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茶及茶文化

2019-01-07 07:49李春仙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2046
福建茶叶 2019年3期
关键词:茶艺茶道饮茶

李春仙(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2046)

前 言

茶叶的故乡主要指中国,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的国家。茶和茶文化历来是文人墨客的喜爱,人民多年来的生活实践已经发现,茶叶具有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它能助消化、消炎、解毒、抗龋齿、振奋精神,降压、降脂、预防癌症、减肥、防辐射、美容,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写照,所以催生出了许多茶产业。而且是第一茶产业、第二茶产业、第三茶产业齐头并进,势头正猛的局面。我国的种茶面积居世界首位,茶叶出口量位于世界前茅。

茶,兼具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功能,经历了千余年发展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吃过饭要喝茶,朋友来了先奉茶,茶道已经成为中国人待客的传统美德,茶文化作为东方人的文化正在被发扬光大。

1 茶的源起

茶属于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叶子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亚科、山茶族、山茶属、茶种。茶树是木本植物,它的寿命可达几百年,经济寿命是五六十年。我们通常讲的茶包括茶树的芽和嫩叶。

茶作为中国对世界文明所做的重要贡献,一直以来在中国对外交往中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关于茶的起源问题一直存在中国和印度之说。但现在已经证明茶起源于中国,而且有茶的发源地和茶文化的发祥地的美誉。

关于茶的起源,首先是作为药材,其次是作为食材,最后才作为饮品。到现在为止,饮茶作为一种文化已经传到世界各地。我国是世界上茶种植的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饮茶人数已占世界一半的饮茶人口,是未来发展前景很好的产业。

2 茶与产业

中国是茶的故乡,我们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农氏”,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茶在人民的衣食住行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饮品。茶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南方的边远的山区和丘陵地带成为中国人种茶的首选,这也是中国的精准扶贫地区,所以振兴茶业还能给中国的精准扶贫做贡献。茶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农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还能改善农村的经济结构。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农村的小麦、玉米、稻子已经过剩,在有条件的地区改种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自18世纪开始,中国出口最多的两种物品就是丝绸和茶叶,是我们国外收入的主要来源。19世纪,茶叶出口占了中国出口总值的一半以上,世界上90%的茶叶来自中国,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不仅是中国的白银流失,也改变了中国茶叶的命运,英国殖民者到处在它的殖民地种植中国的茶叶,势力逐渐强大,而中国由于连年战乱遍体鳞伤,茶叶产量开始下降,失去了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人种植茶叶的春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种茶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今天的茶产业已经不单单是种植,还包括茶叶的加工业、茶叶的经营业、茶叶的销售业、茶叶的流通业和经济管理业等。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大概有2000万以上的人口在进行与茶叶有关的经济活动。

随着休闲文化的兴起,中国对茶叶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目前中国的茶产值已经达到近1000亿元。中国的茶业发展要不断与国际接轨,我们应瞄准茶叶的深加工方面。

中国的茶叶也面临严重的挑战,首先,我们的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茶树上的东西几乎都可以利用,包括茶树的从根到茎到花到叶到果,我们只利用到不到四分之一的部分,大部分都当成柴火丢掉了,浪费严重。其次,一些名优茶叶成了一种奢侈品,使得茶叶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再次,特种茶成了一种收藏品,随着时间的流失,它的营养成分慢慢流失了,也不得不说是一种浪费。

要改变以上状况,不得不提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茶叶要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在品质上下功夫,比如茎可以磨成茶粉销售,可以专门做高品质的茶花茶等,要扩大茶叶生产的衍生品的生产和销售,这样我们茶产品的销量一定会大大增加。要宣传喝茶的好处,扩大中国茶叶的人均消费量。重点要加大品牌的建设力度,把我们的好的茶叶尽快推向国外。喝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已经成为世界共识,中国茶叶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3 茶与文化

中国人在喝茶的过程中逐渐升华出了与茶有关的习俗——“茶文化”,茶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可简可繁、可平可贵,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积淀下来的优秀的品质,其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已经嵌入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骨子里。

具体来说,茶文化包括五个层次的内容,他们是:茶饮、茶艺、茶俗、茶礼和茶道,这其中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物质与精神结合的层次。物质层面的就是茶饮,平时大部分人只限于这种形式,它就是一种象咖啡、可乐一样的解渴的东西。精神层面的就是茶道,它纯粹是一种精神的体验和愉悦,这个因人而异。物质与精神结合的就是茶艺、茶礼和茶俗。

茶饮的历史最长,可以追溯到“神农氏”时代,一开始作为药材,后来人们发现这种东西可以饮用,而且与水的品质、温度关系巨大。一开始是把茶作为一种药来使用,后来人们开始咀嚼后感觉清口和芬芳,后来发展为煎服,后来发展成为饮料。秦汉时期,为了保存茶叶,人们开始加工茶叶,把茶叶制成各种形状晒干后长期保存。把饮茶作为一种习惯大面和推广的是在巴蜀一带,三国时期,饮茶之风进一步扩大。随着茶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茶出现了,它使茶叶的栽培技术更上一层楼,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茶的新品种,也出现了很多名茶,同时也推进了茶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果说唐朝是茶叶的兴起时期的话,那么茶叶的盛隆时期就是宋朝。宋朝到明清,人民在茶里加东西的习惯开始减少,更加崇尚原汁原味。明清以后,饮茶方法逐渐完善。

