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R&D人员发展现状分析

2019-01-09 07:06张雪娇
创新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河南省

张雪娇

摘 要: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加快河南省科技事业发展的进程。本文通过对全省R&D人员的分布格局以及对六大传统优势产业中R&D人员状况的分析,从科技人才的不断优化、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等方面,阐述了河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成效;同时,指出了目前河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用好人才以及完善人才评价考核的激励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河南省;R&D人员;分布格局;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3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9)9-73-7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9.09.01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影响创新能力,尤其是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诸多因素中,科技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目前,相对于河南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科技人才资源较为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河南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经济的目标。

本文主要对河南省R&D人员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河南省R&D人员在不同地区、不同传统优势产业的相关情况,并对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分布格局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1 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分布格局

近年来,河南省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7年河南省R&D人员达26.64万人,居中部六省(包括河南省、山西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首位。

首先从河南省科技人才队伍近几年的人员总量、增长及分布格局的变化情况进行梳理,进而对河南省传统优势产业中科技人才分布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验证科技人才队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相关。

1.1 河南省R&D人員分布状况

截至2017年底,河南省R&D人员拥有量已达26万余人,机构分布如表1所示,地域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1可知,河南省企业R&D人员总数为215 588人,占全部R&D人员的比例高达80.92%;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分别为14 897人和28 305人,各占比5.59%和10.62%。表明河南省企业自主创新具备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将会为全省经济建设有效发力。

由表2可知,河南省R&D人员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新乡、焦作、南阳等五市(含辖区直管县),占到全省R&D人员总数的66.61%,达半数以上;信阳、鹤壁等边远地区较少。可见地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科技人才的分布情况。

1.2 河南省R&D人员总量变化情况

2013—2017年河南省科技人才队伍发展趋势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河南省R&D人员总量呈稳步增长趋势,从2013年的21万余人增加到2017年的26万余人,表明全省科技人才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在不断提升。其中,企业R&D人员数量的持续增长与政府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运行机制、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密切相关。

1.3 河南省R&D人员分布格局

采用经济学方法分析河南省R&D人员分布的格局,可揭示出科技人才分布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联系。

洛伦斯曲线(LornezCurve),也叫频率累积曲线,由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斯发明而得名。它最早是在经济学中用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洛伦斯提出: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对应关系反映在图形上。洛伦斯曲线从社会角度来看,讨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表示收入的分配越不平等。本文将这种统计方法应用在R&D人员分布的研究中。

依据河南省科技统计年鉴中2017年各地级市GDP和科技活动人员地区分布总量(含辖区直管县),制作人员洛仑斯曲线,梳理河南省R&D人员的分布格局。

制作人员洛伦斯曲线,须先确定区域等级,求出各区域某一指标所占总量的百分比,再将百分比数由低向高累加,得到一个累积百分比等列:{y1,y2,y3,......yn};再求出相对于这一指标累积序列的另一指标百分比的累积百分比:{x1,x2,x3,......xn}。将每对x,y值绘到坐标图上,各点的连线即得到所需主题的洛伦斯曲线[1]。

将河南省按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分组,根据2017年各地区GDP和R&D人员数量分布(表4),计算河南省各地区GDP和R&D人员的累计比重,如表5。

计算出累积百分比等列:

洛伦斯曲线的集中化指数计算公式:

[I=A-RM-R]

I表示集中化指数;A表示实际分布的累积百分率总和;R表示均匀分布的累积百分率;M表示集中在一个地区部门的最大累积百分率总和。

其中,I值介于0~1,I值越大,表示集中化程度越高。

洛伦斯曲线坐标轴的对角线表示沿两种分布之间是完全均衡的,有相同的百分比和累积百分比。曲线到对角线的离差就是两种分布的差异性测度。如果分布是均衡的,则洛伦斯曲线与对角线重合。反映在分布格局上,洛伦斯曲线越弯曲,说明分布越不平均,反之亦反[2]。

