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桐柏宫道教南宗洞经音乐初探

2019-01-09 21:12张学旗浙江台州学院
民族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天台山道教音乐

■张学旗(浙江台州学院)

天台山桐柏宫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西北12.5公里的桐柏山上,九峰环抱,风光秀美,是中国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原名桐柏观、桐柏崇道观,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南宗祖庭。桐柏宫道教南宗洞经音乐,也称桐柏宫全真龙门派十六韵诵经音乐,系由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所创。

■“紫阳真人”与桐柏宫

张伯端(984-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敕封“紫阳真人”。道教(金丹派)南宗始祖。北宋时浙江天台人。自幼博学,三教经籍、医、卜、兵、算,无不涉猎。曾长期居台州府城临海为府吏,后因火烧文书被流放岭南。从此,浪迹云水,寻师访道,修炼内丹。他的道教思想深受佛教禅宗影响,主张“三教合一”,注重修身养性,被后世尊为“道教南宗始祖”。

自古以来,天台山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天台山的许多道观被列入道家的“洞天福地”,也流传着许多的传说,如黄帝“往天台山,受金液神丹”;商末伯夷、叔齐以九天仆射掌治桐柏;周灵王太子晋治理金庭洞天等。三国东吴大帝赤乌二年(公元239年)葛玄来天台山辟院修道,道教的丹鼎、灵宝、上清诸早期道派相继诞生。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唐睿宗亲赐敕文,令州县置观,为司马承祯修建桐柏宫。在近1800年的岁月里,在天台山先后建有法轮院、丹霞洞、鸣鹤观、清圣祠、卧云庵等许多著名的道观,许多高道如司马承祯、冯惟良、徐灵府、叶藏质等在此修炼。北宋时,张伯端在天台山桐柏宫修道,著《悟真篇》,开创了中国道教南宗,桐柏宫成为道教南宗的祖庭。天台山不仅是张伯端的故乡,而且张伯端从成都等地学道回乡后,在天台山桐柏宫栖真修炼,系统梳理了自己学道的成果,悟出了真谛,写就了《悟真篇》。张伯端的《悟真篇》倡导“三教归一”,在道教传统命功的基础上,引入儒家“穷理尽性”和佛教“达本明性”的心性修养方法,将隐匿在金丹术中的内丹妙道和盘端出,形成“性命双修,先命后性”的南宗丹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道教的发展。

■道教仪典与道教音乐

道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变迁,道教科仪音乐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江南道教音乐和全国道教音乐一样,基本分两路,一路为全真派,一路为正一派。道教仪典的宗旨在于祭告神灵、消灾祈福、炼度亡魂、修道积德、济物救世。其用途可分为阳事和阴事,即为现世的众生和为死去的亡灵。阳事,又称作清醮,主要为祈福谢恩、禳灾消厄、为国祈祥、广求子嗣、神像开光、师徒传戒、受授法箓等,属于太平法事。阴事,又称作幽醮,为死去的人们摄招亡魂、阴府指路、破狱点灯、炼度施食、超度来生等。道场仪式包括早课、发奏、开五方、礼忏、进表、诸真朝、五师供、焰口等及与之配应的音乐。这众多的仪典,都离不开最根本的斋醮祭礼。

斋醮是道教特有的祭祀仪式,历来为道士们所重视,即通过祭礼与神灵沟通,传达俗世民众的愿望祈求,以冀得到神灵的庇佑,祛病延年、消灾度厄。斋:就是指祭祀前必须清洁身心,戒慎行为,表示对神灵的尊敬,取悦于鬼神,达到祭祀目的。要求信徒清心寡欲,超凡脱俗,侧重于精神境界的斋戒。醮:是指陈设果脯酒物祭祀天神星宿的礼仪。由此可见,斋礼是告祭鬼神,醮礼是历祀星神。醮祭的目的是乞恩消灾,益寿延年。斋醮科仪历经唐、宋、元各代,随着道教的发展而盛行。斋醮仪式中使用了很多赞颂词章和祭祀音乐。用于斋醮道场的乐器,有钟、磬、琴、瑟、笛、箫、笙、管、堂鼓、板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大铙、小铙、铛子、木鱼等,音乐内容相当丰富。

