然生态知识的普及。保护区在借助科普宣教的游览平台让受众了解、感受大自然诸多生态保障功能、环保意识提高的同时,又要让其成为传播生态保护的自觉者、义务者。

3.1.4 社区协调共享原则

保护区的科普宣教要有利于促进周边社区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周边居民保护意识,有利增加就业机率和提高农民收入,将保护区科普教育融入地方政府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

3.2 皇甫山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对策

3.2.1 加强组织领导和经费投入

保护区及其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科普宣教的重要性,提高领导力,增强其活动力,保障经费投入,设置专门宣教机构;同时,联络周边的宣传、教育等部门,开展宣教的横向协作,扩大社会宣教面,提高社会影响力。应尽快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依规保障包括科普宣教在内的保护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2.2 增加科普宣教载体

对该保护区进行统一规划,设立宣教展示馆、科普长廊、科普实习基地、自然体验空间、野外营地;利用好山地、森林、泉涌等自然景观,将自然科学的知识内容等自然而然地给予游客。

3.2.3 准确预测、区分受众对象

皇甫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旅游与环境教育的重要基地,有着不可缺位的教育宣传社会职责,受众对象除了大众普客,还有大专院校师生、科研机构及专业人员、青少年群体,要针对这些受众群体的特性、需求,制定不同宣教策略;对中小学生可以进行认知自然教育,对大中专学生可以进行实践验证性自然教育,对普通大众则可以从获得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与自然关系等进行互动式自然教育,对专家学者可以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趣味十足的图文画册等科普读物,免费分发至游客,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兴致点,并借助他们外延保护区科普宣教的效用,扩展宣教的地域,延伸宣教的距离。

3.2.4 建立科普宣教的人才队伍

发挥专业人才特长,培训并组建一支科普宣教讲解队员、自然游览专业引导员等,传输准确的自然科普知识。也可引进外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科普宣教专业人员的占比;同时,改善和提高科普宣教人员工作、生活待遇,以保持宣教队伍的稳定性。

猜你喜欢
皇甫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出版
赵晶、皇甫舟楠设计作品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
孤岛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