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优质苗木培育的关键技术

2019-01-08 14:37陈秀坤刘俊涛陶卫东桐柏县林业局河南南阳47475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9年4期
关键词:间苗香椿苗床

●陈秀坤 刘俊涛 陶卫东(桐柏县林业局 河南 南阳 474750)

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为楝科香椿属落叶乔木。香椿树的嫩芽被称为“树上蔬菜”,具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等药用价值,并且嫩芽幼叶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钾、钙等多种营养成分,香味可口,食用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香椿是桐柏县优良的乡土树种,近年来已成为桐柏县城乡绿化和农民增收的良好经济树种,有大面积的用材林和食用经济林,“桐柏香椿”2017年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县栽培面积2万余亩,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模式,带动了周边地市的发展,随着食用香椿温室栽培、露地栽培面积的快速发展,使苗木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经过多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现将香椿优质苗木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香椿育苗常见的方式有播种育苗和根插育苗。

1 播种育苗

1.1 采种和贮藏

选择食用价值高、树龄在15~30年生的旺盛健壮香椿品种做为采种母树。采种时应掌握适宜时机,当树上蒴果由绿色转为黄褐色时,即可采收,一般在9月中下旬种子开始成熟。采集的蒴果晾晒数天后,去杂留种,装入麻袋放在干燥通风阴凉处保存。当年新采的种子发芽率可达80%以上。

1.2 整地做床

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光照充足、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做育苗地,土壤pH值5.5~8.0。每亩(667平方米/亩,下同)施入腐熟农家肥1 000~1 500kg,复合肥50~60kg或磷肥25kg,耕翻,耙平整细做苗床。

苗床以南北方向为好,床高15~20cm、宽80~100cm,长度依地形和便于操作管理为宜,床间步道宽20~30cm。

1.3 浸种和催芽

香椿种皮膜质坚硬且具有蜡质,直播不易吸水,发芽率低。为此,在播种前5~7d须对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处理,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田间出苗率。具体方法:先去杂去瘪,然后容器内放入约为种子体积3倍的温水(30~40℃),将种子倒入容器内搅拌5min,浸泡24h。若有条件可以采取恒温25℃的水浸泡12h即可。然后捞出种子,沥干水分,与1~2倍体积的湿沙拌匀,放入暖炕或温室内催芽,此后注意及时调节催芽环境温度为25℃左右,湿度以手握成团但不滴水为宜,堆放厚度不超过20cm。浸泡香椿的种子,若不拌沙,可摊成3~5cm厚再覆盖干净的湿布,放在25℃左右的环境下保湿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翻动1~2次,并用25℃左右的温水冲洗1次。当有3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1.4 播种时间

香椿育苗的播种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如果播种过早,则地温低,延长苗木出土时间,且易受寒流危害。如果播种过晚,则会使苗木生长期缩短,影响苗木生长量和木质化程度。据生产实践观察,本地适宜播种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最低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出苗后才可正常生长。播种后采用地膜覆盖的,播期可适当提早。

1.5 播种

播种时在苗床上按20~25cm的行距开沟,沟宽5.0~6.0cm、深3.0cm,如果墒情不足,顺沟浇一次底水,趁墒顺沟撒播催好芽的种子,然后覆盖1.5cm左右厚的潮土。每亩优质种子播种量为2.5~3.0kg。

1.6 苗期管理

1.6.1 幼苗期管理 露地播种的播后7~10d开始出苗,约半月左右出齐苗。如播种后覆盖地膜可提早3~4d出苗,但需要防止高温伤苗,注意当幼苗出土时要及时破膜放苗,并用土压严放苗膜口。出苗期注意保持苗床湿润,利于种子发芽出土,此时的幼苗根系尚不发达,加之覆土浅,因此最怕缺水,此时最好喷洒15~20℃的温水。未出苗前需浇水时防止用大水浇灌,以免土壤板结影响出苗。实践表明,露地育苗,趁墒播种后立即用杂草或秸秆覆盖苗床,既能提高出苗率,又能降低人工管理成本,苗出齐后撤去覆盖物,或放于行间继续保湿防杂草。

1.6.2 间苗和补栽 苗出齐后,过密处应适时间苗,间苗应遵循间小留大、间密留稀、间劣留优的原则。当苗3~4片叶时进行第1次间苗,留苗距4.0~5.0cm;5~6片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按8.0~10cm苗距定苗。间掉的苗木可用于补缺或移栽育苗。每亩保苗1.5万株左右。

1.6.3 圃地管理 及时中耕松土和锄草,保持圃地无杂草,结合锄草进行松土,做到不伤苗、不压苗,苗根部松土宜浅,行间、带间松土宜深。

1.6.4 加强肥水管理 间苗后只有加强水、肥管理,才能培育壮苗。6~8月份为苗木迅速生长期,也是培育优质壮苗的关键期,在此期间结合灌水进行追肥,前期一般以追施速效氮肥为主,每亩追施尿素10~15kg、磷酸二铵10kg,适量配施钾肥;后期要以追施磷、钾肥为主,每亩施用复合肥40~50kg,并配合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1~2次,促进苗木木质化,利于形成饱满的顶芽,且能提高苗木越冬抗寒能力。

