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改革瘦身健体 建机制激发活力
——淮北市国有粮企改革发展调查

2019-01-09 02:43鲁孝诗汤小波
中国粮食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淮北市粮食职工

文/鲁孝诗 汤小波

2018年11月26日至27日,笔者一行赴淮北市粮食局重点调研该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情况。2018年以来,淮北市局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一县(区)一企”“一企多点”的要求,围绕“一个目标、两条原则、3+1模式、四种统筹、五项配套”的总体思路,完成对原局属8家国有粮食企业战略性调整。按照“3+1”模式,通过“推倒企业围墙”“全员起立重新聘任”,资源和人员全局统筹的“革命”式手段,重新组建3家(一区一家)综合性粮食物流企业,保留了军粮供应站。重组后的4家企业人均资源占有量大致相当,管理人员由49人减少为24人,改变了过去企业“小、散、弱”的状况,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管理成本过高、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职工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矛盾和问题,激发了企业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了企业之间“比学赶超”良性竞争环境。

改革背景

淮北市粮食局原直接监管8家国有粮食企业,在册职工230人,库容总量25万吨,主要从事政策性收储(包括托市粮、省市级储备粮油)、军粮供应、口子集团酿酒用粮供应及少量的市场经营等业务。主要收入来自政策性粮食收购费、保管费等。由于国家连续多年实行托市政策,企业十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已非常突出:一是“小、散、弱”,抵御市场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国有粮企的立企之本是仓容,由于错过了5年建仓良机,8家企业自有仓容仅25万吨,为完成国家托市粮收购任务还向社会租仓近30万吨;在建材价格企高的时下,靠企业自身积累很难大量扩大仓容。二是企业发展不平衡。靠政策吃饭的粮食企业,仓容决定着效益,有的企业仓容近10万吨,有的企业仅几千吨,效益差距导致职工收入差距较大,职工有怨言。三是管理成本高、负担重。管理层占比近1/4,再加上分配制度不科学,利润被吃干分净,不仅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积累,还因分配制度不合理造成内部矛盾重重。四是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要求,国有粮企要通过合并重组优化配置实现一县一企、一企多点的目标,但该市每年都在此项上失分。

2018年2月,局新班子刚一成立就收到人民来信和干部职工的反映,在深入了解后发现,“小而散”的格局状况、各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企业内部薪酬分配制度不合理、管理层设置异常冗杂等方面的矛盾突出。加之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的迫切需要,企业改革势在必行。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调研和听取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淮北市粮食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雏形。《方案》的核心框架即“一二三四五”的总体思路。“一个目标”即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要求为目标;“两条原则”一是有利于企业发展,二是保持整体和谐稳定;“3+1”模式即把8家企业拆分重组3家综合性企业,保留军供站;“四种统筹”即企业的资源、人员全局统筹分配,建仓项目和资金全局统筹安排;“五项配套”是指管理人员的竞聘机制、薪酬分配机制、企业管理机制、企业考核机制、有序退出机制五项配套。

方法步骤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凝聚合力,层层落实责任。国有粮企改革涉及面广、牵涉人员多、职工利益格局变化大是改革工作的重难点。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市局党委认真谋划,依时间节点积极汇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淮北市粮食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形成征求意见稿后,市领导主持召开了专题征求意见会,市直各有关部门参会并提出科学合理的修改意见。同时,淮北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实施方案》,并从加强党的领导和纪律保障、完善实施细则、依法依规操作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随后,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议定成立由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粮食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任成员的淮北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成员职责和具体分工,制定了改革工作推进时间表,标志着淮北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正式启动。

在多次的征求意见会及日常政策答疑中,市直相关单位高度关注、密切配合,由各单位分管领导亲自负责督促协调,及时答疑解惑。在《实施方案》及配套方案修订完善过程中,从依法依规、可行性等角度积极建言献策,给予了充分支持,实现了政策上的无缝对接,牢牢把握了改革工作的主动权。

(二)制定科学周密的实施方案,规范操作程序,妥善解决人员问题。

一是从实际出发,几易其稿,制定科学周密的实施方案及配套方案。结合淮北市粮食工作实际,学习借鉴省内先进经验,征求相关部门意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根据时间进程及工作安排,分别制定了《淮北市粮食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淮北市粮食局国有粮食企业主要管理岗位竞聘方案》及《淮北市粮食局国有粮食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试行办法》等相关配套方案,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支持。

二是坚持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进一步统一思想。在反复调研、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对《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方案的合规性、合法性与可行性作了多次调整与修订。对涉及职工利益反映较大、呼声较高的重难点部分,市局党委坚持扛牢政治责任,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聚焦关键环节,强化解决落实。结合局领导联系点分工制度,实行分片包干,协调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和矛盾。尤其是针对因超龄无资格竞聘或竞聘落选的原国有粮企负责人,在妥善安置的基础上,着力做好思想工作。整个改革平稳有序,没发生一起不稳定、不可控事件。为改革顺利实施夯实了群众根基,也有效地争取了时间,确保整个过程严格依照工作任务推进时间表,于2018年度夏粮收购启动前全部完成。