道教音乐,就是指在举行道教科仪活动时所用的声乐和器乐。道教的科仪主要可分为“玄门日诵”“斋醮炼度”和“神诞祝仪”等三大类。“玄门日诵”有早功课和晚功课,是全真派出家道士在宫观内的必修课。“斋醮炼度”的形式很多,内容都是忏悔谢罪、禳灾祈福和拔苦度亡。“神诞祝仪”是指道教诸神圣诞日的祝仪。道教是多神教,各地宫观所祀香火主神不尽相同,主要有玉皇大帝圣诞、太上老君圣诞、吕祖诞辰等等。以上各类道教仪式均有相应的经卷,经文的体裁可分为经、咒、赞、偈、诰等数种,其中经、咒是有节奏、有抑扬顿挫的念诵,赞、偈、诰是用“韵腔”唱的。全真派和正一派所用韵腔不尽相同。全真派所用韵腔是各大道观通用的“十方韵”,即“全真正韵”,韵腔曲调多属五声音阶体系,中板速度,旋法多迂回级进间以四、五度大跳,风格典雅、肃穆。

■桐柏宫洞经音乐的艺术形态

天台山道教南宗洞经音乐是在桐柏宫的道教课诵基础上逐步完善的,具有南宗特点的音乐体系。天台山道教南宗洞经音乐可诵经文有75篇,主要用于颂赞神仙、祈福消灾、超度亡灵和修持养炼。其中颂赞神仙的有:《举天尊》《三炷香》《慈尊赞》《三尊赞》《三宝香》《三宝词》等6篇。祈福消灾的有:《七宝赞》《双吊挂》《天尊板》《天花引》《混元赞》《开天符》《小启请》《大启请》《小赞韵》《大赞韵》《中堂赞》《早皈依》《黄录斋》《仰启咒》等24篇。超度亡灵的有:《送化赞》《五召请》《青华引》《倒卷帘》《阳子赞》《下水船》《风搅雪》《仙家乐》《白鹤飞》《悲叹韵》《五供养》《返魂香》《十伤符》《宝录符》《跑马韵》《三奠茶》《达摩引》《柳枝雨》《洒净韵》《五厨经》《歌斗章》《漫澄清》《幽冥韵》《圆满赞》等42篇。修持养炼的有:《澄清韵》《清静经》《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八大神咒》等4篇。

桐柏宫南宗洞经音乐有“阳韵”和“阴韵”之分。“阳韵”多用于早课和祈福性法事;“阴韵”多用于晚课和超度法事。声乐演唱是其主要形式,它分颂、赞、步虚、偈、吟咏等格式。音乐以道教南宗的经文词意为基础,赋予其轻重缓急、高低不同的音韵曲调,表达了进行法事的人们虔诚的愿望与祈求。音乐典雅平和、含蓄内敛,体现了道教南宗提倡内丹炼养、道禅合流的思想,注重天人合一、修身养性,是中国养生音乐的渊源之一。

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科仪中演奏的特殊乐曲,道士和着乐曲踏着禹步诵唱经文,衬托出美妙和谐的神仙意境。音韵清幽脱俗、欢快飘逸,似神仙行云,若天籁之音,起到渲染宗教氛围,增加闻者向往仙界的作用。著名的道教名曲《霓裳羽衣曲》,道书就称是唐代桐柏道士叶法善携唐玄宗游月所得。唐高道司马承祯以桐柏之桐木制琴,并作《素琴传》,为道坛佳话。道教音乐是用于道教科仪的特殊音乐,而道教科仪的整理和完善,就是唐代长住桐柏宫的道士杜光庭完成的。

道教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流派。而流传至今全国道观通用的“十方韵”,就源于天台山桐柏宫。今北京白云观道乐就是由桐柏宫经黄岩大有宫而辗转传去的。

如今,桐柏宫组建的“天台山道乐团”,挖掘整理了许多南宗经忏道曲,曾应邀献演上海世博会和北京国家大剧院,清新美妙的仙乐倾倒了无数中外观众。桐柏宫建有别致的水上音乐台,专门用来为游客演奏道教南宗音乐。演出时,美妙的仙音缥缈在群山之间、平湖之上,令人陶醉。欣赏佛道音乐将成为天台山旅游的亮点。

天台山桐柏宫道教南宗洞经音乐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全真龙门派传人至今已传至第28代。张高澄是道教南宗全真龙门派的第27代弟子,现为天台山桐柏宫住持。他将宣传道教南宗洞经音乐作为道众与百姓沟通的桥梁,积极配合当地音乐人士整理道教音乐,并组织道士与信徒成立了“鸣鹤仙乐团”,演奏道教南宗洞经音乐,每年中秋举办“桐柏悟真”晚会,带领道士参加“天台山佛道音乐会”,诵唱道教南宗洞经音乐。2012年,天台山道教南宗洞经音乐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猜你喜欢
天台山道教音乐
天台山晨读(组诗)
天台山观景(古体诗)
走笔天台山:胜迹与佛光,附以时间的颂词
天台山诗页(组诗)
北京地区现存元代道教碑刻形制研究现状
道家道教研究
音乐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