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沙夫与以色列农业现代化*

2019-01-09 03:37◎吉
农业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基布以色列农场

◎吉 喆

以色列身处恶劣的自然环境却创造出享誉世界的农业奇迹,其农业现代化经验受到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长期以来,对于以色列农业的研究大多关注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而对于以色列农业经济组织的研究相对较少。实际上,农业经济组织是农业现代化的保障。农业科学技术如何有效地推广应用,如何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如何实现农业发展的产供销一体化,都有赖于建立先进的农业经济组织。莫沙夫作为当今以色列数量最多的农业经济组织,对它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中国农业组织的创新。

一、莫沙夫的建立和发展

对于莫沙夫的最早尝试始于20世纪二十年代。正当第一个基布兹——德加尼亚发展一切顺利的时候,德加尼亚的成员希姆尔·达扬(Shmuel Dayan)以及其他一些成员宣布他们计划离开德加尼亚并成立一个“工人的莫沙夫”(moshav ovdim)。第一个莫沙夫是一个小村庄,以个人家庭和农场为主,合作销售,建立于1914年,此时许多犹太复国主义机构把它视为比基布兹更适合定居的模型。莫沙夫与基布兹的不同之处在于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在生产环节上完全独立自主安排,因此其集体化和公有化程度较低。实际上,第一个莫沙夫并没有成功。莫沙夫反映了那些坚信合作农庄但拒绝基布兹那种强烈的公社生活方式的定居者的需求。第一个成功的“工人的莫沙夫”——纳哈拉(Nahalal),由离开德加尼亚的希姆尔 达扬及其同伴于1922年建立,从此之后,莫沙夫和基布兹在巴勒斯坦并存。

三十年代,随着大批中欧移民的到来,莫沙夫成为最适合的类型。1935年,巴勒斯坦地区共有43个基布兹,48个莫沙夫。1936年,第一个莫沙夫-适多菲建立(moshav shitufi)。莫沙夫-适多菲介于基布兹和莫沙夫中间,集体合作生产,消费由个人决定。这种类型包含了集体农场的优点和人们对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渴望。

基布兹和莫沙夫在资源以及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中的领导地位上竞争多年。1948年之前,基布兹在人力、威望和公共影响力方面比莫沙夫大得多,并且在生产率和教育等领域做得很好。与基布兹相比,莫沙夫直到以色列建国后才成为犹太农业定居点最普遍的形式。以色列建国后最大的变化是巨大的移民潮,这些移民除了大屠杀的幸存者之外,还有大量来自第三世界的移民,主要来自阿拉伯国家。这些移民一来到以色列就直接到莫沙夫定居,他们缺乏从事农业的准备并且缺少从事集体农业的意识形态,认为自己更适合莫沙夫松散的合作农庄形式而不是基布兹那种紧密的公社结构。新移民在此定居,莫沙夫为他们提供基础设施和专业指导,使他们能够依靠农业生活。这一时期莫沙夫开始真正发展。1948年以色列建国前共建立了80个莫沙夫,从此之后,莫沙夫的数量又增加了300多个,其中大多数是五十年代建立的。2004年,莫沙夫已经发展到450多个,人口约有17万,农业产值约占以色列农业总产值的46%,无论是人口还是生产总值都超过基布兹。

二、莫沙夫的基本原则

莫沙夫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土地国有、家庭经营、合作互助、民主管理和坚持自己劳动。

第一,土地国有。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私人土地产权制度不同,以色列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下,形成了以国有土地产权为主、私人土地产权为辅的土地产权制度。由于国有土地在构建犹太民族国家过程中的重要性,“国有产权”理念吸引了无数支持者,逐渐在以色列土地产权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1950年土地普查显示,仅有8.5%的犹太农场是私人产权或是从私人土地所有者那里承租的,91.5%的土地是从犹太民族基金会 承租的。作为合作农业组织,莫沙夫建立在国有土地上,土地以49年的租期租借给定居者,到期可以自动更新租期或转移给继承人。租地协议是犹太民族基金会跟每一个定居者签署的,规定了所租土地的用途,并强制承租者尊重这一条款和保证不偏离它。在土地使用方面,每块土地不能被再次分割,只有一个继承人能够在其父亲的农场上继续使用土地.

