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主要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2019-01-09 03:37毕洪文李金霞孙鸿雁黄峰华柴永山
农业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大豆蔬菜

◎毕洪文 李金霞 王 萍 孙鸿雁 黄峰华 柴永山

黑龙江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粮食贸易格局的变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产品供给水平提升已成为农业大省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黑龙江如何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历史机遇,顺应农产品市场安全性、健康性、时尚性的发展趋势,找准当前制约农产品发展的瓶颈问题,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切实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是推动农产品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的不时之需。

一、黑龙江主要农产品发展现状

(一)粮食作物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起到“压舱石”的作用。目前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以玉米、水稻、大豆,小麦、马铃薯为主,还有少部分的杂粮杂豆,其中,玉米、水稻和大豆三大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0%以上,其他作物不足10%。

1.面积和产量。2017年黑龙江水稻播种面积为403.7万hm2,产量约为2300万t,自2015年以来基本呈现平稳上升趋势;玉米播种面积为544.6万hm2,产量为3387.9万t,近两年每年调减玉米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大豆播种面积约为393.3万hm2,产量约为800万t,近三年种植面积呈现较大幅度回升。2018年黑龙江省针对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将继续实行差异化政策,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每667m2达200元以上,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100元以上,这将进一步调动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大豆种植面积有望继续回升。

2.市场价格。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主体多元”的改革方向,黑龙江省逐步实施和完善玉米市场化收购价加补贴机制,同时调整大豆目标价格,玉米、水稻、大豆三大粮食作物价格随市场供需基本呈现季节性波动。根据国家发布的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18年粳稻最低收购价为2.60元/kg,较2017下降0.4元/kg。龙粮网玉米市场月报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黑龙江玉米收购价在1460-1720元/t之间,较上年同期有所回升。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恢复性增长,近两年大豆价格略有回升,2017年黑龙江省油用大豆价格约3597元/t,较2016年上涨5.8%;食用大豆价格约3907元/t,较上年上涨2.7%,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价差不断缩小,但进口大豆占消费总量比例高的格局预计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3.加工。目前,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多以谷物原料“原字号”或初加工产品出售,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除五常市和南部地区稻米加工企业较多、优质大米产品畅销外,其他地区稻谷仍以政策性收购收储为主;绝大部分的玉米在采收后经干燥脱粒直接进入粮库;大豆以压榨为主,多数大豆加工企业在规模、生产工艺方面均较为落后。豆制食品精深加工类企业更少。

4.品牌建设。近年来,黑龙江省粮油品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五常大米、响水大米、富锦大米、庆安大米等品牌优势逐步凸显,黑龙江大米品质好、口感好已逐步被消费者认可,无公害、绿色、有机品牌稻米的市场空间不断拓展;绥化、兰西等地鲜食玉米品牌发展势头良好;大豆除北大荒集团九三油脂品牌知名度较高外,多数中小型加工企业品牌影响力弱。

(二)蔬菜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黑龙江省蔬菜产业在全省农业产业中的比重显著攀升,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已基本形成棚室蔬菜和露地蔬菜同步发展的格局,优质栽培品种日益增多,比较效益愈发突出。

1.面积和产量。2017年黑龙江省大宗蔬菜总播种面积约34.5万hm2,其中露地蔬菜播种面积约25.2万hm2,占2017年蔬菜总播种面积的73%,较2016年增加了16.16%;设施蔬菜播种面积约为9.3万hm2,占2017年蔬菜总播种面积的27%,较2016年增加了8.86%,露地蔬菜播种面积增速高于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全省各地均有蔬菜种植,已基本形成了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的优势区域,目前蔬菜主要产区集中在人口较密集的地区和新兴的棚室经济发达地区,如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牡丹江和大庆等地市。

2.市场价格。黑龙江省蔬菜除供应本地居民消费外,近年来“南销”和出口数量不断增加。2017年,黑龙江省“南销”蔬菜总量178万t,同比增长43.5%,夏秋季蔬菜已打入上海、杭州等地,成为全国季节性外调大宗蔬菜优势产区;2017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出口蔬菜21.3万t,同比增长37.5%,出口货值达10.8亿元,对俄出口市场已由俄罗斯远东地区扩展到西伯利亚、乌拉尔等地区,对韩国、日本、泰国和欧美等国家的出口数量也有所提升。

