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优势分析*

2019-01-06 04:39曾懿懿黄莲莲刘家佳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脑瘫功能障碍针刺

曾懿懿,黄莲莲,刘家佳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康复科,广西 柳州 545001)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简称“脑瘫”)是因围生期各种不良的内外因素所造成的先天大脑发育不良或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主要表现为运动异常及姿势障碍,常伴有感知觉、认知或继发性的肌肉及骨骼问题[1]。目前,本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1.92 %[2],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而脑瘫患儿常出现的问题则是上肢精细运动功能障碍,其多伴有异常姿势,如前臂旋前、手指打开困难、腕关节屈曲或肘肩关节伸展受限等,使患儿不能有目的的使用上肢进行功能运动,以致接触外界良性影响的机会削减,进而严重制约着其他重要运动及感知、认知等能区的正常发展。因此,提高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是康复的重心,也是该患儿日后生活质量的体现及能否回归社会的关键[3~5]。由此可见,探讨中医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优势治疗方法,对于提高其康复效果、缩短康复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1 改善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性

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障碍是其运动障碍中最常见且突出的症状[6],目前对于此病的康复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却不尽如人意。通过康复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回归社会是广大脑瘫患儿及家长的期望,也是我们脑瘫康复医者不断努力的方向。《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指出患儿配合参与运动达到肢体结构与功能康复,而要达到此项目标,生活自理是前提[7]。因此,要提高生活自理,精细运动功能的改善是关键,早期康复干预对提高上肢功能、改善孩子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乃至构建和谐社会均有重要意义[8]。

2 中医康复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优势

我国通过20 a余的康复研究表明,早发现、早干预及早治疗可使该类患儿最大程度康复并提高其生存质量[9]。但此病治疗疗程长、疗效慢,目前尚未有特效的药物及治疗方法治愈,需要多种方法综合应用。随着我国康复医学的不断进步,对改善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技术方法也日益更新。我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并独具特色,近年来,在本病的治疗中也逐渐展示其较好的临床疗效。当下临床运用主要以针刺疗法为主,结合艾灸、推拿、中药汤剂、中药药浴或蜡疗、中医理疗、中成药或促脑神经发育药物穴位注射等综合疗法成为脑瘫中医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针灸疗法近年来在国内已经成为治疗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手段并取得较好的疗效。谭晓如等[10]对60例患儿采用针刺配合上肢功能训练治疗,经治疗后患儿的抓握能力及视觉运动整合能力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施炳培等[11]用针刺治疗61例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结果:61例患儿经治疗后,各统计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常笑冰等[12]运用针刺配合作业疗法观察其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FMFM、Peabody及PEDI分值均有提高。王亮[13]运用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改善的观察,结果发现:穴位注射能发挥其独特优势,更大程度改善患儿精细运动功能。莫艳玲等[14]以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实验对象,对照组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后配合作业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赵勇等[15]观察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对照组给予物理治疗和手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健脾益肾通督”针刺手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陈冬冬等[16]运用运动发育推拿法对45例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障碍进行治疗,治疗后大部分患儿的肌张力降低,手眼协调及抓握能力改善,精细运动功能分值提高。金亚娣等[17]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加用作业疗法配合中药熏蒸对3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证实在中药熏蒸结束后加用作业疗法有助于功能训练手技的操作从而加强作业疗法的疗效,最终改善患儿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牟宪慧等[18]用指针推拿治疗脑瘫患儿精细运动障碍40例,经治疗后观察组精细运动各项评分及发育商均优于对照组。

3 中医康复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中医康复医学的发展,其优势不断在临床应用中得到证实及肯定,怎样更好的利用我们传统医学的优势使之转化到临床中并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手段,从而提高康复疗效、缩短患儿康复周期,体现其经济、社会效益是我们广大中医人应该不断思考的课题。从上述文献报道来看,传统疗法对此病多采用针刺等综合治疗,但针刺无论从头针或体针来看,其取穴较多、疼痛明显、患儿哭闹不配合也使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不断有医者尝试从十二经络皮部理论入手,而腕踝针疗法恰恰就属皮部理论中的一部分。从经络学说来看,其分区与十二皮部的分区基本一致。腕踝针针尖所达部位为皮下,此处正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结合两者的关系,刺之可调整相应经脉之气及与之相连脏腑的功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19]。张心曙教授[20]认为,腕踝针是通过皮下针刺对神经末梢传导所引起作用,使病灶部位血液循环畅通从而起到缓解或消除局部痉挛的作用。黄琼[21]取头针、体针、腕踝针配合治疗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瘫手功能异常患儿,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目前,应用腕踝针治疗该病的报道尚少,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腕踝针疗法在前人的实践和研究下,已取得了进展。且其具有取穴少、操作简单、疗效迅速、经济安全、易于推广的优点,应用在缓解脑瘫患儿刺激性紧张及改善肢体痉挛程度上是否疗效更佳,还需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证实及评价疗效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当前对于中医医生来说,我们应把握时机、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努力专研经典,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找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并结合现代实验研究,总结出一套可行的方案并在临床推广,更好地发挥我国传统医学在儿童康复领域的优势作用。

猜你喜欢
脑瘫功能障碍针刺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