1.6.5 壮苗培育 为了培育壮苗,防止雨季苗木徒长,在6月份以后对苗木进行矮化处理,为出圃后温室椿芽生产和露地丰产栽培打下良好基础。矮化措施:用15%的多效唑200~400倍液喷施顶部枝叶,2年生以上苗木从6月下旬开始,当年生苗木从7月中下旬开始,每10~15d喷1次,连喷2~3次,即可控制徒长,提早封顶,形成干粗芽饱满的苗木。

2 根插育苗

2.1 根穗采集

一般在休眠期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或萌芽前3~4月间采集根穗。其方法是选择优质壮龄椿树,距离主干1~2m处开沟,剪下1~2年生的根,确保剪口处平滑,根粗度在0.5~1.5cm之间带有须根的最佳,剪下后截成长度15~20cm的根段,下端剪成斜口,上端剪成平口,将剪好的根段按30根或50根一捆用绳子捆好。

2.2 催芽处理

休眠期采集的根穗,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处挖一条形沟,深80cm、宽100cm,长度视根穗多少而定。沟底铺20~25cm厚的干净湿润细沙,再将一捆一捆的根穗竖放在沟内,各捆之间留2~3cm的空隙,填上湿润细沙,然后一层沙一层根段摆放,一直放到沟口下10~20cm处为止。坑中每隔0.8~1m竖立一束秸杆把,以利通风透气,最后用沙将坑口盖平,再覆盖1~2cm细土。土壤封冻前再将坑口培成土丘状,注意定期检查根穗,防止失水变干或积水腐烂。早春采集的根穗,成捆竖埋于背风向阳的沟内沙层上,填上细沙至坑口平,再覆盖塑料薄膜。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很快即可完成催芽,及时检查贮藏沟内根穗,当根上长出0.2~0.3cm的嫩芽时,即可下地扦插。

2.3 整地扦插

圃地整地施肥后,筑成高20~25cm、底宽35~45cm的土垄,将根穗斜插入土垄中,每垄两行,株距10~15cm,根穗上部盖土1~2cm,扦插完成后沿垄沟浇透水一次,有条件的可采用地膜或秸秆草类等覆盖。扦插后如干旱可沿垄沟小水浇灌。

2.4 扦插后的管理

采用地膜覆盖的,根穗萌芽出土时,要扎洞放苗。未盖地膜的,在苗根茎地表处覆土2~3cm。干旱时沿垄沟浇一次透水。

2.5 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按照生产无公害优质香椿苗木的标准,禁止使用国家禁用农药。

2.5.1 病害防治 香椿苗出土后容易感病。土壤水分过高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苗圃地过低,排水不良,雨量过大,土壤黏重,透气性差,土壤湿度过高,苗木易感病。

2.5.2.1 立枯病防治方法。一是选择不积水、透气性好的苗圃地,不连作;二是适时播种,使苗木能在雨季发病敏感期之前木质化,增强苗木的抗病能力;三是幼苗出齐后及时松土,以解除地表板结对苗根茎的灼伤。及时挖出病苗,以防病菌扩大蔓延。四是用药剂防治,幼苗出齐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高锰酸钾800~1 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10d喷1次,连喷3次,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5.2.2 猝倒病防治 方法。一是加强苗床管理。通过深翻、起垄促进排水。二是根据苗情适时、适量放风,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500~1 000倍液,或氯化钙1 000~2 000倍液,提高苗木抗病能力。三是苗木木质化后,每隔7~10d喷施90%的疫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使用。

2.5.2 虫害防治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苗期主要虫害有刺蛾、小地老虎、蝼蛄等。

2.5.2.1 刺蛾的防治方法。一是保护天敌。上海青蜂、黑小蜂、赤眼蜂、小茧蜂和姬蜂均可在刺蛾体内产卵寄生,幼蜂可将刺蛾致死;二是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羽化后,每天晚上19~21时,设黑光灯诱杀成虫;三是化学防治。喷施20%的灭幼脲3号1 500~2 000倍液;青虫粉(100亿芽孢/克)或20%的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

2.5.2.2 小地老虎防治方法。一是农业防治。早春清除苗圃地及周围的杂草,防治地老虎在其产卵;二是诱杀防治。黑光灯诱杀及糖醋液诱杀;三是化学防治。喷施20%的吡虫啉1 000倍液。

2.5.2.3 蝼蛄防治方法。一是利用蝼蛄对香甜物质特别嗜食特性,下毒饵。二是利用蝼蛄昼伏夜出、趋光性强。可在苗圃周围设电网灭虫灯诱杀。

猜你喜欢
间苗香椿苗床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香椿吃前要焯水
间苗与掐花
间苗与掐花
香椿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香椿
历久弥香的友谊之花
历久弥香的友谊之花
温室育苗自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