第二,家庭经营。莫沙夫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农场,每个莫沙夫通常由60-100个家庭构成,他们耕作自己的土地,并从土地产出中获得收益。生产方式必须使家庭成员能够完成大多数农业工作而不必雇佣雇工。因此,农场的规模既需要小到能够使承租者能够独自完成劳作,同时又需要大到能够使承租者及其家庭维持自给自足。每个莫沙夫中每个农场面积相等,但在不同的莫沙夫中,农民所持有的土地面积不等,要根据所在地区和主导农业的不同。农场通常被划分为三种类型的地块。地块A包括房屋和农场建筑,如果这块土地足够大的话,还可以容纳集约型的农业生产;地块B是主要的农耕区域,可再被划分为两块或多块;地块C是公共耕地,这块地上所得收入被均分给莫沙夫中的每个家庭,有时这块地上所得收入也会用来支付村庄管理所需费用。

第三,合作互助。莫沙夫建立了一套合作和互助体系。在合作方面,由莫沙夫联合采购和销售。在互助方面,莫沙夫在早期主要是帮助陷入困境的成员在其农场上劳作,例如,1951年莫沙夫统一规定互助:每个成员在其家庭成员的帮助下耕作自己的农场,不能雇佣劳动力。在其生病时,莫沙夫会派另一个成员帮助其耕作。又如,在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期间,一旦有人应征入伍,其他人会帮助他管理农场;一旦有人需要做昂贵的医疗手术,其他人会为他支付。现在莫沙夫的互助原则主要体现在帮助成员减轻财政负担,允许成员在低收入时期借贷。莫沙夫能够帮助成员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这是因为家庭农场对大多数金融机构来说规模太小以至于不具备抗风险能力,而莫沙夫能够通过“互相签字”保证还款,使所有成员为借贷联合承担责任。作为一个金融中介,莫沙夫的信用状况取决于成员的合作。莫沙夫通常把农作物作为借贷的抵押品。莫沙夫唯一能够保证及时还款是通过统一销售农作物之后,贷款直接从成员的销售所得收入中扣除。没有联合销售,莫沙夫就不能作为一个金融中介。合作销售的程度越高,莫沙夫的信用状况就越高。莫沙夫作为金融中介极大地简化了互助环节。

第四,民主管理。莫沙夫是一个民主的、自我管理的组织,最高机构是由全体成员组成的全体大会,通常6至8周召开一次。理事会是莫沙夫管理部门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整个莫沙夫的经济和社会事务,由18至25人构成。莫沙夫每年定期召开大会听取理事会的年度工作报告,讨论莫沙夫事务,并为下一年选举新的理事会。理事会的核心是执行委员会,通常有5至9个成员,从理事会中选出,由主席、会计以及秘书构成,在大多数情况下,执行委员会还包括一些分管具体工作的下属委员会。

第五,坚持自己劳动。在莫沙夫建立之初,建立者认为家庭农场的农业劳作应仅在家人的帮助下完成,不能雇佣雇工。他们不想建立一种雇佣关系,这是因为每一个莫沙夫成员都有权利成为一个独立的家庭农场主。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农场主来说,尤其是他们的子女还没有长大或者不在家中生活,一旦农场遇到季节性的劳动力需求高峰,例如种植棉花或者甜菜,通常需要雇佣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莫沙夫规定不用农场主自己雇佣劳动力,而是由莫沙夫委员会进行这项工作。委员会首先考察农场主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将由委员会提供劳动力并支付工资,然后再由农场主相应地付钱给委员会。许多莫沙夫把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限制在最小,要求农场主在制定未来种植计划时把雇佣劳动力的可能性降为最小。因此,莫沙夫没有形成直接的雇佣关系,并且为雇佣劳动力的发展设置了障碍。一些莫沙夫还通过调整生产计划以及发展农业机械化来避免雇佣劳动力。随着时间的发展,坚持自己劳动的原则有所放松,但是一些莫沙夫依然坚持这一原则,例如拉南莫沙夫坚持要求农场主至少要与他所雇佣的雇工一起劳动。

从以上原则可以看出,一方面,莫沙夫成员不希望在农业生产中彼此依赖,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希望在竞争中彼此伤害、放弃他们彼此之间互助的责任。他们坚持一些社会主义原则,拒绝土地的私人产权,拒绝剥削雇工,通过坚持自己劳动这一原则推广劳动光荣的理念。[5]16由此可见,莫沙夫是一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理想的妥协,这种妥协使每一个莫沙夫成员保持自己独立的同时,又通过合作把众多成员联结为一个集体,构成了以色列独一无二、最具特色的农业经济组织。

