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培训条件的保障体系构建

2019-01-03 02:03马一先
丝路视野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培训

马一先

摘 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条件保障是中小学教师培训顺利开展的前提。中小学教师培训包括组织体系、建立培训档案、实行学分管理、设立培训经费专项、组建专兼职培训队伍、提供网络资源培训等内容。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教师培训 条件保障

新时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压力。对教师的培训从过去的资质性的水平培训,走向能力型的现代化培训,以提升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能力。条件保障是完成教师培训的根本。

一、建立三级联动的培训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市、区县(市)、学校“校本研训”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了整体部署、区域推进、分级管理、三级联动的培训管理体系。

市级教育局负责统筹管理规划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工作,从培训机构资质、培训方案等方面择优选择承办单位,成立“校本研训”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市“校本研训”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将定期对区县(市)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将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教育强区县建设督导评估细则中,“校本研训”考核评价标准,定期总结经验,表彰先进。从政策上对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了指导方向。区县(市)教育局在市级规划的基础上,负责统筹管理规划本区县(市)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工作。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训”并进行考核,建立和提供网络“校本研训”平台;及时总结、推广“校本研训”经验;定期组织学分审核。区级教师进修学校形成培训、教研、科研、电教、德育“五位一体”的培训实施体系,对各类培训进行业务管理和业务指导,推进培训机制的创新。中小学校负责本校教师的全员培训管理。建立“校本研训”制度;制订“校本研训”计划;组织实施“校本研训”活动;考核教师“校本研训”情况;做好“校本研训”的学分登记等管理工作。 三级联动的管理體系注重培训工作的“项目对接”。市级教育局负责制定下一年度的培训项目,各区县(市)要在市级年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区县(市)的年度培训项目,依此推及至各个学校。避免市、区县(市)和学校在相同时间段内交叉培训,进而造成培训人员重叠或培训内容重复的状况,形成全市培训一盘棋的格局。

二、实行学分管理、建立培训档案,保障培训监管与评估

市级教育局对教师、校长培训工作的监管和评估方面努力做到加强实施过程监管、加强培训效果评估。区教育局及区教师培训学校监控各项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开展定期、不定期的考核。强调以评代训、以训促研、以研践训、研训一体,注重成果的转化。要求对每项培训进行以各阶段成果展示为主要方式的效果考核。通过学员座谈会、问卷调查、专家评审等多种方式对培训的效果实施终结性评估。校长、教师培训实行学分管理。管理主体为各中小学校,按照“谁培训谁赋分”的计分要求赋分。市教育局统一考核标准,各级分别记录各级教师、校长培训的学分情况,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并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内容包括培训签到纪录、培训目的、时间、地点、授课教师、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培训效果和培训的信息反馈等内容。各个学校校本培训过程中也对教师培训情况实施评估考核,形式有以考促训、以赛促训、以评导训等,进行理论考核,采取评分制度,建立培训档案。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回到本校后需上交书面形式的学习报告,所述包括所接受培训的内容及其应用性、优缺点、借鉴性,以及培训后的心得、收获和感受;要求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在校内开设公开课,将接收到的培训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在学校进行传达展示,这既是对全校其他教师的二次培训,同时也是教师自身进一步消化吸收所培训的知识,是对培训内容的成果转化;此外,还要求教师按时上交书面形式的读书心得,自学感悟等,以此引导教师自我成长。

三、实行学分管理与证书管理相结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教师、校长培训工作实行学分管理制度,对于教师、校长培训有学分上的要求,在5年内必须完成规定的培训学分,对当年没有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的校长和教师,不得参与评优评先,并要求其在下一年度的培训中对应补足学时,在职称晋升周期内必须完成规定的培训学分方可参加职称晋升评审。积极探索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和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对新任校长和教师进行任职资格培训,对已获得任职资格证的校长和教师每5年登记一次,并作为下一轮聘任校长职位和教师岗位的必备条件之一。定期登记制度与校长和教师的继续教育相结合,对不能按要求完成规定培训学时学分的校长和教师,将不予资格登记。培训证书管理是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培训与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年度考核挂钩,进行政策兑现的关键环节。

