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

2019-01-09 22:41赵霞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卫气失眠症五脏

赵霞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 110032)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绝大多数人都有偶尔失眠的经历,但这并不代表疾病状态。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它影响大众身心健康、脑思维、记忆、创新性功能和社会活动功能。中医药治疗失眠症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难经》曰:“人之安卧,神归心,魄归肺,魂归肝,意归脾,志归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指出失眠与五脏关系密切。思虑劳倦,伤及心脾,脾失健运而心神失养;禀赋不足或久病过劳等耗伤肾精,水不济火,心肾不交,阴虚火旺,阳不入阴而不寐;或抑郁恼怒,肝火上扰,而心神不宁;《温病条辨》云:“不寐之因甚多,有阴虚不受阳纳者,有阳亢不入阴者……有痰饮扰心者。”指出痰饮也是失眠的病机之一。总而言之,失眠病位在心、肝、脾、肾,病机关键在于阳不入阴。中医将失眠症称之“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不寐”“失寐”等。

1 病因病机

1.1 感受外邪可致失眠 《灵枢·邪客》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阴……不得入于阴,阴虚,故不瞑”。《伤寒论》中太阳蓄血证的如狂发狂以及少阴病中的但欲寐、心烦不得眠等皆是以寒邪外侵而导致的失眠。清代医家何其伟在《医学妙谛》云:“失眠总由阳不交阴所致,若因外邪而致失眠者,当速去其邪,攘外即所以安内也”。

1.2 情志所伤可致失眠 情志所伤引发的失眠,具有长期刺激或强烈刺激的特点,与患者自身情绪调节能力较差也有关系。怒喜忧思恐分属五脏,情志郁结或太过都可影响五脏的生理功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引发疾病。如宋代邵康在《能寐吟》中云:“大惊不寐,大忧不寐……大喜不寐”。指出七情过极而不寐。《类证治裁·不寐》中云:“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表明思虑过度可致失眠。

1.3 饮食不节可致失眠 《素问·逆调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对此做出了延伸,如《张氏医通·不得卧》就明确指出:“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凡因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不寐均属之。

1.4 年迈、病后可致失眠 《灵枢·营卫生会》中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三之大病后不得眠候》曰:“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营卫不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

2 失眠的辨证论治

2.1 肝火扰心 临床症状: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主方: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龙骨、牡蛎、磁石)加减。加减:胸胁闷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佛手;头晕目眩,头痛欲裂者,可用当归龙荟丸。

2.2 痰热扰心 临床表现: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主方:黄连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枳实、黄芩、竹茹、龙齿、珍珠母、磁石)加减。加减:伴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者,可用半夏秫米汤;饮食停滞,胃中不和,嗳腐吞酸者,加神曲、焦山楂、莱菔子。

2.3 心肾不交 临床表现: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主方: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黄连、肉桂)加减。加减:心阴不足者,可用天王补心丹;心烦不寐者,加朱砂、磁石、龙骨、龙齿。

2.4 心脾两虚 临床表现: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主方:归脾汤(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木香)加减。加减:心血不足者,加熟地黄、芍药、阿胶;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兼见脘闷纳呆者,重用白术、加苍术、半夏、厚朴。

2.5 心胆气虚 临床表现: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主方: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人参、茯苓、甘草、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川芎、酸枣仁、知母)加减。加减:心肝血虚、惊悸汗出者,重用人参,加白芍、当归、黄芪;胸闷、善太息,纳呆腹胀者,加柴胡、陈皮、山药、白术;心悸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

3 中医对失眠的预防

3.1 顺应生物节律性 中医治病讲究“三分治,七分养”,主张“防重于治”。尤以“治未病”思想如此,“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三个方面。顺应生物节律性《灵枢·大惑论》说:“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卧,是在阳尽而阴气所主的时间;寤,是在阴尽而阳气所主的时间,二者总是交替往复着。也就是说古人早已认识到人体内部存在着“生物钟”的节律运动。中医调理失眠症的优势在于顺应自然对人体的影响,帮助患者恢复与自然界运行变化规律相一致的生物节律性,合理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人处于天地之间,与自然界的一切运动变化息息相关,人体内部昼夜的阴阳变化与自然界的阴阳节律变换保持同步运动。因此,导致觉醒与睡眠自然昼夜节律保持一致失眠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情志变化,根据治未病的思想情志的调节在失眠的防治干预中是十分重要。古人云:“先睡心,后睡眼”,睡觉前首先要自我调节心理平衡,保持乐观的心情,避免七情刺激。

3.2 适宜睡眠的环境 光线:就寝时最好看不到任何光线,不宜开灯就寝。窗帘:也可选用暗色系。温度: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的睡眠,平时保持在22℃最理想,冬天以19℃为适宜。湿度:维持在50%~60%。空气:室内空气应保持清新,经常通风换气。睡眠寝具:合适的枕头应高度、硬度和弹性均适宜。

3.3 合适的饮食方式 睡前忌食,忌饮酒、饮茶和咖啡。饮食会增加胃肠道负担,造成消化不良。而茶中含有咖啡碱,咖啡含有咖啡因都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易引起兴奋,不易入睡。而酒多饮也可使精神兴奋,且易成瘾,损伤肝肾。睡觉忌当风,对炉而睡。人在睡眠状态下对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容易感染风寒或引起疮疖等病症。睡前要喝杯牛奶或吃个水果,牛奶和水果中含有色氨酸,能使人产生疲倦感,有利于睡眠。但忌太甜的东西,因为甜品易使人紧张。

猜你喜欢
卫气失眠症五脏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针刺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分析
调督安神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效果及对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黄帝内经》卫气防御作用特性概览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