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要积极推进“藏粮于民”

2019-01-09 02:43李圣安朱裕聪
中国粮食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种粮粮食农户

文/李圣安 朱裕聪

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多次强调保障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江西上饶作为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国家重要产粮基地、著名生态鱼米之乡,应牢牢铭记总书记嘱托,牢固树立国家粮食安全观,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上饶贡献。

“藏粮于民”是粮食储备的重要补充,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在着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同时,积极推进“藏粮于民” ,引导、鼓励粮食生产者(农户)适度存粮,缓解国家粮食储备日益高企的库存压力,使“藏粮于民”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道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

一、“藏粮于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对于节省国家粮食仓容具有积极意义。当前有一种现象值得深思:一方面是老百姓家中普遍盖有三四层的小洋楼,除一两间用于居住以外,其他大多数房间长年闲置;而另一方面是国家每年都要大兴土木新建粮仓扩大仓容,且每年都要在粮食储存与保管上花费巨额资金。过去,农民家家户户不仅种粮,而且储粮,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巨大作用。进入新时代,若能继续做好“藏粮于民”这篇文章,不仅有利于实现国家粮食储备的多元化发展,更好实现宏观上的国家粮食储备安全,更将大大减少国家粮食储备日益高企的仓容压力和经费开支。

二是对于保护农民种粮利益具有积极意义。每到新粮大量集中上市阶段,不少农户由于没有粮仓存粮,尤其是碰到连续雨水天气,不得不受制于粮贩,早早把粮食卖掉,以至于好粮卖不上好价钱。长期以往,势必影响农户种粮积极性。倘若农户家中具备一定的藏粮能力,农民便可根据市场判断销售时机,待价而沽,择机而售,实现收益最大化。

三是对于稳定粮食市场秩序具有积极意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历史反复告诫我们,很多情况下,粮食比黄金更珍贵。让大量粮食存于农户之手,对于应对紧急状态、减灾救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粮食一时供应紧张时,农民因“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也就不会跟风抢购。尤其是对于一些交通闭塞、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一旦发生粮食危机,如果农民家里没有一定的粮食储备,而外界粮食难以送达,后果不堪设想。

二、“藏粮于民”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一是粮荒意识日益淡化。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收,粮食市场连续多年供大于求,且连续数十年都没经历非常时期和紧张状态,也没遭受全国范围内的重大自然灾害影响,使得全社会粮荒意识、备粮意识趋于淡薄,甚至还有不少老百姓认为粮安问题自有国家去兜底,与己无关。

二是集市买粮更加便捷。以往农户习惯是粮食收割后,首先要留足一家人全年口粮,余粮择机而售。如今随着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超市、便捷“放心粮油店”遍布乡村,相比“家中藏粮”而言,“超市买粮”可供选择的品种更加丰富,原来很多需要通过藏粮来转化的各种主食品如今可以非常便捷地买到,使得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觉得家中藏粮似无必要。

三是食物需求日趋多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食物结构更加多元,肉禽类消费需求日益增加,而对各种主食品的消费需求则相应减少,使得农民越来越没有藏粮的欲望,纷纷选择先将家中粮食卖掉,等需要时再去买细粮或成品粮。

四是农村劳力相当缺乏。多年以来,由于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滞后,相对务农来说,去外面打工收益来得更多、更快、更有保障,使得农村大多数青壮年都选择离开家乡出去务工,造成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现象日益突出。家中藏粮需要定期晾晒,搬进搬出非常费力,即使有的农户有藏粮的愿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是粮价低迷。近年来,一方面是化肥、农药、劳动力成本等生产资料的价格逐年攀升,而另一方面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有所下降。比如,2018年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的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斤1.2元、1.26元和1.3元,比2017年分别下调0.10元、0.10元和0.20元,这是继2017年后的再次下调。同时,粮食市场价格也低于种粮农民的预期,影响其种粮积极性。眼下很多农民只种够自己的粮食,有的甚至连口粮都不耕种,吃的全是商品粮,更谈不上在家中储备粮食。

六是农民仓储条件有限。现在农村不种田的人越来越多,很多的农田流转到种粮大户手中。种粮大户种粮规模越来越大,粮食产量越来越高,可每到粮食收获季节,因为没有充足的仓储及烘干设施,如果粮食不及时出售,大量堆放容易导致发霉变质,致使一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所以即使是种粮大户,也不多储存粮食。

七是民间藏粮技术落后。老百姓藏粮技术方法相对落后,很容易发生鼠害、霉变和虫害等,白白浪费粮食,损失较高,使得很多农户觉得粮食存在家里会得不偿失。

三、推进“藏粮于民”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粮食安全宣传力度。采取得力措施,通过举办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系列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重粮抓粮藏粮的浓厚氛围,尤其是要向农民宣传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的严峻形势,让他们知道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激发危机感,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转变用粮观念,更新用粮理念,唤起他们“把自己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国藏粮”“藏粮备灾备荒”的意识。

二是保障农民种粮经济收益。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强政策弹性和灵活性,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水平,鼓励多元主体积极入市,确保农民种粮效益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使农民种粮具有稳定的经济效益预期,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是加强乡村藏粮设施建设。搞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支持在每个行政村或大的自然村建设一定规模的粮食烘干加工厂,方便新粮收割以后能够及时得以烘干入仓。支持乡村粮食加工小作坊的建设经营,使农民可以很便捷地将家中粮食加工成可直接食用的稻米、米粉。同时,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建房统一设计、统一规划,要求农村新建房屋必须预留出一定的藏粮场所,帮助农户购置安全的存粮设备,如根据农户种粮规模免费发放相应容量的藏粮罐等,使农户家中具备较为完善的藏粮条件。

四是加大农户藏粮扶持力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户藏粮的扶持力度,根据农民家中藏粮规模发放相应的藏粮补贴,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支持,对藏粮过程中非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粮食损耗予以一定补偿,提高农户藏粮积极性。另一方面要组织农户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普及一些实用、简单的藏粮方法,全力帮助农民提高藏粮效率,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五是不断创新农户藏粮思路。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积极鼓励粮食购销企业通过“粮食银行”等形式,开展代清理、代烘干、代购、代销、代加工等粮食产后服务,以及以原粮换成品粮、熟食品等兑换业务。另外,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农户粮食集约化储存,让农户藏粮的形式更加多元化、更具操作性。

猜你喜欢
种粮粮食农户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河南省农户种粮获得感研究
珍惜粮食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