四、市级设立培训专项经费并投入逐年递增

市教育局应保障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市本级培训经费在现有的基础上,应逐年递增。落实校长队伍的培训经费,每年按不低于教师培训经费15%的比例,安排中小学校长培训专项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市)根据需要由财政单独列支教师专项经费。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政府财政经常性预算支出,按照相当于中小学教师年工资总额1.5%的比例单独列支,专款专用。要求各学校按照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经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学校批准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其学费和差旅费等按有关规定支付。学习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要加强经费使用监管,培训部门严格执行培训经费预算制度。年终,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各项目上报资料进行评审,评出等级,以此作为拨付经费的依据。经费的保障应为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重视各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加强各级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整合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电化教育资源,形成上挂市级培训基地,下联中小学校的区县(市)教师研训中心。盘活内部培训资源,拓展外部培训资源。一是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重视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基地的建设运行;二是以共享区域优秀实践成果为宗旨,把管理上有特点和教学上有特色的学校作为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实践基地,并加强指导与服务,使他们的优势更优,长处更长;三是以与高等院校实施顶岗实习与置换培训项目为契机,将高等院校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保证了高校与中小学合作的权威性;与高校合作教师继续学历教育,本科教育开设英语、语文、教育管理等专业教育,开设研究生班,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技能。加强导师团队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高水平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师资队伍。专职教研员和基地校骨干教师送教下校,送培训下校。定期组织交流,深入挖掘各学科教师在备课、上课、反思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一对一、一对众、面对面解决实际问题。选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和学者,以及中小学首席教师、名师参与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把更多的教育专家、首席教师以及拥有一技之长的教科研人员转变成培训的兼职教师。根据教师的发展需求,外聘教授、学者承担培训任务。

六、开发网络培训资源,拓宽培训覆盖面

积极整合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资源,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提高教师培训效率。开展网络远程培训和网络远程研修,组织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共享交流。加大教师远程培训资源建设力度,完善资源开发建设和遴选、竞标机制,实现教师培训资源优胜劣汰,确保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得到广泛运用。在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上,以教育城域网为依托,充分开发网上培训资源。部分先进县区实现配置教学光缆到基层农村、乡镇各个学校,使得网络培训覆盖整个县区学校。这有利于边远学校的教师打破地域限制,同样能接受到最新内容的培训,为全县中小学教师网上培训、网上教科研、网上自主学习提供优质而丰富的资源。优秀教研员通过建立QQ群,密切了與基层教师的联系,及时解决教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线问题,给予教师及时的帮助。部分县区与高校合作,利用高校的网络资源,扩充中小学教师的视野,进一步丰富了教师的可利用网络资源。

七、加强培训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

对于“第三方”评价力量的构建方面,政府应该提高其力度,从政策上保证其运行的正规性。它应该是一个独立而公正的中介评估机构,评估的内容包括培训计划的合理性、培训者的资格、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培训方法的正确性和已完成培训的学员的成长情况等。评估主体应该是培训专家,也要吸纳校长、教师等受培训者的意见。为避免评估结果出现主观、片面的结果,应该改进评估方式,建立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培训需要出发,以培训设施、培训经费、培训组织、师资力量、培训能力等方面为主要指标,对各级培训机构进行资格认证。注重理论评价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评价。理论评价固然能检验受培训教师知识掌握的情况,但是培训带给教师更重要的是工作实际中的应用。因此,应该加强教师实践性的评价。考察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对培训所学习内容的运用状况。建立跟踪评估机制,突出培训实效性。培训结束后,教师、校长消化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逐步提高。因此应该建立一种跟踪式的评估机制。通过经常性的跟踪调查,检验教师、校长学以致用的情况。可采用自我汇报、理论测试、案例分析或临场处理问题等多种形式的全面考核,以保证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对于教师上交的培训心得报告,要予以反馈,解决教师的疑问,指出反馈报告中理解的偏差,使评估形成完善的环节。

参考文献

[1]乔纳森·H·特纳.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5).

[2]李少元.农村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3).

[3]朱旭东.论我国农村教师培训系统的重建[J].教师教育研究,2011(6):01.

[4]胡继飞,古立新.“四主四环”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1(12)73—75.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教师培训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面临的现状与解决对策
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沧州市中小学独生子女教师师德状况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