从河南省各区域经济发展GDP和R&D人员数量两指标的洛伦斯曲线上可以看出,河南省R&D人员分布格局基本均衡,2017年河南省65.11%的R&D人员分布在占全省47.41%GDP的地区,如图1所示。

河南省R&D人员集中化指数I=0.062,这说明河南省的R&D人员数量分布在各地区集中化程度不高,分布较为均匀。在经济比较发达的郑州、洛阳、新乡、焦作和南阳等市,R&D人员占全省总量的65.11%。其中,郑州市GDP占全省比重为19.92%,R&D人员所占比重为30.85%;洛阳市GDP占全省比重为9.38%,R&D人员占全省比重为12.17%,而在济源、鹤壁等经济欠发达地区,R&D人员数量之和仅占全省R&D人员总量的1.62%。由此可见,R&D人员分布相对各地区经济水平来说比较均衡。

由此可见,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和缓慢的地区,科技人才呈稀缺态势,因而河南省科技人才分布仍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格局。

1.4 河南省六大传统优势产业R&D人员分布

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策略是以农业为基础,重工业为龙头,食品、有色金属、化工、汽车零件、纺织、机械制造为河南省六大传统优势产业。本文对河南省传统优势产业中R&D人员数量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具体情况见表6。

2017年,河南省六大传统优势产业中R&D人员数量为118 712人,占工业企业R&D人员的61.32%,与其他产业相比明显处于中上水平,六大传统优势产业中R&D人员最多的三大领域依次为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分别占六大传统优势产业总体的35.40%、22.17%、15.34%。食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和纺织工业所占比例相对较少,依次为12.45%、9.27%、5.36%。要想继续发挥六大传统优势产业的作用,须重视提高该领域技术人员总量并保持总体结构均衡。

由图2可直观地看到,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果。交通运输、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纺织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加工等六大传统优势产业的R&D人员数量从2013—2017年基本保持平衡发展,说明河南省科技体制和企业体制的改革,保障了科技人才流动的基本趋势。科技人才在河南省六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均衡分布是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2 河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2.1 科技人才队伍不断优化

近年来,河南省促进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围绕改造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五大制造业主导产业,扶持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培育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站在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领军人才,构建了产业创新人才队伍体系。目前已打造了一支有规模、有素质、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科技人才队伍,在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2.2 培养、使用、吸引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

为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培养、使用及吸引科技人才的政策。首先,为加快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创新型河南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相继颁布了《河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河南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程》等一系列促进科技人才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文件,着力提高引进人才的效率和成效,为河南省科技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新创业平台。

一是以院士工作站为载体,以河南省各领域创新需求为导向,以院士及其团队为核心,分别以各研发机构相联合,搭建科技研发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截至2016年末全省共柔性引进院士244人,院士团队科研人员有1 659人,极大地提升了河南省科技研发水平。

二是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2011—2020),坚持招商引才并重、引技聚才并举,因地制宜,广泛依托科技创新基地、平台、项目,结合招商引资、产业转移、技术转移等多种方式,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

3 河南省科技人才隊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各领域技术创新人才匮乏。河南省科技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稀缺。如全国共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9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68人,而河南省仅拥有两院院士24人,占全国总数的1.45%。河南省是人口大省,据省统计局数据公报可知,全省总人口为10 72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80%,GDP占全国的比重为5.43%。由此可见,科技创新人才数量与河南省人口大省的地位严重不匹配。

另外,河南省科技人才基础队伍不够壮大,每万人中拥有的科技人才数量和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分别为360人和140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0人和220人),在全国位次落后,基本居于末位(第27位和31位);科技人才的供应源头也居弱势,缺乏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由此可见,无论是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还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总量都是河南省的短板。

3.1.2 科技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是人才激励机制尚需健全。现行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仍沿用传统的考核制度,尤其对一线R&D人员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仍围绕着“课题—成果—获奖—职称”形成循环。二是人才引进环境有待优化。目前,河南省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重大创新型项目设置等方面均不具有优势,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方面都缺乏政策的强有力引导,对于引进和留住科技人才没有形成优势。三是人才政策衔接不够紧密。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后,相关的扶持政策没有及时跟进,不利于引进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四是人才配置使用不够科学。选拔引进的科技人才不能合理配置,引进的科技人才深入企业和基层一线的较少,科研工作与产业技术相互脱节。

