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1-03 15:09
关键词:精神科优质常规

祖 影

(黑龙江农垦神经精神病防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相对于一般疾病,精神病有明显特殊性,有明显思维、行为以及情感障碍,极端情绪以及过激行为明显,所以患者安全工作的价值更为突出[1]。既往常规护理模式侧重病情为中心,在患者病情变化以及情绪变化期间交流工作不及时,护理价值不突出[2]。有资料指出,优质护理干预更符合精神科患者所需,侧重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和患者之间的有效交流,整体价值突出[3]。基于此,本文就我院精神病患者为例,进行优质护理、常规护理对比,总结优质护理干预方案以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各40例。其中,优质护理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8~68岁,平均(43.50±5.60)岁;常规护理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66岁,平均(43.60±5.8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40例精神科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遵医用药、监督用药、生活指导以及健康教育、安全监督等。优质护理组——40例精神科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1)风险教育、评估。强化精神科护理人员风险知识宣教,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以及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针对精神科患者护理工作特点以及患者不同年龄段生理、心理、病理特点等完成患者风险评估工作,并进行预防干预。另外,和家属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向家属普及知识,并强调相关注意事项。(2)病房环境管理。精神科患者情绪有明显异常表现,有跌伤以及坠床等意外事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病房管理,包括病房卫生、清洁、消毒等,并在卫生间等位置设置防滑明显标识,在卫生间放置防滑垫。(3)强化护患沟通。护理人员、患者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不同阶段情绪表现以及病情变化等情况,强化自杀倾向以及不稳定情绪明显患者的重点观察,做好危险物品的安全检查工作,避免无监督情况下患者自杀以及受伤等事件。(4)强化生活护理。护理人员督促患者洗头、洗澡、更换衣物,并做好做好患者理发、剃须以及修剪指甲等工作,定期更换患者床上物品。另外,根据患者合并症以及病情情况等指导患者饮食、做好患者保暖工作,遵循医嘱进行对症给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精神科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度。

1.4 疗效判定标准[4]

显效标准:精神科患者负性情绪缓解、症状改善、满意度提高。有效标准——精神科患者情绪、症状均有改善。无效标准——精神科患者情绪以及症状均无变化且有加重表现。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生活护理等方面工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百分制标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满意度越高,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优质护理组精神科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0%、总满意度92.5%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6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精神科常规护理工作中并未侧重考虑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影响医患、护患关系的和谐构建。优质护理干预更为侧重以人为本,考虑患者生理、心理需求,从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社交能力训练等多方面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负性情绪[5]。

本文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精神科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0%、总满意度为92.5%,常规护理组精神科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60%、总满意度为60%。优质护理组患者优势明显,说明优质护理干预更符合精神科患者需求,具有实施价值。

猜你喜欢
精神科优质常规
精神科护士再任职后的压力分析及对策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我院精神科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常规之外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