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督查技术方法与效果探析
——以泾县2018年森林督查为例

2018-12-31 17:45卢斌
安徽林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图斑林木林地

卢斌

(泾县昌桥乡林业工作站,安徽 宣城 242500)

森林督查是利用遥感技术对森林资源进行全覆盖检查,对发现的改变林地用途和采伐林木等林地变化图斑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及时发现、整改、查处破坏森林资源行为。森林督查是森林资源监管的创新手段,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有效措施。

1 基本情况

1.1 泾县森林资源概况

根据2017年森林资源统计年报,泾县林地面积15.02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3.13万hm2;森林蓄积量598.65万m3,毛竹7 939.51万根;森林覆盖率66.64%。国家级公益林面积3万hm2,省级公益林面积11 640 hm2。

1.2 泾县森林资源管理情况

1.2.1 加强林地管理,实行严格用途管制

泾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地保护管理工作,将其纳入乡镇目标考核,确保实现森林保有量和林地保有量双增长。2017年,全县办理永久占用林地项目11个,涉及林地面积237.94 hm2。

1.2.2 严格采伐管理,坚持限额采伐制度

林木采伐管理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加强限额采伐计划管理。天然林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2017年,全县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2 963份,采伐林木蓄积量123 291.9 m3,占全县年度采伐限额251 075 m3的49.1%。

2 森林督查技术方法

森林督查技术路线是以遥感影像比对判读出的变化图斑为调查单元,现场逐一调查核实,结合森林采伐、植树造林、林地征占用、林业案件、森林灾害等林业经营管理资料进行分析,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依法进行整改、查处。

2.1 基础资料和仪器设备准备

森林督查工作开展前,应广泛收集有关基础资料,准备调查仪器设备。

基础资料主要包括:主要树种(组)地径材积表以及一元、二元立木材积表,1∶10000地形图,高分辨率影像数据,使用林地审批等档案材料和林木采伐许可证发放情况资料,近两年伐区调查设计、伐区检查验收等资料,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采伐林木查处材料等。

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罗盘仪、GPS定位仪、测树钢围尺、皮尺、数码照相机、平板电脑等。

2.2 现场调查核实

根据变化图斑调查核实任务,收集改变林地用途项目和伐区资料,了解项目概况和伐区概况。使用林地项目概况包括项目立项、性质、类型、范围、业主、投资、开工时间、工程进度、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责任人等情况。采伐伐区情况包括采伐林木时间、违法违规采伐林木责任人。确保对每一块变化图斑进行现场调查,确定变化原因。

2.2.1 改变林地用途图斑现场调查

对改变林地用途图斑,主要调查改变林地用途项目实际面积、林地地类,然后拍摄照片。

现场核实图斑地点和范围,使用GPS定位仪、罗盘仪、皮尺等仪器测量面积,重点查清未经审批、超额审批等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面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有关基础资料,参考相邻林地现状,现场调查树种、起源、郁闭度,了解原有林地经营目的,确认林地地类。对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的项目,现场选择典型地块拍摄照片,要保证照片的清晰度和代表性。

2.2.2 采伐伐区图斑现场调查

对采伐伐区图斑,主要调查该伐区是否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实际采伐面积和采伐林木蓄积量,绘制伐区形状图和样地布设示意图,然后拍摄照片。

采用罗盘仪、GPS定位仪测定采伐面积。有证伐区按采伐证和伐区调查设计文件中的伐区设计图,绘制实测样地布设示意图;无证伐区现场确定采伐地点、采伐范围,绘制伐区形状图,进而绘制实测样地布设示意图。

实测样地布设应有代表性并均匀分布。样地内分别树种(组)实测伐根地径。伐根丢失比例大于50%,以伐区调查设计、采伐证上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作为该伐区的单位面积采伐量。若为无证采伐,根据森林资源档案,以起源、树种(组)、年龄、郁闭度等相同或立地条件相近的相似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作为该伐区的单位面积采伐量。

