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七针为主治疗眼外直肌麻痹所致复视1例

2019-01-06 04:39孙生明杜艺超贾红玲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天柱膀胱经合谷

孙生明,杜艺超,贾红玲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1)

“项七针”疗法为全国名中医单秋华教授以气街理论为基础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一组较实用的穴位,即完骨(双)、天柱(双)、风池(双)、风府共七针而得名[1],最初主要应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在不断取得临床疗效的同时不断扩大研究范围。复视是由于控制眼肌运动的外展神经、滑车神经、动眼神经或肌肉出现功能障碍,使眼周肌肉张力不平衡,眼球运动障碍所致。患者多通过服用维生素B、甲钴胺片等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疗效并不明显[2]。针灸治疗复视具有非常独特的效果,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针灸治疗以局部选穴为主,以改善眼部周围血液循环,调节眼部周围组织神经功能,疏经通络,使气至病所,再加选躯体及远端穴位,起到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滋补肝肾、益气明目的作用。引起复视的原因和疾病很多,其所造成的视觉干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针灸治疗复视疗效肯定,加之其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及无毒副反应等特点,受到复视患者认可。

1 病例介绍

王 ×,男,62岁,复视2周。2018年8月12日患者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右眼转动不灵活,视力轻度下降,2 d后并发复视。自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于外院检查颅脑MR未发现明显异常,眼部检查示:右眼外直肌麻痹。予营养神经及活血化瘀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8月26日就诊于我科,患者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饮食可,精神可,二便调,舌暗红苔黄,脉细数。既往高血压病史6 a,糖尿病病史10 a,均在药物治疗下控制良好,无其他外伤手术及家族遗传病史。

2 治疗方法

针灸处方:风池(双)、天柱(双)、完骨(双)、风府、右攒竹、太阳、合谷(双)、足三里(双)、太溪(双)、光明(双)。操作方法:患者先取俯卧位,医者双手消毒,穴位局部消毒后,采用0.30 mm×40 mm毫针针刺,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0.8寸~1.2寸,天柱直刺0.5寸~0.8寸,完骨直刺0.5寸~0.8寸,风府穴向下颌方向斜刺0.5寸~1寸,行均匀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使患者局部胀麻感。后留针20 min后嘱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消毒,取右攒竹、右太阳、合谷(双)、足三里(双)、太溪(双)。前两穴小幅度平补平泻,余穴用补法,留针20 min。每天1次。督脉、膀胱经点刺后闪罐放血少量,隔日1次。治疗期间未服用其他药物。针刺10 d后复视症状消失。

3 小 结

本患者复视为右眼外直肌麻痹所致,眼外直肌可控制眼球向外转动,眼肌麻痹多由眼外伤、脑外伤、糖尿病、脑肿瘤等影响相应神经肌肉所致,患者平素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络失养。治以疏通经气,调气和血,通络明目。中医学认为,此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气滞血瘀、经络不通所引起,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是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失调的局部反应[3]。《审视瑶函》曰“视一为二症,此症为目视一物而为二物,乃光华耗衰,偏隔败坏矣,病在胆肾,胆肾真精不足,而阳光失其主倚,故错乱而渺视为二”。《灵枢·口问》云:“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其中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与“目”关系密切。风池为胆经穴位,可疏导头面气血,加强眼区穴位的疏通经络作用。完骨穴为胆经穴位,胆经气血在此完全冷降为地部水液,此穴可宁神、祛风、疏导头面部水液。风府为督脉穴位,通行全身阳气,可清神志,通关开窍。《灵枢·经筋》载“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天柱为膀胱经穴位,膀胱经的阳热之气由此快速上传头之天部,此穴可祛风解表,舒筋活络,清利头目。攒竹为足太阳经穴,可疏调眼部气血。足三里为阳明经穴位,全身补益要穴,可调节气血运行,保持眼部气血充足。合谷穴精气旺盛,《四总穴歌》有“面口合谷收”之说,对头面部疾病有良好疗效。太阳为局部选穴,疏通眼部经络。太溪为肾之原穴,可补肾填精。光明为足少阳经之络穴,可养肝明目。督脉、膀胱经放血具有疏经活络,调节脏腑气血平衡功效。《内经》提到“血实者决之”“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的刺血原则,说明刺络出血有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免疫功能,并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网络,改善血管机能,从而达到促进新陈代谢,治疗疾病的目的[4]。诸穴合用,可祛除外邪,使眼部经络气血通畅,眼疾可愈。

猜你喜欢
天柱膀胱经合谷
刺络放血单独应用及联合膀胱经埋线法在跟痛症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秦天柱:艺术需要慢慢“养”
背部刮痧治疗皮肤瘙痒验案一则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
调任通督针法联合膀胱经拔罐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天柱县委离退局赴州老干部活动中心取经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