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神经疱疹病毒与阿尔茨海默病

2019-01-07 01:23王蕾蕾,杨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疱疹病毒硬化性阿尔茨海默

阿洛伊斯·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于1915年去世,享年61岁。他提出与其同名的阿尔茨海默病(AD)可能是由感染引起的。这一假设还处于继续探索中,尤其是在有关嗜神经疱疹病毒感染方面,近期有证据显示其可能发生的途径。

瑞德赫德(Readhead)及其同事研究了3个大型人类 “脑库” 的原始基因组数据,其中包含大量AD患者的资料。他们还对>1 400个样本进行了测序。数据显示其中包括多种类型的病毒,但他们发现,人类疱疹病毒(HHV)核酸占主要部分,并且AD患者大脑中的HHV- 6A和HHV-7核酸比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中更为丰富,且其丰富程度与患者的痴呆评分相关。上述疱疹病毒显示在AD早期变化的大脑区域中更为丰富,包括颞上回、前额叶皮层前部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此后,研究人员开发网络模型以评估病毒与宿主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此外,他们还发现微小核糖核酸miR-155显示能被HHV-6a抑制。与野生型小鼠的大脑相比,AD小鼠模型中去除miR-155后导致脑中淀粉样斑块增大,β淀粉样蛋白含量水平升高。总体结果提示来源于病毒的蛋白质可能作为转录因子,调控AD风险相关基因的表达。

β淀粉样蛋白沉积于斑块是AD的一个标志。β淀粉样蛋白并非惰性物质,而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作为宿主防御肽,具有抗菌和免疫调节作用。β淀粉样蛋白的寡聚化是这些作用的关键,当寡聚的调节出现异常时,将产生有害的不溶性原纤维,并形成斑块。

Eimer及其同事证明,培养的神经细胞中β淀粉样蛋白与疱疹病毒表面糖蛋白结合,产生原纤维以保护性捕获疱疹病毒(HHV-6a、HHV-7、HSV-1)。因此,尽管β淀粉样蛋白能保护性抵御上述嗜神经病毒,其针对病毒的寡聚反应可能导致AD患者淀粉样斑块的沉积。

HHV-6和/或HHV-7感染几乎普遍存在于人类中,全球约2/3人口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大多数感染,尤其是HHV-6和HHV-7感染,发生在婴儿期。这就引发一个疑问,如果病毒感染与AD进展有关,该如何解释痴呆发病显著延迟。初次感染病毒后神经系统疾病得以延迟进展的病例中,最著名的例子也许是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发病。感染过麻疹病毒的个体中,约1/10 000患者患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并且一般在6~15年后才出现显著的临床表现。在AD病例中,嗜神经疱疹病毒感染会持续终生。此回顾数据提示,脑损伤可能是由长期或间歇性的固有免疫反应引起,其中β淀粉样蛋白既控制病毒,同时也造成神经损伤。

In the literature.Neurotropic herpesviruses and Alzheimer's disease.Clin Infect Dis,2018,67 (1 October) :iv.

猜你喜欢
疱疹病毒硬化性阿尔茨海默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下)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上)
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心力衰竭1例
单纯疱疹是怎么感染的?
犬疱疹病毒感染治疗
牛疱疹病毒糖蛋白D的结构特点及在疫苗学中的应用
睡眠不当会增加阿尔茨海默风险
泌尿生殖道淋球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