三、莫沙夫与农业现代化

在莫沙夫的推动下,以色列农业实现了以农业经营产业化、生产服务社会化、生产手段科技化、产品流通市场化以及增长方式集约化为特征的现代化农业。

农业经营产业化是指将农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以垂直一体化的方式来经营。在采购方面,莫沙夫实行联合采购,为莫沙夫成员集中购买农场供应和消费品,并且提供加工、运输服务。在销售方面,莫沙夫实行联合销售,统一销售农产品。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以及农产品的商品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生产服务社会化是指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社会化的服务网络,为农户提供各环节的专业服务。作为农业合作组织,在产前,莫沙夫负责建立并维护农业基础设施,例如,建立中央灌溉网;在产后,莫沙夫为农户提供农产品冷藏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的建立和维护,冷藏设施的运用,这些都是小规模农业家庭经营所缺乏的。莫沙夫以为农户服务为主要目标,建设了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符合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生产手段科技化是指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使先进技术与装备在农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举世闻名的滴灌技术是以色列高科技农业的标志。滴灌技术的原理很简单:取代了喷水器直接喷水,类似于人工降雨,利用塑料管道将水直接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除了能够节约用水、提高效率、增加产量之外,灌溉系统使农民能够直接通过水管及时给农作物施肥,即把化肥溶解后灌注入灌溉系统,由于化肥同灌溉水结合在一起,肥料养分直接均匀地施到作物根系层,真正实现了水肥同步,大大提高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除了滴灌技术之外,另一个应用于农业的高科技是植物管家(Plantsitter),即一个用于给室内植物浇水的电脑控制系统,甚至在房屋主人外出度假期间也可以操控该设备。由此可见,把高科技用于农业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产品流通市场化是指农民生产农产品的目的已不是为了自给自足,而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以实现农业生产行为的利润最大化。因此,农业现代化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以拉南莫沙夫(Moshav Ranen)为例。拉南莫沙夫位于内格夫沙漠北部,于1950年建立。起初,定居者种植的是小麦、大麦、向日葵等田间作物,后来种植了几百杜纳姆果园。到了80年代中期,拉南莫沙夫迅速发展了投资资本密集型的温室种植业,种植西红柿和鲜花用以出口。

在1988至1991年间,拉南莫沙夫温室种植西红柿的面积从23杜纳姆增加到129杜纳姆,种植鲜花的面积从5杜纳姆增加到134杜纳姆。与温室农业相比,柑橘种植业在1987年至1990年间种植面积虽有增加,但增幅并不明显。到了1991年,柑橘种植面积出现减少,仅剩650杜纳姆。与此同时,蔬菜种植面积在1987至1989年间出现减少,分别为835杜纳姆、805杜纳姆和765杜纳姆。在经历了农业结构调整之后,拉南莫沙夫农产品年收入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销售鲜花的年收入从1986年的67,440千谢克增加至1991年的1,300,000千谢克,西红柿出口年收入从1989年的327,273千谢克增加至1991年的1,350,000千谢克。与之相比,田间作物年收入在1986至1991年间波动较大,但在1991年田间作物年收入170,000千谢克,不如1986年的194,469千谢克。柑橘年收入除了在1988年出现小幅减少之外,一直稳步增长,但在1991年又减少至250,000千谢克。由此可见,拉南莫沙夫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以鲜花和西红柿为主的温室种植业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益。

拉南莫沙夫的经营方式还体现了增长方式集约化。增长方式集约化是指改变传统农业对土地粗放经营的状况,以资金、技术、劳动力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密集投入来提高土地单产,对土地精耕细作,使土地利用效率和产能达到最佳。拉南莫沙夫发展的温室农业就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农业的典型代表。

正是由于以色列建立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农业合作组织——莫沙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色列农业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而且鲜花、水果、蔬菜批量出口,深受欧洲国家欢迎。以色列因此被称为“欧洲冬季厨房”,其成功经验成为世界各国学习的典范。

猜你喜欢
基布以色列农场
解析以色列农业社区基布兹科技发展之路
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中国奚”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农场假期
人口危机与以色列基布兹的转型发展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农场
一号农场
基布兹:以色列的“大锅饭”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