在价格方面,以哈尔滨市蔬菜市场为例,根据黑龙江省蔬菜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对蔬菜价格数据采集结果,2017年哈尔滨市大宗蔬菜价格波动趋势比较平缓,全年蔬菜平均价格为1.66元/kg,较2016年的1.77元/kg下降了6.21%。从季度价格看,2017年4个季度蔬菜销售平均价格分别为2.43元/kg、1.80元/kg、1.66元/kg和1.99元/kg,价格波动趋势呈现出“U”型曲线。从蔬菜种类看,全年平均价格最高的蔬菜种类为葱蒜类2.6元/kg,其次为豆类2.06元/kg,第三为叶菜类1.52元/kg。

3.加工。2017年黑龙江省新增蔬菜加工企业35家,达到396家。据调研,蔬菜加工种类以食用菌、白菜为主,有少量的甘蓝、毛豆、青豆等加工。蔬菜加工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如黑龙江辰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以香菇、滑子菇、平菇、秀珍菇、双孢菇等食用菌鲜品为原材料,年可加工腌渍、烘干、速冻、罐制品、素火腿等产品10000t,实现产值1.2亿元;兰西县黑龙江中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加工速冻胡萝卜、南瓜、花椰菜、青椒为主,年可加工瓜菜40000t,产品主要销往日本,利润可达2982.6万元;哈尔滨市虽然是省会城市,但是蔬菜加工类型仍以大白菜腌渍等初加工为主,缺少深加工领域。

4.品牌建设。黑龙江省蔬菜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具有龙江特色的知名品牌,目前仅有“双城菇娘”、“牡丹江油豆角”、“东宁黑木耳”“克山马铃薯”等28个蔬菜国家地理标识品牌。据调研,虽然全省已形成品牌销售的蔬菜合作社约占40%,但该有部分处于盲目发展状态,对于自身品牌如何做大做强,缺乏行业指导和长远规划,尤其是西甜瓜、圆葱、南销番茄、辣椒等龙江特色蔬菜,缺乏全国知名品牌。

(三)肉类

黑龙江省在“两牛一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带动下,近年来畜产品产业发展迅速,生猪产业以“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为目标,加快东北民猪等特有资源的开发利用,坚持走差异化竞争、品牌化发展之路;肉牛产业以力争打造全国高档牛肉生产第一大省为目标,加快龙江和牛、安格斯牛的发展。

1.产量。目前,黑龙江省畜牧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佳木斯、牡丹江以及大庆等市,生产区域化特征明显。2017年生猪存栏和出栏量分别为1305.4万头和1903.2万头,分别较上年增长2.3%和3.2%;牛和羊出栏量分别为281.5万头和780.4万只,分别增长2.6%和0.3%;猪肉、牛肉、羊肉产量分别较上年增长5.0%、3.2%、0.7%。

2.市场价格。根据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对肉类产品价格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1-9月,肉类价格基本呈现稳步上升趋势。1-3月,受春节消费旺季影响,肉类价格处于高位运行,猪肉、牛肉、羊肉价格分别为18.4元/kg、58.3元/kg、61.2元/kg;4-5月受产能恢复影响,肉类价格有所回落,猪肉、牛肉、羊肉价格分别跌至牛肉15.8元/kg、57.6元/kg、60.4元/kg;6-9月消费季节性回升带动肉类价格连续回升,8月底猪肉、牛肉、羊肉价格分别升至20.2元/kg、58.8元/kg、61.4元/kg。肉类价格走势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呈现季节性波动的特点。

3.加工。经过多年的发展,黑龙江省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据统计,2015年黑龙江省共有规模以上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102户,年生产加工的畜产品销售额约461.9亿元,近10年产品销售年均增速15%,预计未来5年年均增长预计在15%左右,到2020年,黑龙江畜产品销售额预计达到950亿元以上。产品种类主要以速冻、冷鲜肉、餐厨用肉制品、肉肠肉干休闲食品为主,精深加工比例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4.品牌建设。近年来,黑龙江省肉类品牌建设步伐加快,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为主,已有大庄园肉业、大众肉联、宾西肉业、阿妈牧场、皓月食品、龙江元盛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同时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吸引双汇、金锣、雨润等知名企业入驻。经过多年打造,已有哈肉联、秋林里道斯、正阳楼等老字号品牌,拥有大庄园、秋林、宾西、雪山来客、希波等多个黑龙江省自主品牌。

二、存在的问题

(一)种植结构不合理,产品种类单一

多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超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大豆、杂粮、马铃薯、果蔬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偏低。单一的农产品结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易受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更容易遭受进口国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