2.3 森林督查软件输入

对现场调查核实材料进行内业整理,查地径材积表计算材积。按图斑号顺序将现场调查核实结果输入到森林督查软件系统。

3 检查的结果与分析

3.1 图斑检查结果

泾县2018年森林督查检查遥感变化图斑406个,其中有问题图斑38个、无问题图斑368个。有问题图斑中,违法违规使用林地图斑23个、违法违规采伐林木图斑15个。

3.2 原因分析

一是有问题图斑数量占变化图斑的9.4%,违法违规破坏森林资源行为较少,绝大多数森林资源变化情况是依法占用林地或采伐林木。二是违法违规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中,违法违规使用林地情况的占60.5%,违法违规采伐林木情况的占39.5%。三是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总体成效良好,但依然存在少数违法违规占用林地和采伐林木现象。需进一步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伐区作业设计范围图纸勾绘精度不高,违法违规行为定性难

由于基层林业单位缺乏适时高清影像图和现场采集数据技术,依然按照传统的1∶10000地形图勾绘采伐小班范围。对于地形林情复杂和视线障碍明显的小班,出图误差较大,实际采伐范围与图面位置可能存在明显偏差;遥感影像与图纸比对小班边界往往产生偏移。在林木采伐面积和蓄积量都不超证情况下,采伐范围违法违规行为难以定性。

4.2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动工后,批准用地范围边界难以准确核实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批准材料中只有1∶10000地形图勾绘的使用林地位置图。项目经批准使用林地后,地表植被和土壤破坏严重,现场调查核实时利用纸质地形图很难判断建设项目经批准使用林地的准确范围。

4.3 缺少森林资源变化数据库档案

基层林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老化日趋明显,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尤其是缺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林地变更软件操作人员。收集的基础资料往往难以反映小班实际经营采伐或林地占用情况,不能有效结合ArcGIS等软件保存矢量化数据库格式电子档案。

4.4 森林资源管理日常跟踪服务和监管难度大

随着现代施工机械化程度提高,林木采伐和占用林地的时间大大缩短,日常跟踪服务难度加大。往往一经发现就已形成违法违规事实,监管明显滞后。

4.5 违法违规使用林地多数为农民建房、小型养殖场占用林地

部分乡镇没有进行村庄规划,导致农民建房时办理林地征占用审批材料不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无法对其进行审批。农户养鸡等小型养殖场修建简易房屋占地时,不能提供立项、环评等材料,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无法审批。

5 对策

5.1 适时下发高清影像图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适时下发高清影像图,保证影像图使用的时效性。特别是山区县地形林情复杂,只有利用高清遥感影像图比对、识别,能有效保证林木采伐范围设计精度,提高使用林地和林木采伐监管效果。

5.2 健全森林资源档案

每年森林采伐、植树造林、林地占用等森林经营管理资料不仅要保留纸质档案,还应在ArcGIS软件中录入森林经营专题数据,形成矢量数据库电子档案,建立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数据库,不断提高森林督查工作效率。

5.3 规范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材料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材料要提供占地位置拐点坐标。利用拐点坐标对使用林地范围进行调查核实,无论地表如何变化,都能精确与变化图斑进行对比,分辨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现象。同时,精简农民建房、小型养殖场使用林地办理材料和办理手续。

5.4 加强技术培训和硬件建设

森林资源管理要充分运用遥感影像和林地“一张图”成果,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力量和硬件支持。开展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尤其是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所需要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培训。按照林业信息化标准,熟练运用ArcGIS软件,在数据库中及时记载森林经营管理活动和森林资源变化情况,保证森林资源管理的时效和质量。

5.5 充分发挥生态护林员作用

充分发挥林长制改革已经完成的生态护林员体系建设的作用。合理分解护林员巡护范围,确定巡护路线,逐步形成森林资源无缝巡护,建立健全生态护林员巡护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整改,及时查处。

猜你喜欢
图斑林木林地
地理国情监测中异形图斑的处理方法
新安县有序开展卫星遥感监测图斑核查工作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基于C#编程的按位置及属性值自动合并图斑方法探究
什么是碳中和?
Summer Is Coming
土地利用图斑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