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明昌分型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2019-01-06 15:05杜洪乔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肠化嗳气胃窦

杜洪乔

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季明昌老师系绍兴市名老中医,从医60余年,学识渊博,经验丰厚,临床尤精于中医脾胃病及妇科病的诊治。笔者有幸跟随学习,深得教诲,获益匪浅。兹就其分型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总结如下。

1 分型论治

1.1 脾胃虚弱型:诊见胃脘疼痛,食后尤甚,痛则喜按喜温,嗳气,疲乏无力,肠鸣便稀,脉细弱或弦缓,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厚。治宜温中健脾和胃,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炒白术、焦山楂、炒麦芽各15g,茯苓、木香、陈皮、姜半夏各10g,砂仁(后下)6g。气血虚者加黄芪30g,当归10g;胀甚者加苏梗10g,莱菔子15g;便溏者加煅牡蛎、白扁豆各10g;有寒者加干姜、川椒各6g,乌梅10g。

1.2 胃阴不足型:诊见胃脘痛或隐痛,嘈杂不适,食欲不振,口干喜冷饮,舌偏红、有溃疡、苔黄少津,脉细数或弦数。治宜滋阴养胃,沙参麦冬汤加减:南沙参、石斛、天花粉、焦山楂、炒麦芽各15g,麦冬12g,炒白芍、枳壳各10g,黄连、生甘草各6g。便结者加生大黄(后下)6g;胃中有热感者加焦栀子10g。

1.3 肝胃不和型:诊见胃脘胀痛,攻撑胸胁,嗳气频作,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治宜疏肝和胃,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丹参、生山楂各15g,枳实、炒白芍、制香附各10g,生甘草、黄连各6g,炒麦芽20g。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10g;大便干者加生大黄(后下)6g;呃逆者加代赭石(先煎)30g。

1.4 脾胃湿热型:诊见胃脘胀痛或满闷不适,嘈杂嗳气,口粘腻或口臭,大便不爽,脉弦数或滑数,舌胖有齿痕,舌质红、苔黄厚腻。治宜清热化湿,健脾和胃,藿朴夏苓汤加减:厚朴、神曲、茯苓各15g,薏苡仁、炒麦芽、生山楂各20g,制半夏、藿香、白蔻仁(后下)、黄连、苏梗各10g。

1.5 胃络瘀阻型:诊见胃脘刺痛或钝痛,痛有定处,心下痞满,面色晦黯,舌黯紫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治拟理气化瘀,处方:制香附、乌药、陈皮各10g,红藤、生山楂、丹参各15g,降香、郁金、三棱、九香虫各6g。胸胁掣痛者合四逆散;少气懒言者加党参、黄芪各30g;口苦口臭、便结者加大黄、黄连各6g;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者加丹皮、炮山甲各6g,败酱草、川芎各10g。

2 病案举隅

陈某某,女,45岁。2014年4月3日初诊:上腹部胀痛2年余。食欲减退,有时嘈杂,嗳气不泛酸,便溏每日1~2次,舌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弦。胃镜示萎缩性胃炎伴胃窦小区糜烂;病理示胃窦黏膜重度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及轻度异型增生,肠化染色分型以完全性小肠型和结肠型为主。证属胃络瘀阻兼有气虚,治宜活血祛瘀,益气补中。处方:炒白及、制乳香、没药、炙甘草、赤芍、白芍、当归各10g,三七粉(分吞)3g,炙黄芪30g,党参20g,茯苓、败酱草各15g。5剂。二诊:上腹部胀痛好转,时有嘈杂恶心,舌苔白,脉细滑。前方加干姜10g,吴茱萸5g。5剂。三诊:症状明显好转,前方出入续服2月后复查胃镜示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胃窦黏膜中度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化,未见异型增生。此后患者服药半年,胃镜示浅表性胃炎,病理示胃窦黏膜中度浅表性胃炎未见肠化及异型增生。

按:胃为水谷之海,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气滞于胃则升降失司,传化无力,壅塞成痞,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本病机为气机阻滞。治疗原则以恢复胃的通降为主,无论虚实,均当贯穿通降之法。实者损之使之通,虚者助之使之通。本病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季师还认为,本病用药要时时顾护胃气,取药应“平和”,慎用开破之品。对于肝脾不和、肝气犯胃者,用药宜轻巧灵通,以令气机调达,不宜用滋腻阴柔碍胃之品。胃为阳腑,喜润恶燥,肝郁化火或胃阴亏虚证,应慎用辛香燥烈之品,以免助火伤阴或重伤胃阴。气为血帅,气血相互为用,对于瘀阻胃络者应活血和调气并重,以提高疗效。另外本病病程较长,久病入络,所以活血化瘀法应当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治疗本病还要重视饮食和精神的调摄。饮食要易消化而富于营养,少食多餐,忌辛辣肥甘刺激之品。同时还须调畅情志,远烦息怒。

猜你喜欢
肠化嗳气胃窦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发现胃黏膜肠化 别被“癌前”吓倒了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李郑生论治嗳气经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探讨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在胃窦变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