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无尿1例

2019-01-06 04:39汪锡锡刘立安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肾衰竭尿量小便

汪锡锡,刘立安

(山东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功能受损,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尿量逐渐减少,直至无尿。祖国医学中把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危重病候称为“关格”,多由脾肾虚衰,湿浊不能运化和气化。气不化水,则小便不通;阳不化浊,则浊气上逆,导致尿闭、泛恶而形成关格[1]。笔者在导师指导下运用针刺治疗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无尿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杜 ×,女,83岁,乏力、纳差11 a,无尿7 d。患者2007年7月查体时发现左肾萎缩,肾功能异常,诊为“慢性肾衰竭”,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病情逐渐进展,2015年6月查肾功能示:血肌酐776 μmol/L,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开始规律腹膜透析治疗。患者尿量逐渐减少,直至约每天70 mL。2018年8月30日来诊时,见患者因为无尿而精神不振、郁闷不乐,遂在导师指导下,给予该患者针刺治疗。取穴:次髎、膀胱俞、下髎、秩边。操作方法:患者侧卧位,取双侧次髎穴,穴位皮肤用75 %酒精常规消毒,使用0.25 mm×75 mm规格汉医牌一次性针灸针,正对第二骶后孔刺入约2寸~3寸,施以小幅度提插手法,以小腹内有沉胀及酸麻感为宜,下髎穴操作同次髎穴。然后取双侧秩边穴,针尖朝向前阴方向,斜刺约2.5寸~3寸,施以小幅度提插手法,使针感向小腹及前阴方向放散,膀胱俞常规针刺,留针30 min。患者针后当晚即排小便约200 mL。次日再行针刺,取穴:关元、中极、天枢、水道、三阴交。使用0.25 mm×40 mm规格汉医牌一次性针灸针,中极、关元穴缓慢进针,直刺约1寸~1.5寸,施以小幅度提插手法,以小腹内酸胀感为宜,取双侧三阴交,直刺约1寸~1.5寸,同时施以捻转补法(双手拇指向前用力为主),操作3 min,其他腧穴常规针刺,留针30 min。针刺后当日小便3次,共计约600 mL。此后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治疗期间每天尿量约600 mL,1个月后随访,仍保持每日小便2次~3次,共计尿量600 mL~700 mL。

2 体 会

该患者慢性肾衰竭达尿毒症期,本病属于中医“癃闭、水肿、虚劳、关格”等病症范畴,多由水肿、淋证、癃闭发展而来,在反复感邪、饮食劳倦等因素作用下,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日久耗伤脾肾,以致脾肾阴阳衰败、气化不行,湿浊毒邪壅塞三焦,肾与膀胱气化失职,则小便不利。对于关格的病机,明清著名医学家喻嘉言认为,其一,“肾失权衡,有阖无开”,其二,“中枢不运,下关上格,五藏空虚,气血离守”,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说道:“关格之源,由于五志厥阳之火,遏郁于心包之内。”五志厥阳之火郁于心包,不得宣通,上愈热而下愈寒,阴阳之气不相荣养,则气血离守,胃愈不降,吐逆而为上格,肾愈不开,癃闭而为下关[2]。首次针刺时采用局部穴位为主,为“急则治其标”之义,次髎穴区深层有第2骶神经后支的肌支分布,深刺次髎能够直至病所,膀胱俞、秩边疏导局部气机,且同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可调理膀胱及肾的气化。后改为针刺关元、中极、三阴交,具有疏通膀胱、促进气化、通利小便的作用,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采用补法,有健脾益气、利水通淋之功[3]。此案患者虽已采用肾脏替代疗法,但无尿使得该患者精神不振、郁郁寡欢,治疗后患者情志舒畅,同时尿量增加也有利于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并减轻水肿等症状。此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肾衰竭尿量小便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慢性肾衰竭处方规律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ys C、β2-MG、MCP-1及ANG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为什么人紧张的时候就想小便呢?等
大便便和小便便
肾衰宁胶囊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mate分析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找棵树
降浊颗粒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α-SMA的影响
吃一堑 长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