三是严格依法依规,规范操作程序,对涉及个人利益的环节,确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于涉及职工利益反映较大、呼声较高的薪酬分配办法,市局党委周密部署、精心安排,严格按照职工代表大会组织程序,通过民主选举及公示,在全系统内选举出47名职工代表;召开粮食系统第十二届职工代表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形式,对《薪酬分配制度试行办法》进行审议,在充分听取职工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得到了大多数职工代表的拥护和支持,保障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为拓宽用人渠道,提高选人公信度,进一步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水平,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以事设岗、以岗定责、各负其责”的用人导向,在科学设置管理岗位的基础上,重点做好选人用人的审查与把关。在面向全体职工公开报名环节,严格对报名人员年龄、学历、任职资格等条件进行把关,对不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讲清政策、予以拒绝。为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主管部门采取“不干预、不参与”的原则,全权委托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对拟竞聘职位命题并组织面试。整个流程严格执行保密和回避制度,市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全程参与监督,对面试入围人员及时在局政务网站、粮食系统微信群、政务公开栏等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及广大群众监督。

主要成效

(一)优化管理结构为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主要管理岗位竞聘机制,企业管理人员由过去的49人压缩至24人,其中4名年轻人脱颖而出,从普通岗竞聘到管理岗。大专以上学历由不足50%提高到85%,平均年龄由52岁降为43岁。同时在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并按照中青年龄结构优化原则,为企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预留了空间、增强了活力。

(二)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薪酬分配制度试行办法》,坚持有效激励、统筹兼顾原则,过去各企业之间、企业内部薪酬分配差距较大的状况得以彻底消除。在现行制度指导下,各单位薪酬分配以职务、工龄、技术职称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同时有效调节了管理层与职工之间收入的差距,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职工积极性。

(三)新格局新气象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善担当新作为。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起跑线一致,为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形成了善担当、新作为的良好局面。过去请销假制度执行不力、人员混乱、岗位设置冗杂的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新组建的企业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8月中旬抗击台风“温比亚”洪灾中,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以库为家、迅速行动,自发成立了保粮应急抢险小分队,各单位之间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力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四)“3+1”发展格局助力企业走上健康发展快车道。一区一家、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6月底,市属国有粮食企业就提前完成了全年利润计划总额。各企业在未来经营发展上为避免同质化,依照区位、资源等条件差异实现错位发展,并为混合所有制发展预留空间。计划在未来三年的时间内,全局统筹资金和建设,“集中力量办大事”,再建20万吨“高大平房仓”,使仓容总量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

几点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任何形式的改革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须推倒原有的制度“围墙”,筑造新的功能“大厦”。领导重视是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普遍经验,以增强改革定力、加强协同、落实责任,更好发挥牵引作用,扩大改革受益面。淮北市局在国有粮企改革中,按照工作进度和时间节点主动汇报,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是改革工作顺利推进的“敲门砖”。

(二)职工拥护是基础。国有粮企改革涉及面广、牵涉人员多、职工利益格局变化大,是改革工作的重难点。“贴着地面的小草,大风也拔不起来”,故改革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找办法,从实践中找对策。只有充分调研,满足职工合理意愿,站在职工利益角度设计改革取向,才是改革全过程的“第一定律”,才能紧紧依靠职工群众推进改革,实现转型升级、企业与职工协调发展。

(三)制度健全是保障。改革是系统工程,头绪多、任务重,上来就必须有气势,先集中力量把可行的主要举措推出来,然后集中力量逐项抓好落实;而攻坚的“气势”,源于健全的制度作有效支撑。淮北市局为使《实施方案》和配套制度趋于合理完善,在征求职工和市直相关部门意见基础上几经易稿,最终用制度牵住了改革的“牛鼻子”,以重点突破带动了全局。

(四)依法依规是准则。坚持依法依规,是有力有序推进改革的行为准则。淮北市局在改革中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兼顾职工利益的前提上,广泛征求市政府法制办、总工会、人社局等相关部门意见,把于法有据贯穿至改革全过程,使得改革工作蹄疾而步稳,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无一例不稳定、不可控事件,赢得了改革的主动权。

(五)公平公正是前提。对于容易出现争议或呼声较多的关键环节,尽早谋划、合理规避其负作用,变“负”为“正”、化阻力为助力,是改革平稳推进的有效路径。淮北市局在企业主要管理岗位竞聘中采取“不干预、不参与”原则,全权委托第三方公司组织命题与面试,严格执行保密和回避制度,及时公布成绩、研究人员任用,确保整个流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下操作,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使改革的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淮北市粮食职工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淮北市久保田种业有限公司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淮北市在皖北六市中经济增长质量实证分析
一心守护青年职工安全的“郑安全”
青年职工的贴心人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