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2019-01-06 07:14刘冬冬于钦磊
新农业 2019年24期
关键词:食糜盲肠瘘管

李 伟,刘冬冬,吴 丹,于钦磊

(吉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62)

测定猪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等均需要取得猪回肠食糜样品进行检测化验,目前收集回肠末端食糜使用较多的方法为屠宰法和瘘管法两种。通过对目前常用的两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旨在为形成科学有效的养猪生产提供帮助。

1 屠宰法

屠宰法的核心在于饲喂试验日粮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动物屠宰,在回盲瓣前处取样。该方法优点主要有:不受日粮种类限制,回避了后肠道对结果的影响;试验期相对较短,工作量较少;相对瘘管法而言,前期对动物的消化道影响较小。缺点是只能取当前动物某一时间点的样品,所以不易取得有代表性的样品,而且样品量较少;使用屠宰法取样对于猪、牛和羊等动物而言试验成本相对过高。研究发现,动物死亡后食糜样品的质量会受到干扰,因此在使用屠宰法取样时建议对动物进行麻醉。

2 瘘管法

瘘管法是一种利用手术给动物安装人造瘘管用以收集动物各种体液的方法,后经大量研究将其应用到动物回肠末端消化率的研究中。由于瘘管法是在试验开始时通过手术在试验动物体内安装瘘管,然后在试验中通过瘘管来收集回肠末端样品,因此瘘管法可以持续收集一段时间的样品。通过瘘管法收集的样品相较于屠宰法更具有代表性而且样品量多;并且安装了瘘管的动物可以重复进行试验,可以有效节约试验成本。使用瘘管法可以极大回避屠宰法的大部分缺点,经过对回肠末端瘘管法的研究,出现了非常多的回肠瘘管技术,这些技术大致可分为“T”型瘘管法和“桥”式瘘管法两大类。

2.1 “T”型瘘管法

“T”型瘘管法目前主要有简单“T”型瘘管法、瓣后盲肠“T”型瘘管法、可操纵回盲瓣“T”型瘘管法三种。简单“T”型瘘管法是一种通过手术将“T”型瘘管植入动物回盲瓣前处的一种方法,Stein等曾先后对30 kg的生长猪和怀孕哺乳母猪进行了简单“T”型瘘管法的研究并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简单,对动物本身的影响小。其缺点是难以把握收样时间,样品收集工作繁琐。瓣后盲肠“T”型瘘管法是一种简单“T”型瘘管法的改进方法,这种方法将“T”型瘘管的安装位置从回肠末端移到了盲肠,在手术时会将大部分盲肠切除,用“T”型瘘管将回盲瓣和部分盲肠进行连接。这种方法存在着食糜的污染和回盲瓣不能完全放入“T”型瘘管中等一系列问题,并且对动物本身影响较大。可操纵回盲瓣“T”型瘘管法是在瓣后盲肠“T”型瘘管法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方法,这种方法区别于瓣后盲肠“T”型瘘管法的地方在于不切除部分盲肠而是在回肠末端安装两个套环并利用套环使得盲瓣可以移动,在采样时只要拉动套环使回盲瓣移动到“T”型瘘管中收样即可。通过以上各位研究可以发现,在“T”型瘘管法的三种方法中简单“T”型瘘管法对动物本身的影响最小,并且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都更为简单,适合试验采用。

2.2 “桥”式瘘管法

“桥”式瘘管法根据瘘管位置的不同可分为瓣前“桥”式瘘管法和瓣后“桥”式瘘管法两种。“桥”式瘘管法的原理是在动物肠道的两个不同的位置各植入一个“T”型瘘管然后用一根桥型管将两个“T”型瘘管连接,在采样时只需将桥型管拿开即可。这种方法可以将样品全部取出,采样方便,样品具有代表性,可以不用指示剂。但是“桥”式瘘管法的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难度大,要求较高;两种“桥”式瘘管法中,瓣前“桥”式瘘管法会导致回盲瓣丧失作用,而瓣后“桥”式瘘管法易堵塞

3 小结

就回肠末端食糜的收集方法来说,经过比较可以发现在进行猪的回肠氨基酸消化率评定时,采用简单“T”型瘘管法是较为合适的,相比于其他方法更为经济,手术操作难度低,可操作性和重复性都较好。

猜你喜欢
食糜盲肠瘘管
影响鱼类消化道食糜状态特性指标的因素分析
鸡盲肠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饲粮粗纤维水平与采食时间对生长猪肠道食糜通过速度的影响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大鼠盲肠结扎穿刺脓毒症模型死亡率影响因素研究
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合并感染的先天性耳瘘管48例观察
回肠分节法收集食糜对肉鸡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