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见效有长短时到无效再更换

2019-01-09 03:32
保健医苑 2018年4期
关键词:降压药高峰服药

许多患者的疾病诊断明确,治疗对路,但只因不了解服药后大约多长时间才能见到疗效,结果患者吃药几天无效就换药。这种随意更换药物的做法是不对的。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要知道服药后患者的症状减轻、化验等检查指标好转,需要药物在血液中浓度的逐渐积累,药物与机体细胞受体的缓慢结合,药物作用的逐渐发挥,促使器官功能和组织结构的逐渐恢复和修复,才能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有长有短,短者数分钟,长者需数周或更长。

降压药

1.长效降压药:每日服1次,维持12~24小时,多数在1~2日见效。沙坦类降压药,如氯沙坦1片(50毫克),在服用1小时后起效,3小时达高峰;缬沙坦服药后2小时就开始降压,4小时降压效果达高峰,持续24小时;普利类降压药如贝那普利,服药后约1小时开始降压,2~4小时达高峰;培垛普利3~4 小时见效;氨氯地平是目前最常用的钙拮抗剂降压药,它作用和缓,2小时起效,血浓度平稳,在24小时内降压效果依然存在,治疗清晨高血压最好;硝苯地平缓释片起效时间2~4小时;利尿降压药吲达帕胺、双氢克尿噻、氨苯蝶啶2小时见效,但水肿消退需1周左右。虽然各种药物的起效时间略有不同,若要想总体血压控制在目标值范围,大约需要2~3周的药物调整期血压才能平稳下来。因为血压的控制不仅与单药的药理作用有关,还与药物品种、药物用量、服药时间、用药次数等因素相关。因而还需要医生根据上述因素进行调整方可,患者切不可吃药几天无效就随意更换。

2.短效降压药:卡托普利15分钟起效,维持6~8小时,需每日3次餐前服。硝苯地平10毫克,10分钟起效, 1小时达高峰,降压效果最强最快,适用于中老年人血压突然增高到200毫米汞柱以上。为防止发生脑血管意外,可以临时加服1片或者含服20分钟见效,一般不用于长期降压治疗。尼群地平10毫克,30分钟起效,降压效果缓和。短效降压有剂量调节灵活、经济便宜的优点,但不容易达到平稳和长期降压的目的,因而目前已少用。

3.复方降压药:单药降压只有40%的有效率,多数需要联合用药,我国2010年高血压指南建议:对于血压超过160/100毫米汞柱的患者,起始治疗就应给予两种以上药物或固定复方降压药。目前国内外指南多提倡用长效降压药与利尿药组成合剂,如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片、缬沙坦与氢氯噻唑片(复代文);即使使用复方降压药,也需要通过药物品种、药物用量、服药时间的调整,在2~3周后才能达到长期平稳的降压目的。

降脂药

多数降脂药的血液浓度高峰在服药后1~2小时,但检查血脂下降,尚需2~4周。这是因为血脂浓度之高低与饮食关系密切。只有当药物降脂作用大于饮食升脂作用,并经过一定时间后,血脂才会下降。总之无论何种降脂药,必须连续服用4周以上方能见到疗效。阿托伐他汀口服吸收迅速, 2小时血浓度达高峰,4周后使血脂达标;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可出现稳定的降脂作用;氟伐他汀4周后达到最大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作用。高甘油三酯患者用非诺贝特100毫克,日2次服,3周后甘油三酯降到3.6毫摩尔/升,4周后可降到1.7毫摩尔/升。而后改为每天服1次。

降糖药

血糖来源有二,一是食入的,二是内生的,就是肝脏通过糖异生途径产生的,肝脏可将血中脂肪酸、氨基酸转化为糖,这也是爱吃瓜子、花生、松子等零食的人血糖容易升高的原因。有胰岛素抵抗时糖异生活跃,就是不吃饭,血糖也会升高的。降糖药有磺脲类、胰岛素增敏药、双胍类、糖苷酶抑制药、格列奈类、胰岛素等多种。降糖的作用因为受饮食和内生血糖等因素的影响,其疗效出现的时间也不同。如阿卡波糖是糖苷酶抑制剂,能延缓糖的吸收,可降低餐后血糖,但由于饮食控制的严宽不同,很难用一次餐后血糖高低来判定药物疗效。但总体血糖下降需根据原来血糖的高低而定。阿卡波糖是降低餐后血糖的,因而不吃饭就不要吃药了。胰激肽原酶(怡开)虽然不是降糖药,却是治疗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服用后需要3个月见效,值得注意。

心脏病用药

1.治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舌下含服,2~3分钟见效;硝酸异山梨醇酯口服30分钟见效,舌下含服见效时间同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服药后30~60分钟起效,持续4~8小时;潘生丁25~50毫克,每日3次,3周后见效;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舌下含化3分钟见效,若口服需30分钟见效;曲美他嗪2小时即达到血浆峰值,重复给药后,24~36小时血浓度保持稳定状态。

2.抗心律失常药:慢心律150~250毫克,30分钟起效,维持6~8小时;普罗帕酮30分钟起效,持续6~8小时;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或心绞痛时,见效时间较缓慢,约需7~10天,在未到疗程时,不要任意加大剂量以防中毒。

猜你喜欢
降压药高峰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降压药漏服了,怎么办?
降压药您吃对了吗
茶可用来开发降压药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病毒病将迎“小高峰”全方位布控巧应对
“再加两片降压药”等十六则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石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