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虚血瘀论治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2019-01-07 16:23韩雪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7期
关键词:补阳气虚病患

刘 莹 韩雪梅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气虚血瘀型高血压的患者,多表现为头晕耳呜,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压升高的血管综合征,这些年来,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患者的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包括家庭、工作、自身的精神世界等各个方面。由此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加大,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一定的冲击,所以能够有效的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十分重要。西医治疗高血压具有显效快的特点,但是患者长期服药容易产生耐药性,不利于长期治疗。而中医药可以弥补其不足,可以作为终生用药用以治疗或者预防的首选[1]。对气虚血瘀高血压的治疗该研究选用了王清任的著名方济之—,补阳还五汤,该方剂在临床虽然更多的是用于治疗中风偏瘫,但我们在临床中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血压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这正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中异病同治的原则。本次研究是分别给两组气虚血瘀高血压患者使用龙胆泻肝丸、补阳还五汤两种药来进行治疗,根据两组的治疗结果对比分析采用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某院在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的病患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两组病患按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病患。而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5例,女26例,年龄19~50岁,平均(33.4±6.3)岁;病程1~7年,平均(4.4±0.6)年。观察组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21~53岁,平均(37.3±4.2)岁;病程1~7年,平均(4.55±1.11)年。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平均血压为(169.83±14.12)/(104.51±11.12)mm Hg,平均脉压是(67.38±8.21)mm Hg ;观察组在接受治疗之前的平均血压为(174.52±16.55)/(105.73±13.89)mm Hg,平均脉压是(69.29±11.72)mm Hg。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对照组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龙胆泻肝丸治疗,每次服用剂量为6 g,2次/天。给患者连续治疗21 d,在此治疗期间不应与其他的治疗药物一起使用。

1.2.2 观察组:给观察组的患者停止使用所有的西药降压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只给患者服用补阳还五汤。具体药物包括:黄芪30 g、三七粉3 g、赤芍15 g、地龙10 g、川芍9 g、当归12 g、天麻9 g、太子参15 g、白术15 g、坤草2 g,云菩30 g。睡眠质量不好的可以另外加酸枣仁12 g,夜交藤30 g;口中味苦的患者可以另外添加胆草12 g、柴胡12 g。每次饭后半小时口服100 mL。在服用3周之后观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对高血压的诊断定义 :在不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然后测量3次来诊断是否为高血压,但是不能在同一天测量。

1.3.2 中医辨证标准:按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与《中医内科学》中对气虚血瘀证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以头痛、眩晕为主症,心悸、耳鸣、舌淡黯或有紫斑,脉沉涩为次症[2]。

1.4 观察指标及测量方法

1.4.1 血压:选择符合标准的血压计为病患进行统一测量,每周定期给患者测量血压3次,每次测值均<140/90 mm Hg,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明显改善,为显效;每次测量收缩压或舒张压有一项正常或者下降幅度>10 mm Hg,临床症状、体征出现明显好转,为有效;血压没有改变或者改变幅度<10 mm Hg,临床症状、体征没有出现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的,为无效。

1.4.2 安全性指标: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率、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确保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1.5 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本次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用百分比(%)表示,并对其进行t检测和χ2检验。若最后结果比较是P<0.05,说明该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证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较好。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效果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2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60%。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说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

2.2 不良反应: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失眠、腹泻等不良反应。总的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31.4%;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失眠、腹泻等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率为9.8%。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说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

2.3 对照组与治疗组试验后安全性指标:通过对患者的各种检查,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心率、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肾功能等均在正常范围内,这说明本次研究设计的治疗过程是具有安全性的。

3 讨 论

高血压病在临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而气虚血瘀证是高血压病的常见证型,也是血瘀证的常见亚型。在临床上使用西药来给患者降压的时候,患者很容易产生耐受性,若不加大剂量或者减少剂量甚至停药,患者的血压就会在暂时的降低之后再度升高。而且很多患者在使用西药降压之后,有很多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头疼、心悸、乏力等,患者的生活质量依旧存在很大的问题。而采用中药降压问题则少得多。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临床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认识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很多的科研设计不严谨、观察时间较短、样本少,缺乏前瞻性及循证医学证据。所以,中医药在防治高血压方面还需要做更多的临床和实验工作,才能让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走的更远更久。中药比较温和,降压作用持久,稳定血压效果好。而其中的补阳还五汤有缓慢、持久的降压作用,对麻醉家兔能显著地增强其心肌的收缩幅度,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增加明显。但我们在实际应运中要充分了解中医与西医各自的优势与特点,各取所长,互相配合[3-5],要“遵中医法度,参现代药理”,即在符合患者的病因病机,遵循传统用药的基础上,既要考虑到中药的功效,又要结合西药的使用,才能提高中医药治病的效果。补阳还五汤中的主要成分是黄芪。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芪对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具有保护作用,例如,黄芪注射液可以显著地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功能状态[6-7]等。本次研究中发现,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70.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4%。这说明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多加利用,为病患谋福祉。

猜你喜欢
补阳气虚病患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糖尿病足伤口护理中应用的意义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分析脑梗死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连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PFNA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