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文化产业融合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

2019-01-06 14:21
浙江畜牧兽医 2019年6期
关键词:温岭畜牧业畜牧

(1.玉环市畜牧兽医所 浙江 玉环 317600; 2.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3.温岭市畜牧兽医所)

畜牧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畜牧文化是指在畜牧生产观念体系中与畜牧业相关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及科学知识等内容;畜牧业文化的广义含义是指在畜牧业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与畜牧业相关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畜牧文化是畜牧业发展的软实力,对于品牌来说是价值观、经营思路的核心,对于产业行业来说是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表现。推动畜牧业文化与产业的有机融合,具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意义。

1 畜牧文化资源利用情况

温岭市现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1个和省级畜禽遗传资源1个。温岭市高峰牛保种场属省级保种场,是全省唯一温岭高峰牛保种主体,浙江省核心禽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全市唯一的丝羽乌骨鸡保种主体。此外有“绿牧草鸡WJX商用组合”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圆溜溜、方德蜂业等知名畜牧品牌。

但在调查中发现,企业对全市现有的畜牧业文化存在认知度不高、利用率低的现象,有的畜牧业文化甚至呈现衰落的趋势。以温岭高峰牛为例,温岭高峰牛是浙江省特有的地方优良品种,1955年开始选育工作,1990年经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鉴定,成为全国十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并列入《中国牛品种志》,2000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78个地方畜禽品种之一,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农业部第662号公告),但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役用品种式微,加上役用改肉用培育进程慢,温岭高峰牛种群逐渐萎缩至濒危状态。2003年兴建保种场进行纯繁扩群发展,至今有核心群母牛62头、公牛10头、后备小牛38头。温岭高峰牛的品质资源虽然得到保护,但仅是“为保种而保种”,优质的品种资源没有得到广泛养殖和应用,60余年育种工作中蕴含的智慧结晶、经验教训、创新精神也被逐渐遗忘。

畜牧业文化资源边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当前全市的畜牧业发展仍以单一的传统养殖为主,呈现“低效、粗放、低价”的特点,单位产值低。由于养殖主体整体文化程度低,对“畜牧文化”没有有效贯彻,养殖仍以短期经济效益为导向,同时部分养殖场存在着防疫条件不合格、环保不达标等问题,在环境治理、环保督察的压力下,从个体到区域都缺乏长远规划,畜牧业的整体发展缺乏文化内涵。二是对畜牧文化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没有明确的认识,在走访的12家养殖场中,4家有模糊“文化”的概念,2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文化内涵”的意识,仅1家有清晰的“文化价值”注入,并在产品中体现了“畜牧文化”。此数据一定程度反映了全市畜牧业对“畜牧文化”的认识和挖掘程度较低。

2 畜牧文化资源利用的困境

2.1认知意识淡薄,文化价值难以体现 畜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养殖户、经营主体、消费者对畜牧产品及其制品的文化价值不甚了解,有的消费者对畜牧产品的认知甚至存在一定误区,导致畜牧业文化的植入效果差、回报率低。以温岭市方德蜂业的发展为例,该企业以“让更多的人吃上真正的蜂蜜”为理念,致力于生产纯正蜂蜜,但在发展初期,遇到消费者认为结晶蜂蜜为假货的情况,导致产品滞销,对“文化价值”的坚持也遭到质疑。

2.2牧旅融合发展土地使用难审批 近几年,多地尝试畜牧业结构调整,发展休闲观光牧业,将畜牧业从单纯的生产性功能向附加值较高的二三产业进行拓展与渗透,突出旅游特点,打造地方品牌,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三赢”。但是却难于发展,主要原因还是土地的定性问题。以浙江合兴禽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于2017年形成了牧旅融合的“畜牧体验店”的概念,意在让消费者体验绿色生产的全过程,但由于设施农业地不允许做三产经营而不被审批,因而体验店被搁置。合兴禽业负责人表示体验模式只有与生产基地连接在一起,才能给消费者带来最真实的感受,近几年想把畜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企业不少,但土地定性问题让大家“望而却步”。

2.3缺乏专业平台和综合性人才 畜牧业的转型升级不能脱离社会的发展轨道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需要建立起主体、要素、市场和信息的融合拓展和创新延伸的连接机制,打造并宣传本地的畜牧产业文化及产品特色,这就需要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搭建专业的畜牧产品平台,并有懂畜牧、懂电商、懂运营的综合性人才团队加以维护。调研中合兴禽业负责人表示,合兴“圆溜溜”牌乌骨鸡蛋一直注重“绿色”、“纯天然”,符合消费者需求,线下销售很好,但在淘宝等网络平台却一直做不起来,主要原因还是缺乏专业人才进行管理维护。方德蜂业的负责人也表示希望全市也能打造出“丽水山耕”这样的成熟平台,形成地方特色畜牧业文化,带动本地畜牧业转型升级。

3 促进畜牧业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

畜牧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产销“需求鸿沟”大、畜牧产业萎缩、缺乏配套社会服务体系等,是畜牧业文化与产业融合的障碍,因此这项工作要有科学而长远的规划,需要意识、资源、时间的整体融合。

3.1推进畜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畜牧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可以有效延长畜牧产业链,通过注入畜牧文化,增加畜产品附加值,提升畜牧产品的竞争力。应在畜牧养殖、发展畜产品加工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畜牧业文化,使畜牧产品消费包含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让畜牧业发展更加立体。同时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养殖场,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倒逼落后生产模式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实现区域性畜牧产业良性发展。

3.2政府搭台构建畜牧文化平台 构建区域品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破解畜牧业资源向文化产品转化的有效手段。畜牧生产具有周期性,容易造成“达产时滞”的问题,因而需要畜牧业在布局时立足高端,构建区域性品牌。要利用好“温岭农耕”母品牌,一方面要加强对子品牌的品质管控,另一方面要加强品牌宣传力度,构建品牌产品营销体系,以品牌的文化效应引领畜牧业发展。

3.3以龙头企业带动培育支柱产业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将其发展重点引导到畜牧业先进经营模式的带动上,包括技术推广、畜产品加工、流通和销售,建立质量标准体系、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注重产业链的建设和供应链的管理,健全畜产品的销售网络,充分发挥其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的优势,进而打造成“一企一镇、一镇一品”的畜牧业文化经营模式。

3.4以社会公共服务促进产业规范化进程 由于养殖主体需要承担自然风险、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环保要求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加上标准规范化饲养技术的缺失,容易导致畜禽产品质量不一,从而影响地方畜牧品牌效应和文化影响力。因而,相应的惠农扶持政策要充分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完善畜牧业社会服务体系,同时规范引导“低小散”养殖户转型升级或合理退养,调整畜牧产业结构,打造区域精品畜牧业。

畜牧文化是地方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几百年畜牧业发展的精华,也融合现代畜牧业中的先进技术,对畜牧文化的应用就是畜牧业发展“不忘初心”的体现,推进畜牧文化与产业融合就是畜牧业“砥砺前行”的重要举措,以畜牧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就是畜牧兽医工作者“牢记使命”的奋斗目标。畜牧文化是畜牧人不能遗弃的宝贵财富,今后我们仍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探索畜牧文化与产业之间的衔接点,促进畜牧业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温岭畜牧业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第二十届(2022)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映像畜牧业
2021中国(重庆)畜牧业博览会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温岭嵌糕
甬台温高速至沿海高速温岭联络线大溪枢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