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2019-01-06 05:13毛乐乐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毛乐乐 李 晶 杨 丹

(衡水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迅猛发展,高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都得到了空前的增长。我国针对高等教育也一直在进行改革,但在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满足当前我国在经济、文化、国防等领域建设中人才的需求。

1 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多数高校的办学观念依旧是注重知识传授,还停留在理论知识讲述层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保守,不太注重实践活动,学生创新意识欠缺,动手能力不强。旧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导致当前教育的“供给”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需要引起我们对高校教育改革的深思。高校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并且改革越深入,改革中的细节行为越重要,也只有注重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细节才能深入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新时代的人才[1]。

1.1 教育与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近几年,关于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说法甚嚣尘上,甚至从身边的高职院校老师每年都背负着招生任务也可以看出,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真实窘境。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全国范围内适龄生源减少,高中阶段职业中学的招生已经出现力不从心的窘态,这势必会影响高职院校的招生。同时,高职院校基本都为专科院校,其录取时间较晚,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出现“零投档”。职业教育的生源不足,日益凸显出我国教育结构的失衡,但是高职教育一直被定位为“与产业经济直接相关的教育类型”,社会上需要大量的高职毕业生,但是高职院校都无法保证招生人数,又怎能保证为社会提供足够多的高质量的高职毕业生呢?这种现象又势必造成就业的结构性失衡。没有结构性改革,生源不足将长期影响着广大高职院校。

1.2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缺乏。创新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理解理论知识也离不开实践的巩固,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需要进一步提高重视,因此这一环节显得尤其重要。但是部分高校在思想方面重理论轻实践,或者提供不了大学生实践环节,不会针对大学生的真实情况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计划,合理的培养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很多高校依然比较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验、实践过程中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依然占据着高校教育的主要地位。高校教学脱离社会实践的倾向十分突出。在校学生几乎没有真正实践过所学专业,更无任何经验可言,这无疑导致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缺乏。单纯满足于学校的书本知识而没有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很难适应社会,而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质量的高低,而这也正恰恰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

1.3 大学生缺乏职业素养和就业引导。对于大学生来讲,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同时还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但是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职业素养的缺乏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欠缺。

1.4 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不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传统大学教育最大特点是偏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在课程设置上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必修课多于选修课,专业设置陈旧,往往还在沿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创新[2]。对社会需求反应会滞后或者把握不准确,往往是根据现有的师资来培养人才。缺少对社会需求的迎合,导致培养的人才不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2 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思路

2.1 逐渐改变高等教育的教育观念。逐步促进教育观念的改变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之一,从国家层次进行统筹,实现高校教育观念多元化发展,使高校教育和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同时提高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扩大职业高校招生自主权,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宣传,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地位,营造应用型人才与学术性人才同等重要的氛围。

2.2 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动手能力。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动手实践为手段,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去培养学生,提倡实施自主式、自发式实践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着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深化高校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有效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合理科学的减少理论课和必修课的学时,增加实践课学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大有裨益的。

2.3 增强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素养。大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在校期间实际上就是其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是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阶段。学校应该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以及实习等安排到教学方案中,并对各个年级的学生有一定学分要求,旨在让大学生能够得到合理科学的就业指导,为日后就业能够有系统的规划做准备,并且顺利完成从大学生到社会职业者平稳过渡。加强职业选择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2.4 转变教育理念,注重技能培养。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改革,转变高校教育理念,开拓思路,在教授基础知识的情况下,更加注重个人技能的培养。首先适当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增加互动、讨论,课下结组、多人合作。给学生指定相关课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最终解决问题。为了适应新的课程理念,使学生真正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组典型案例、问题及图片文字资料,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层层探索,从而训练学生学会以研究的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并举,推行应用型人才“双证”就业机制。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学以致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结合社会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全方位人才。

3 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的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着这一方针政策,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完善之前的教育模式,扭转教育思路,更新教育方法,为培养适合新时代发展的优秀大学生,每一所高校都必须要认真进行探索。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