3.2 成因分析

一是河南省经济实力不足,提供科技人才的待遇不具有竞争力。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科技人才选择去留的主要因素之一。经济发展势头比较好的地区,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为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助力,因而需要为引进的科技人才提供相对优越的发展环境。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对于科技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但其能为科技人才提供的政策环境和物质环境都相对薄弱,因而引进科技人才较有难度,且如果管理不善,还会导致科技人才的外流。

二是河南省关于科技人才的政策环境亟待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了科技人才结构的变化,使得交通运输、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纺织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加工等六大传统优势产业中现有的各层次科技人才数量与调整后的经济结构不相符,有些传统优势产业因失去竞争优势而发生科技人才转移,科技人才流动更加频繁,并且会出现更大的缺口。河南省虽然出台了“中原千人计划”等系列有关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待遇政策,但缺乏对其他层次科技人才引进给予政策上的指导。

4 促进河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围绕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目的,加快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机制[4],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进一步推动河南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4.1 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科技人才战略是实现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保障,把科技人才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培养、吸引和使用等方面做出多维度全局性部署。河南省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按照河南省人才发展战略规划,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科技人才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队伍。

4.2 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主动适应转型升级需要,不断开创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和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局面,把这些国有企业打造成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

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是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三大主体,要发挥好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积极探索和培养一批产学研科技创新人才、成果转化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和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4.3 优化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素质人才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更是城市活力的源泉,是城市吸引力的证明。

科技人才的引进要与河南省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同步推进,紧紧围绕实际需求制定政策,实现科技人才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同时,还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方发力,政府部门要持续改善河南省的营商环境和提升服务效率,不断优化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加快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为引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提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服务,支持其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二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豫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在一定时限内首次申报职称,可根据其学术水平,直接申报评定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也可参加河南省职称评定绿色通道考核认定。三是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随迁子女,由教育部门负责协调进入优质学校就读等。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确保人才不仅能引进来,还能留得住。

4.4 完善科技人才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在科技人才评价考核和激励保障等方面,借鉴其他先进省份的经验做法,研究制定一套符合创新人才成长发展的政策制度。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科技人才的特点和职责,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标准,重点评价科技人才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实际能力及业绩,实施共通性与特殊性、水平业绩与发展潛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并建立评价标准动态更新调整机制。

参考文献:

[1] 刘保民.河南省科技人才开发与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2] 朱树婷,区域科技人才需求预测模型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3]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9号)[EB/OL].(2016-03-21)[2019-07-08].http://www.gov.cn/xinwen/2016-03/21/content_5056113.htm

[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8-02-26)[2019-07-08].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26/content_5268965.htm.

[5] 佚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河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程[J].科学中国人,2017.

[6] 芮国强,彭伟,陈童.地方政府人才政策效能评估:以常州为例的实证研究[J].学海, 2017(6):156-160.

[7] 陈恒,初国刚,侯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动力机制研究[J].管理学报,2018(4):548-556.

[8] 朱树婷.区域科技人才需求预测模型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9] 王海蕴.“抢人”更要留住人,为人才干事创业营造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J].财经界, 2018(6):79.

[10] 王金蕊.基于區域视角的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探究[J].电子制作,2013(19):276,280.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 is the core el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 team can help Henan Province to impro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R&D personnel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 status of R&D personnel in six traditional advantageous industries,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D personnel team in Henan Province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Henan Province.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training talents, introducing talents and reasonably using talents, and perfecting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alent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R&D personnel; distribution pattern; incentive mechanism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河南省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周口市检察院依法对王宏景涉嫌受贿案移送审查起诉
河南省周口市检察院依法对鲁轶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案移送审查起诉
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激励机制及其实施效果研究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激励为支点撬动转型发展创业创新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