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天津社会教育中的图书馆发展历程

2019-01-07 07:49柏艺莹
福建茶叶 2019年3期
关键词:载体天津大众

柏艺莹

(1.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2.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天津 300191)

通过对近代天津社会教育中的图书馆发展历程进行综合分析,对图书馆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形成深层次认知,也为当前我们推进社会教育提供借鉴经验。

1 近代天津社会教育的发展状况概述

天津社会教育始于清朝末期,在民国时期,实现了全面提升,为综合提升天津地区民众的知识信息储备和文化素养做出了全面贡献。与常规的校内教育不同,社会教育指的是在教学之外利用各种教育机构、设施对其他非教育人士进行再教育的活动,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全面延伸,也是提高民众知识素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补充。天津是我国近代社会极具代表性和特殊性的城市,对天津近代社会教育进行全面研究,有利于我们对近代社会教育的制度发展状况形成科学、理性认识。

传统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并没有现代特征、面向大众的图书馆场所,仅有类似以古籍典藏为目标、小范围开放的藏书阁。这一类藏书场所,大多是贵族或者文人雅士的场所。天津图书馆建设始于清朝末期,此时清政府实施变法,作为极具西方元素的“图书馆”开始成为一种公共设施在天津建设。从近代天津的图书馆建设中,可以看到其中既有20世纪初图书馆事业的普遍性特点,同时也有天津本土的港口文化和多元交流文化,从而呈现出校内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专业性图书馆三种并存的社会教育局面。同时,天津作为较早对外开放的港口性城市,形成了中外图书馆并立、中西方文化全面交融的全新发展气象。

近代社会巨变是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重要特性,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在影响中国发展轨迹。面对中国发展困境,很多知识分子提出了变革的新理念,通过不断尝试、各种实践,影响了我国社会发展方向。开启民智,也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的重要内容,这也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建设图书馆,也为大众补充知识内容,提升知识面奠定了重要场所。

2 近代天津社会教育中的图书馆发展历程

在近代中国图书馆成立之初,图书馆与社会教育之间,就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天津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种有着独特地位,1860年,天津被迫对外开放,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传统与近代文化的融合,都在天津予以集中呈现。在近代天津社会教育发展进程中,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教育载体,无论是管理制度,还是规范理念,都为推进社会民智提供了重要载体。在研究近代天津社会教育中的图书馆发展历程时,应该站在大的天津社会教育环境和天津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之中,通过探究现代化思维与人文内涵,从而全面、客观了解天津图书馆建设状况。

天津是我国近代社会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图书馆是人们阅读知识、丰富知识视野的重要场所,相对于学校图书馆而言,社会化图书馆则是大众学校空间的全面延伸。在近代中国变革发展中,天津图书馆成为我国社会教育发展的“代名词”,作为创建时间早、人文内涵深厚的公共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力。天津图书馆的前身是成立于1908年的“直隶图书馆”,这是我国北方近代最早的现代图书馆,这一图书馆的成立,标志着天津近代社会公共服务和教育的成熟发展,也生动诠释了天津社会教育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和实践尝试。

1904年,湖南省兴建了我国第一所近代图书馆,这一图书馆标志着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近代图书馆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现象,无论是普通大众,还是政府管理机构,都将图书馆作为独特的教育载体。近代天津社会教育发展进程中,图书馆为大众掌握知识文化、提升思想理念奠定了重要基础。天津近代社会教育发展时,其内容以通俗性教育为主,社会教育机构通过报纸、戏剧和图书等多种途径来启迪民智,改善社会大众的知识素养,图书馆成为大众通俗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维新变法以及洋务运动建设的推动下,天津率先开始尝试新的实践,兴办各类新式学堂,推动新政,实施教育救国,通过各种教育实践,实现了社会教育的理想效果。在有识之士的推动下,近代图书馆实现全面建设。1912年至1937年是天津图书馆建设兴盛的重要表现时期,以公共图书馆为代表的各种图书馆建设,都实现了系统化发展。天津图书馆在运行过程中,也出台了多种经营制度,整体管理机制,也更加完善。同时,该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也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大众积极参与阅读的活动。

在中外融合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大多有识之士对图书馆的发展和价值深有体会,力主创办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经营的图书馆,在民国时期,更是推出了图书馆运营管理的制度与规范、流程。1919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了全国教育计划书,图书馆更是位居社会教育首位,同时也提出了图书馆的功能等于学校的观点,在这一大的背景下,我国图书馆建设呈现了新的繁荣局面。通过图书馆规模不断扩大、理念逐渐成熟,其在传播新文化内容、启迪社会民智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天津社会教育发展进程中,规模庞大且类型多样的图书馆,发挥了重要影响作用。

3 近代天津社会教育图书馆发展的经验借鉴

对于广大天津读者来说,通过积极利用天津图书馆,也能够深度品读其中所蕴含的精神理念。中西文化之间的全面融合是天津图书馆发展的内涵特色,也是深化其发展创新的关键所在。以图书馆为重要载体的近代天津社会教育发展历程,不仅提升了大众的文化素质,也大大改良了社会风气,从而为我们当前推进社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从近代天津社会教育的发展经验来看,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职能和知识传递功能,能够为当前发展现代教育提供多样化启示。

3.1 社会教育中图书馆发展需要全社会参与

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其发展建设过程中,政府与全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创办了大量社会管理机构。图书馆作为面向大众开放的重要社会机构,通过资金扶持、管理创新和社会捐款,从而使得天津社会教育实现完善发展。图书馆作为以知识服务与教育管理的重要结果,通过全员参与和积极建设,从而为推进社会教育提供了重要力量。在当前开展社会教育时,要注重发挥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和图书教育功能,通过加大投入,合理布局,从而推进现代社会教育的良性发展。

3.2 社会教育中图书馆发展需要与时俱进

社会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极具创新性和时代性的事业,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教育载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将时代化特征融入其中,通过适时调整,从而实现图书馆服务社会教育的最佳效果。天津社会教育中图书馆最初以简单通识服务为主,随后则对服务内容进行扩充,特别是将生活服务和日常知识融入其中,之后,社会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完善,尤其是抗战胜利之后,公民教育等内容也成为近代天津图书馆建设的全新内容。因此,在社会教育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时代环境与教育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文化供给,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最佳效果。同时,作为社会教育机构,要注重丰富内容供给,特别要注重针对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兴趣,优化图书馆管理。

4 结语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认为,图书馆是现代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核心标志,是能够全面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核心文化场所之一,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承担了文化传承、知识传递和国民文化再学习等一系列积极影响。经过一百多年来天津图书馆的努力发展与运营创造,形成了当前极具影响力的天津图书馆建设体系。未来天津图书馆体系将继续坚持以大众为本的精神理念,尽可能为大众读者提供最优质、最完美的现代服务,通过持续性扩大自身影响,使图书馆成为天津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猜你喜欢
载体天津大众
如果天津有“画”说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