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丹:“四篇文章”推动乡村振兴

2019-01-09 02:43李春连
中国粮食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溪谷丹巴全县

文/李春连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在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立足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千年土司的悠久历史文脉,巧做挖掘文化底蕴、强化基本稻田建设、提升粮食科技水平和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四篇大文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迈出新步伐。

南丹县坚持“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理念,着力破解粮食领域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

一是立足好山好水,在挖掘大米文化底蕴上多发力。南丹县地处云贵高原南缘,水田以潴育型、淹育型土壤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保水、保肥性能较强,山水田林湖草生态链完整,优越的自然条件必然种出好米。据史料记载:宋元丰三年,南丹莫氏土司将南丹米进贡朝廷,宋帝神宗吃后赞不绝口,遂下旨钦赐“南丹州”,从此南丹巴平米就被誉为贡米。近年来,“生态巴平米”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等荣誉,再次肯定了南丹米的好品质。同时,投入40万元建设“巴平农耕文化陈列室”。

二是立足粮食可持续发展,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上下功夫。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化肥零增长、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等项目,全县耕地平均等别由8.82900等提升到8.82898等。同时持续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2017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77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96万亩。

三是立足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在粮食科技水平上求突破。通过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水稻抛秧和三控施肥、玉米一增三改等技术,粮食作物综合技术推广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积极进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7.86%。2017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达到283.48公斤,比前10年平均每亩高25.48公斤,此外,在播种面积调减等情况下,全县粮食总产量仍达到8.4313万吨,保持在前10年的平均水平。

四是立足助推乡村振兴,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上做文章。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创建示范区1.05万亩,辐射带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12.9万亩。南丹县累计投入1.2亿元打造广西首批以粮食为主导产业的示范区——南丹县绿稻花海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成功打造“瑶家庄”生态巴平米和“溪谷源记”富硒米2个粮食品牌。同时结合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培育发展新型粮食市场主体,如南丹瑶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企业走上粮食产业化发展之路,开展“南丹巴平米”生产基地建设,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企业效益得到提升。

通过以上举措,南丹县粮食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特色品牌全面打响。“生态巴平米”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A级认证、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双认证以及“广西著名商标”称号。“溪谷源记”富硒有机大米获得QS质量认证、有机产品和加工双认证、第九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金奖、“广西十大名优富硒产品”称号等。二是集约化发展促农增收。芒场镇巴平村“南丹巴平米”、月里镇巴峨村“溪谷源记大米”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巴平米年加工能力达5000吨,产值4500万元,由此带动了全县优质稻谷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2万吨,促进种粮农民单项增收300元。三是新型农民队伍持续壮大。据悉,2017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398人,目前279人已通过资格认定,其中认定中级职业农民5人、初级职业农民274人,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新时代一项体面的职业。

猜你喜欢
溪谷丹巴全县
朱顶红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溪谷”模式实践中的思考
山与谷
丹巴甲居藏寨建筑马克笔表现技法研究
调查溪谷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骥骜入梦(中篇小说)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