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针灸疗法的临床研究概况*

2019-01-06 04:39边双林齐建帅王洪彬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癌性癌痛阶梯

边双林,齐建帅,陈 清,甄 伟,2,王洪彬**

(1.华北理工大学 中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2.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癌性疼痛是指由肿瘤自身或肿瘤医治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导致的疼痛,是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据统计,全球数千万癌症患者中约30 %~50 %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痛,晚期癌症患者中75 %有癌痛症状,对患者的工作、生活有很大影响[1]。2012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约有1400万人,共有820万患者死于癌症[2]。2015年中国肿瘤的新发病例为420万人,肿瘤死亡病例为280万人[3],预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癌症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将继续增多[4]。现在治疗癌痛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法”,疗效显著,但长时间服用这类药物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会出现对药物的依赖性,而且止痛效果降低。而中医对癌痛的治疗从其病因病机入手,肿瘤日久阻滞气血则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而针灸具有解毒消肿、行气活血止痛的功能,操作简单,卓有成效,是中医医治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1 针 刺

针刺作为一种镇痛的有效手段,在临床医治癌痛中普遍使用。针刺穴位可以有效激活体内痛觉调制系统,调节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和递质的失常,促进动物和人体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产生和释放[5],而达到镇痛作用。Lam TY等[6]将42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1取四关穴(双侧合谷与太冲),治疗组2取四关穴加常用穴,对照组取常用穴,共治疗7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2与对照组相比,癌痛减轻最为明显(P<0.05),针刺四关穴配合常用穴位治疗癌痛疗效显著。Chen Zhongjie等[7]将66例晚期癌症且伴有疼痛的患者,根据疼痛的不同程度分为3层,按照随机数字表分别将每一层患者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采用以痛为腧治疗,药物组按WHO三阶梯给药原则给口服药。结果显示:针刺组和药物组均可有效控制癌痛,但针刺组作用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针刺治疗癌痛行之有效。Chen Hao等[8]将60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分配为电针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各30例,均在3 d内每天进行30 min的夹脊穴T8~T12双侧治疗。结果显示:电针组疼痛强度显著降低(P<0.01),电针是治疗胰腺癌疼痛症状的有效办法。

2 艾 灸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温中补虚的作用,对于癌痛患者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没有针刺的痛感,在临床中较容易被患者接受。李玲等[9]将308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2例使用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组16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艾灸法(取穴中脘、神阙、关元)。结果显示:治疗后疼痛数字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命质量测定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温阳艾灸法联合三阶梯止痛药治疗癌痛疗效显著。薛军丽[10]将6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手段为三阶梯止痛法,试验组30例治疗手段为三阶梯止痛法加艾灸,辅以适当的配穴。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起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且其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艾灸联合三阶梯止痛药治疗癌痛较三阶梯止痛药单用起效时间短,作用时间长,安全有效。

3 穴位埋线

微创穴位埋线是针灸领域的重要创新,也是治疗癌痛的一个新领域。杨向东教授认为,大肠癌癌痛患者多为中晚期,耐受力差,反复针灸易造成患者心理抵制且“痛上加痛”,而微创穴位埋线损伤小,疗效持久显著,更易被接受,通过埋线材料刺激腧穴,“通其经络、调和气血”,穴位刺激先刚再柔,激发经气,逐渐平和,刚柔并济,达到脏腑调节的整体观念[11]。魏有刚等[12]将60例肺癌癌性疼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通过穴位埋线治疗,并根据伴随症状选取相应腧穴,对照组服用奥施康啶,按照癌痛标准滴定法进行滴定。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度癌痛有效率88.00 %,重度癌痛有效率75.00 %;对照组中度癌痛有效率68.00 %,重度癌痛有效率71.40 %,观察组与对照组癌性疼痛的缓解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治疗癌痛效果显著。

4 耳 穴

耳朵里有人体各个部位的反应点,通过刺激局部就能作用到五脏六腑,操作简单,且疗效确切。耳穴镇痛常采用针刺和药物压穴等方法,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刺激促进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释放[13]。王庆全等[14]将12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服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组60例采取耳穴压豆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镇痛效果更好(P<0.05),且不良反应更少(P<0.05),耳穴压豆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效果显著。王敬等[15]将60例骨转移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氨酚羟考酮片对症止痛,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耳穴埋豆。结果显示:试验组恶心等副作用低于对照组,阿片类止痛药用量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耳穴埋豆联合常规西药止痛药治疗癌痛行之有效。

5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能够刺激多种感受器,使其发出针感信号,释放出可以止痛的内源性吗啡等活性物质,既能通过注射针具对经穴的机械性刺激发挥针刺样作用,又能通过穴位局部注射给药使药物起到相应的作用[16]。白云凤[17]将12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盐酸奈福泮足三里注射,对照组盐酸哌替啶肌肉注射。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1.60 %,对照组6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奈福泮足三里注射治疗癌痛行之有效。罗莲平[18]将60例爆发性癌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29例,进行盐酸曲马多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31例,进行盐酸曲马多注射液肌肉注射。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起效时间远远长于治疗组,疼痛数字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三里穴位注射盐酸曲马多注射液相对比肌肉注射在治疗爆发性癌痛起效时间更短,缓解疼痛更有效。

6 联合治疗

临床中各种针灸疗法经常癌痛往往联合应用。何流等[19]将41例晚期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耳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治疗观察15 d。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耳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癌痛行之有效。Yi Guangqiang等[20]选择温阳灸法结合针刺治疗伴有中、重度癌性疼痛的30例患者,每天1次,10 d为1疗程。结果显示:29例患者疼痛减轻,总有效率96.67 %,患者治疗前疼痛视觉评分为6.07±1.26,治疗后为2.53±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阳灸法结合针刺治疗癌痛疗效显著。

7 总结与展望

总之,针灸疗法的优势很多,简单易学,手段多样,成效显著,和西药联合使用时还能增强疗效,减轻西药的副作用。针刺、埋线、穴位注射、耳穴、艾灸等针灸疗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准则,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阴阳平衡,扶正祛邪,补虚泻实,从而治疗癌痛。但是在文献检索过程中能够发现,针灸在现代临床医治癌痛的使用仍远远少于西药,且文献品质较低,研究方法老旧,治疗方案也有不足,疗效评估规范存在差异,数据量较少,缺乏可靠性和说服力,其在临床上治疗癌痛的推广仍然有待加强。针灸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古中医文献为针灸疗法注入新的活力,为其在现代临床中的使用提供可靠根据,为癌痛的治疗贡献更大的力量。同时要多进行正确运用随机、盲法的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统一疗效评价标准,总结归纳出一套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标准化治疗方案,造福广大癌痛患者。

猜你喜欢
癌性癌痛阶梯
阶梯
疼痛专职护士综合评定对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影响研究
恶性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2019年版)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
磁共振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筛查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良师·阶梯·加油站
救心丸加三七粉可缓癌痛
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CT鉴别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