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病同治话“二妙”

2019-01-06 07:07李旗锋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异病方选口疮

李旗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 浙江 宁波315100

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主治湿热下注证,其有清热祛湿之功效。笔者临证运用于口疮、湿疹、痹证等病证的治疗,每获良效。现举临床验案三则如下。

1 口疮

李某某,女,52岁。因口疮反复发作数年,加重3天就诊。患者下唇黏膜部可见一溃疡,周边色鲜红,溃疡面直径约2cm,疼痛明显,影响进食。曾服用维生素B 类药物,效果不佳。西医建议作免疫方面化验,排除风湿类疾患,必要时服用激素类药物。患者既往体健,想服中药治疗。舌质略红、苔微黄腻,脉滑。证属脾经湿热为患,急则治其表,暂拟清热祛湿法。方选二妙散加味。处方:黄柏、苍术、生甘草、藿香各10g,薏苡仁、赤小豆各15g,防风、佛手各5g。3剂。3天后患者复诊,诉疼痛减轻,纳增。湿热渐轻,上方黄柏减为5g,再进5剂。药后口疮消退,继以健脾类药物调理。1年间,患者间断治疗数次,口疮发作的次数和程度均较前明显减轻。

2 湿疹

李某某,女,1岁半。皮疹1年余,加重2周。患儿出生半月,脸颊表皮微红,颗粒水泡,搔痒啼哭,夜寐不宁,迁延不愈,遍及面、颈、项、肩背及下肢。诊见疹色略红,耳廓部流水结痂。舌红、苔微腻,脉滑。此乃胎内湿热,蕴结儿体,外感风湿热邪,邪毒不解所致。治以清热祛湿法,方选二妙散加味。处方:黄柏、防风各5g,苍术、白鲜皮各6g,黄连2g,生甘草3g。服药5剂,患儿周身湿疹渐退。续服5剂,湿疹明显缓解。

3 痹证

张某某,女,60岁。周身疼痛数年,以头部、肩颈、腰背及下肢为主,曾查头颈部、腰部影像及风湿免疫类等化验,未见明显异常。多处诊治效果不佳,遂来我科就诊。患者疼痛不适时感头昏沉,身重。纳欠佳,小便色略黄。舌略红、苔微黄腻,脉滑。考虑湿、热、风三气杂至而为痹,治拟燥湿清热兼以祛风,方选二妙散加味。处方:苍术、黄柏、防己、川牛膝各10g,薏苡仁、桑寄生、桑枝各15g,防风5g。7剂后疼痛渐轻。上方略有加减,继续调理治疗数次。随访半年,症状明显缓解。

4 体会

二妙散,组方简而妙。笔者起初运用二妙散时多局限于下焦,经过多年摸索,开始着眼并侧重于“湿热”二字。口疮,虽不属下焦,然湿热证较为常见,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故治疗在二妙散清热祛湿的基础上选用了泻黄散中的防风、藿香、甘草。小儿湿疹,多因胎前母食五辛,产后乳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受风热之邪而致。故在二妙散的基础上加用黄连、白鲜皮等以加强清热祛湿之功。根据“痹论”及后世有关论痹内容来看,凡筋骨、肌肉、关节沉重疼痛,肌肤麻木不仁,或如虫行,或屈伸不利,筋脉挛缩,关节肿痛统称为痹。案中患者湿热之证相对明显,故在二妙散燥湿清热的基础上加用防己、防风等祛风除湿之品。上述三案虽为异病,但病机均与湿热有关。审症求因,异病同治,随症加味,从而获良效。

猜你喜欢
异病方选口疮
基于“异病同治”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子宫腺肌病和盆腔炎的作用机制
子宫内膜功能亢进性疾病的“异病同治”诊治研究思路
羊口疮治疗方法
《伤寒论》之呕吐治则探析
辨治支气管哮喘避开刺激因子
“异病同治”理论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中的应用
会泽县一起山羊口疮的诊治
羊口疮的防治措施
一例山羊口疮病的诊治
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