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策略浅析

2019-01-07 07:49学,杨清,李
福建茶叶 2019年3期
关键词:毛尖都匀黔南州

刘 学,杨 清,李 星

(黔南州农业农村局,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58000)

黔南州地处中国西南部、贵州省中南部,是中国十大名茶、世博十大名茶——都匀毛尖茶的产地。近年来,黔南州委、州政府把发展茶叶种植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来抓,茶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如何突破瓶颈,将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全价利用、全民增收,是当前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1 黔南茶产业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8年底,黔南州茶园面积已达161.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105.09万亩,产量4.06万吨、产值63.84亿元。全州已经创建10万亩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2018年全州出口茶叶1.32亿元人民币。全州已经建成省级茶叶园区5个、州级茶叶园区8个,万亩以上乡镇35个、万亩以上村21个;全州涉茶企业(合作社)1300余家,其中:州级龙头企业55家,省级龙头企业3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获得外贸资格茶企17家。都匀毛尖品牌在全国累计设立专卖店316个、销售点4728个、入驻电商平台358个;茶叶从业人员38.83万人,覆盖贫困户1.46万户5.14万人,带动贫困户增收每人1314元[1]。

2 制约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茶产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

黔南州属西部不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力有限,可用于茶园建设的投资有限,虽然近几年来在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整合了部分资金用于茶园的建设,但投入与发展规模相比仍然严重不足,社会资金参与茶产业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招商引资数量有限,银行贷款门槛高、周期短,茶企融资难度大。

2.2 产业化水平低下

当前黔南州茶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企业重视春茶生产,夏秋茶、大宗茶停留在原料坯茶水平,精制茶比例低,茶叶综合利用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用品、茶旅游等相关产业开发尚处起步阶段[2]。

2.3 品牌的影响力有限

受经济实力和营销宣传力度的制约,都匀毛尖茶与福建铁观音、西湖龙井等全国知名品牌茶叶相比,品牌的影响力还存在较大差距,据统计都匀毛尖茶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不超过5%,而高端茶更是80%以上都在省内销售,从市场角度看还算不上全国性的大品牌,其影响力十分的有限。

2.4 缺乏龙头企业引领

近年来,黔南虽然引进了部分投资集团介入,但尚处于培育发展的过程。茶叶企业尚未摆脱散、小、弱的局面,缺乏一批规模型、带动型、现代型、科技型茶业龙头企业,来承载系列产品开发、拓展市场、向外推广茶文化,难以发挥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

2.5 茶园标准化程度不高

虽然黔南茶园面积已达161.8万亩,但集中连片茶园较少,且大部分茶园管理粗犷,投产茶园长势差、发芽率低、芽头弱、产量低,幼龄茶园杂草丛生、投产推迟。同时,都匀毛尖本地种推广不够,采用其他品种制作的都匀毛尖,虽然品质较为接近,但可复制性太强,外地茶叶容易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3 黔南州茶产业转型升级策略及建议

3.1 产业基金升级策略

一是建立和充实茶产业发展担保基金,积极搭建“银行+企业+茶农”的信息交流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对茶企、茶农的信贷力度。二是积极引导保险业开发符合茶产业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险种,推行“联保联贷”、商标商誉权等信用贷款,为茶农生产和茶企业发展提供保险保障[3],降低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造成的信贷资金损失。

3.2 基地升级策略

一是以茶叶园区和都匀毛尖示范带建设为重点,发展产业集群。二是加强都匀地方群体种、贵定鸟王种、罗甸金花茶等茶树品种优选优育,大力推进低质低产茶园改造,扩大高标准茶园面积。三是加快茶园“三品一标”认证,鼓励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逐步实现全州茶园全面无公害化。四是支持以茶园变资产入股、收购兼并、联盟合作等方式进行流转集中,推进小茶园集中聚合成大茶园、大茶园聚合成大企业,推进茶园规模化管理、集约化经营。

3.3 经营主体升级策略

一是加快推进本地茶叶龙头企业通过重组、跨区域并购、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等方式整合中小茶叶企业,从茶园流转、加工厂建设、用地指标、品牌宣传、营销、项目、税收、金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扶持和服务,尽快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二是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产销利益连接机制,引导散户茶园向合作社和企业流转集中。鼓励企业间通过战略互助和联盟自律,提升企业竞争力。

3.4 加工升级策略

一是加大夏秋茶的生产开发利用,鼓励企业拓展茶叶衍生品开发,在政策、项目、资金上扶持深精加工茶叶企业。二是以企业重组为主体,搭建规模经营平台,鼓励重组企业再分工,实现茶叶初、精、深加工分离,形成加工机械化、管理数字化、拼配数据化生产模式。三是推动企业开展“三品一标”、ISO9001、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4]。四是加大都匀毛尖商标、都匀毛尖地理标志商标授权力度,积极开展标准宣传与贯彻工作,推动企业按标生产、对标检验,实现“同线同标同质”。

3.5 市场拓展升级策略

一是支持本地茶叶企业产品入驻高铁、航班、各大酒店、商超、高速公路服务站、旅游景区等建立都匀毛尖茶营销窗口。二是加快各类茶馆建设,发挥茶馆在引导茶消费中的作用。三是鼓励企业拓展省外营销市场,重点在一线城市建设都匀毛尖营销窗口,加快设立华北、华东、西北都匀毛尖茶运营中心。四是加快电子商务建设力度,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并推广茶叶“众筹”、“茶庄园”等销售模式让更多茶人成为茶园“合伙人”。五是加快县乡村电商服务中心和站点建设,开展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农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茶农电子商务、微信营销、农村淘宝销售培训[5]。

3.6 品牌建设升级策略

一是对全州都匀毛尖授权企业进行统一管理,构建“都匀毛尖(母品牌)+特色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子品牌)”的品牌体系。二是立足于央视、网络等主流媒体,借助国内外茶事活动平台,实施高层次、多元化、广角度、立体式的宣传。三是持续办好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斗茶大赛、茶艺大赛等茶事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地大型茶叶展示展销会及举办“都匀毛尖推介会”,通过各类茶事活动扩大都匀毛尖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四是进一步挖掘“都匀毛尖”茶文化,不断提升黔茶文化的影响力[6]。积极探索“以茶助旅,以旅兴茶”的发展模式,开发“茶之旅”等旅游项目,打造一批融茶文化、民俗文化及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旅游线路。

3.7 质量安全升级策略

一是大力推广使用黄蓝板、安装杀虫灯、投放天敌和性诱剂绿色防控技术,加大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二是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加强农药肥料投入品的监管,从源头上防止高毒高残留农药、水溶性农药及草甘膦等除草剂的进入茶园。三是加强茶叶生产、加工、流通等过程监管,逐步建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制度。

3.8 科技兴茶策略

一是建立健全茶叶科研体系,以高校和茶叶科研院所为依托为全州茶产业升级提供技术保障,积极开展都匀毛尖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二是支持州内大中专院校开设茶叶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招生规模;同时加大对茶叶企业技术人员和种茶大户系统培训的力度,培养茶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毛尖都匀黔南州
春日花田映红颜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那一刻
舌尖上的一缕茶香
在都匀求学的日子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建成贵州创新型绿色生态区域中心城市都匀变都市
雪芽芳香都匀生“三绿一红”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