其次出现的就是饮茶的风俗习惯——茶俗。在中国到处可以看到茶馆,每个地方的茶馆从装修到设施到主题再到饮茶的风格迥异。每个茶馆的礼仪,包括服饰、头饰都不一样。平时家里来了客人,都以茶相待,这就是茶礼。茶除了饮用功能以外,还有审美功能——茶艺,包括从选茶,选茶具到技艺的展示。这一层次兼具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是物质通向精神的桥梁。这一步比较讲究,从茶叶的选取到水的选取都有严格的限制。水的温度、茶具等都非常讲究,追求的是茶的色、香、味俱佳。有形的东西并不难,关键是无形的东西要经过长期的磨练才能形成。精通茶艺的行家,要经过长久的磨练,就像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要经过刻苦努力以后才有成效。

茶文化最早发源于中国,后来经广州出海传到印度,丝绸之路开通以后,茶俗又随着丝绸之路传到亚洲的西部和欧洲各地。我们的茶艺之路,历经筚路蓝缕、漂洋过海传播到世界各地。由于各国风俗习惯不同,所以中国的茶俗和世界各地不同的乡土人情相结合碰撞出了五彩斑斓的茶艺文化。

清茶是中国人的极爱,追求的崇尚自然、原滋原味、雅俗共享的感觉。对中国的饮茶文化影响最深的是道家文化。这一点和日本、朝鲜、韩国的饮茶文化不谋而和,在朝鲜,甚至有官员认为喝清茶代表了为官清正廉洁。我国少数民族喜欢在茶里加一定的佐料,比如新疆的酥油茶、奶茶等。这一点和西方的饮茶习惯不谋而合。

茶礼,在古代是聘礼的一种,整个婚礼下来一共有“三茶六礼”,茶礼的另一层意识是我们待客的礼节。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都把茶作为待客的礼数。在中国的中原地区,为客人沏上一杯茉莉花茶是首选,而在江浙一带,习惯为客人奉上一杯绿茶,淡雅大方,各地逐渐形成了粗茶细吃、细茶粗吃的习俗。有些地方还有浅茶满酒之说,冲茶时不要冲满,否则就有怠慢客人之意。

居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还有茶艺,它是茶叶的品评和艺术操作的一步,也是茶叶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也就是在饮茶的过程中讲究的冲茶、泡茶和饮茶的技巧,用艺术化的方法再现茶饮,提高了饮茶的品味和美感,是艺术和灵性的升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看到许多多姿多彩的茶艺表演,可谓情趣盎然,丰富了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享受,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更是一种人生艺术的再现。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一段繁忙的工作之余,约上三五好友,冲上一壶好茶,配上舒缓的音乐,疲劳烦躁顷刻消失,心灵顷刻得到净化。茶艺在发展的过程中,广泛吸取了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且扩展到了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形成了历久弥新的中国茶文化,它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健康和有品位的生活方式的象征。

饮茶的第三个层次就是茶道,它也是最高级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茶道也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区别最大的东西。如何来定义茶道,各学派众说纷纭,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完全靠个人的悟性。比如日本是致力于茶道研究最早的国家,日本学者谷川激三,认为茶道是: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道因素。另一位学者久松真一对茶道的定义是:茶道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和包容性等。我国学者陈香白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事活动,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其实,茶道就像老子所说的那样,“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只是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而已。

4 中国茶道中隐含的哲学思想

中国茶道的核心是“和”,也是中西方文化中最大的差别的地方,这也恰恰是儒家、道家和佛家都包含的哲学理论。儒家的中庸理论、过犹不及是对和的诠释,在泡茶时讲究“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中国茶道修行的必由之路是“静”,修身养性是中国茶道的精髓,而泡茶过程中的洗茶、滤茶,冲茶等各道工序中无不浸透着“静”的大气和思想。这种天塌下来与我何妨的宁静的氛围正是茶道让我们感受到的一种空灵虚静的心境。一杯茶冲好,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的时候,你的精神便在虚静中得到净化,美也由此而生,美与静是这样的和谐,有一种殊途同归之妙。中国茶道给人的最大感受是“怡人”,雅俗共赏是中国茶道的理念,茶道既存在与普通老百姓的平凡生活中,又可用于达官贵人来招待亲朋,形式上有很大的随意性,地位不同、信仰不一样、文化层次不同对茶道的理解和实践各不相同。中国茶道的最终的目标是“真”,通过茶道达到“修身养性”之目的其为第一“真”,通过茶道达到朋友之间的心心相印其为第二“真”,通过茶道来放松身心,达到无我的境界其为第三“真”。最求更舒适、更健康的生活,让自己的身心时时感到愉悦,每一天幸福感满满,是中国茶道最高层次的追求。

猜你喜欢
茶艺茶道饮茶
寻迹万里茶道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艺
校园茶艺飘香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茶道六百年》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