(二)缺乏科学指导,优质产品比例小

黑龙江省对加工专用型谷物产品的研究、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缺少适宜加工的优质玉米、马铃薯、杂粮杂豆品种;蔬菜生产环节缺乏科学指导,农户过度追求产量,对农药、化肥的施用多凭经验和感官判断,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力度不够;畜牧业标准化、集约化养殖程度不够,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水平有待提高,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优质产品比例小。

(三)农产品同质化严重,特色不突出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条件好,特色农产品种类较多,如稻米、鲜食玉米、非转基因大豆、马铃薯、甜菜、亚麻、油豆角、西甜瓜等,无论从产量还是质量上都在全国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但目前这类特色农产品还存在品种混乱、种植方式粗放、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差、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尚未凸显龙江资源禀赋特色。

(四)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

黑龙江省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初级化、低级化特征,初级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原料性的产品多,终端消费品少。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如北大荒集团每年粮豆总产量在220亿斤左右,大部分都以原粮形式卖出;玉米销售仍以贩卖粮库为主,淀粉系列、酒精系列和功能性系列下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马铃薯加工多限于粗制淀粉、粉丝、分条等初级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薯类休闲食品、杂粮保健食品等产品较少;畜产品以速冻、冷鲜肉为主,精深加工种类较少。

(五)营销观念淡薄,品牌竞争力不强

与南方经济发达省份相比,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小农经济思想的禁锢,黑龙江省农产品营销观念较为淡薄,多数中小型农产品企业没有树立起现代化的营销理念,一方面对市场需求调研不足,产品定位模糊,同质化严重;另一方面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缺乏开发新产品、拓展新渠道的创新意识与胆识魄力。与此同时,农产品品牌零散杂乱,单打独斗,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国性的强势知名品牌较少,以五常市为例,稻米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最多时几乎一个企业一个品牌,全市稻米品牌多达400多个,这严重地制约着地域品牌的壮大成长。

三、对策建议

(一)制定区域生产规划,合理引导生产

按照“减玉米、稳定并适当增加水稻、增大豆和杂粮、扩草蓿和果蔬”种植结构调整方向,加快构建与资源配置相匹配、与市场消费导向相协调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根据各地区位优势、生态条件和生产现状,建议由政府部门组织育种、栽培、植保、畜牧等各领域专家充分论证,科学制定各区域农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规划。同时,根据各地区现有生产基础与优势,制定合理的目标与发展方面,引导适区种植与养殖。

(二)强化科技支撑,全面提升农产品品质

依托省内外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先进的农业科技为支撑,在培育专用品种、良种良法配套和产品品质提升上下功夫。加大对新、优、特农产品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力度;加快对先进种养技术的配套集成组装;制定各类标准化种植、养殖规程;组织专家团队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关键环节,进行现场指导和科技培训,提高农产品生产水平。同时,建立覆盖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全产业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追溯制度,强化市场监测监管体系,强化黑龙江农产品绿色、优质形象。

(三)深挖特色农产品优势,走差异化路线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优良,农产品具有绿色、优质、安全等特点,应深挖特色农产品优势,积极推广优质、适口性好的水稻品种;高蛋白、高油、特用大豆品种,宜机械化收获、高淀粉等加工型玉米品种以及适宜贮藏、加工和外销的优质蔬菜等,走差异化路线,使黑龙江米、黑龙江豆油、黑龙江菜、黑龙江肉等成为龙江特色农产品代名词。

(四)加快延长产业链,提高精深加工水平

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切实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由“原字号”农产品向专用特色、精深加工终极产品转变。一方面提升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能力,推动单一种植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推动谷物初加工向主食化加工、休闲娱乐食品加工、营养保健食品加工方向转变;优质特色类蔬菜加工向腌渍、酱制、脱水等方向转变;肉类加工向高档小包装肉、半成品肉、熟肉制品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开拓渠道促营销,打造龙江知名品牌

农产品消费目前正从“吃好、吃饱”向“安全、健康、时尚、娱乐”转变,黑龙江省应认真分析和把握市场消费需求,借助国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的机遇,注重与发达省份营销企业的合作,加快拓展批发集散、专营零售和订单农业等多种营销方式;促进农产品营销与休闲保健、旅游、餐饮等领域的结合;完善线下实体营销网点和线上配套物流互动的营销体系。同时,强化黑龙江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的宣传与保护,重点培育打造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领域的知名品牌,凸显黑龙江农产品“绿色、有机、优质、安全”的特点与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大豆蔬菜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奇怪的蔬菜
蔬菜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