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贸易发展背景下我国智能航运建设及其影响

2019-01-03 02:05梅叶
集装箱化 2019年11期
关键词:航运业航运要素

梅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在此过程中,我国航运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对国际航运市场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但仍然面临航运业大而不强的问题。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航运业面临变革和重构,以绿色、智能、环保、科技、高效为内涵的智能航运成为航运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在此背景下,交通运输部、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为未来30年我国智能航运发展指明方向。本文回顾近年来我国经济贸易和航运业发展情况,结合经济贸易发展对航运业的影响和要求,阐述我国智能航运建设及其对航运业发展的影响。

1 我国经济贸易和航运业发展回顾

1.1 经济贸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通过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软着陆。由表1可见: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2%;此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总体呈现回落态势;自2012年开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进入平稳增长期。

由表2可见:(1)2004―200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总体保持同步高速增长;(2)受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国际市场疲软,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显著下滑;(3)2010年,我国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推动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大幅增长;(4)2011―201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持续增长,但增幅明显收窄;(5)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2015―2016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有所下滑;(6)2017―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恢复增长;(7)我国进出口差额以2015年为分水岭,此前呈现震荡扩大态势,此后逐年缩小,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对外部市場的依赖性有所减弱。

1.2 航运业

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来看:(1)在2018年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中,我国港口占据7个席位,分别为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广州港、香港港、青岛港和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占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吞吐总量的70%;(2)受进出口贸易波动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呈现震荡上升态势(见表3)。

从海运船队的运力规模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运船队随着经济体量的持续增长而日益壮大,目前共有海运船舶9 028艘,运力合计28 263万载重吨,位居世界主要海运国家船舶运力规模排名前列(见表4)。

2 我国智能航运建设背景和意义

2.1 背景

(1)我国需要在进一步提升对国际航运市场影响力的同时,确立对国际航运市场的主导力,实现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为经济贸易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港口码头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使得码头作业效率显著提高。

(3)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广泛认同,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并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双向融合驱动效能亟待释放。

(4)国际航运领域的某些技术规则和标准不能较好地适应我国航运业发展需求。

2.2 意义

(1)有利于深化航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我国在国际航运领域的竞争力。

(2)有利于培育航运新技术和构建航运新标准,为创新型国家注入新内涵。

(3)有利于以智能航运为纽带,深度开发航运产业新亮点,带动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

(4)有利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世界航运新格局,为建设“一带一路”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效保障。

3 我国智能航运建设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9年5月16日,交通运输部、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描绘我国智能航运建设和发展路线图,涉及我国智能航运建设的时间节点和任务清单、项目建设和技术攻关、确立规范和治理引领、协同推进和成效推广、国际交流和融合发展等重要内容。这是我国相关部门在深入洞悉世界经济和航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航运业发展实际情况和需求提出的重大举措。

3.1 战略目标

智能航运是传统航运要素与现代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现代航运新业态,包括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航运监管、智能航运服务和智能航行保障等五大要素。与传统航运要素相比,智能航运要素具有以下特点:(1)智能航运要素不仅包括船舶、车辆、装卸设备、仓储设施等实物要素,还包括从业人员、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组织要素以及创新能力、服务能力等软实力要素;(2)智能航运要素能够被认识,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和航运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3)智能航运要素具有交互性和赋能性,能够解放人力并直接干预物流链,推动物流链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根据《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我国将分阶段实现智能航运建设战略目标。

第一阶段: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我国智能航运发展顶层设计,理清发展思路和模式,组织开展基础共性技术攻关和公益性保障工程建设,建立智能船舶、智能航行保障、智能航运监管等智能航运试验、试点和示范环境条件。

第二阶段:到2025年,智能航运发展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成全球智能航运发展创新中心,集结形成国际领先的成套技术集成能力,初步构建智能航运法规框架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智能航运发展的基础环境,构建以高度自动化和部分智能化为特征的航运新业态,航运服务、安全、环保水平与经济性明显改善。

第三阶段:到2035年,较为全面地掌握智能航运核心技术,确立较为完善的智能航运技术标准体系,形成以充分智能化为特征的航运新业态,航运服务、安全、环保水平与经济性进一步提升。

第四阶段:到2050年,形成高质量智能航运体系,为建设交通强国发挥关键作用。

3.2 主要任务

围绕智能航运建设的总体要求,《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提出我国智能航运建设的主要任务,即:加強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提升港口码头和航运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船舶技术应用;加强智能航运技术创新;加快船舶智能航行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港口及其重大技术装备和智能航运仪器、设备、系统的设计和建(制)造能力;培育智能航运服务新业务和新模式;防范智能航运安全风险;加强智能航运法规标准与监管机制建设;加强智能航运人才培养。

4 智能航运建设对我国航运业发展的影响

在《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发布前后,我国针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保税港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示范区等多重利好叠加发力,综合实力较强的港航企业积极推广应用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对我国航运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以智能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港航作业无人化趋势加速发展。在工业4.0时代,无人设备在港航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码头作业、船舶引航、安全监控、排放监测、集卡运输等领域无人设备的功能将进一步升级,从而推动港航作业无人化趋势加速发展。

(2)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港航生产和物流交互“零待时”。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不是单一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多种新型无线接入技术和现有无线接入技术演进集成后的解决方案的总称。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具有稳定、高速、容量大等优点,能够实现远程通信、数字仿真、卫星定位等技术的“零待时”转换以及航运要素之间的“零待时”交互,从而推动包括航运业在内的物流供应链向数字化、透明化、协同化、融合化发展。

(3)区块链技术开创物流供应链运营管理新模式。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独立性、安全性和匿名性等特点,能够基于数字化标准体系实现航运要素重组,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

(4)数字化运营边界的延展提升物流供应链运行效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船舶、场站、设备、车辆、闸口等要素实现高效且高质量的融合,并通过实物流与数字流的交互实现对物流供应链的过程控制。

(5)体验式解决方案提升港航企业运营效率。港航企业将体验式解决方案应用于业务操作、技能培训、生产组织、客户服务等领域,以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过程演绎,以增强现实技术实现模式认同,以混合现实技术实现价值融通,进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6)港航人才跨界融合发展。为了适应智能航运发展趋势和需求,港航人才不仅需要精准把握相关领域的新趋势、新理念和新技术,而且需要具备跨界融合能力和工匠精神。

(编辑:张敏 收稿日期:2019-09-29)

猜你喜欢
航运业航运要素
航运服务指南
燃料电池及其在船舶上的应用研究
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船期表
全球航运业触礁 德系银行深度被套
营运船舶节能减排现状及其低碳发展的途径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航运Ⅱ个股表现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