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题材音乐作品《雀跃》的创作思考

2019-01-10 00:34昆明市盘龙区文化馆
民族音乐 2019年3期
关键词:空灵雨林孔雀

■贺 湘(昆明市盘龙区文化馆)

云南,祖国西南边疆一个民族音乐艺术的聚宝地。这里汇集了26个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传统和艺术成果,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因而显示出我国任何其他地区的传统音乐都难以比拟的丰富多彩。长期生息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为我们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民族音乐,像星辰缀满天空,像珍珠洒落海底,珍贵而浩瀚。由本人创作的少数民族题材舞蹈音乐作品《雀跃》便是在这片艺术资源肥沃的土地上孕育而出的。

■创作背景

2018年,受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石梦媛副校长邀请,共同打造一个节目参加“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融合研讨会暨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经典案例展”的展演。根据主办方要求,各省要突出展现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课程相融合的成果。刚好半月前,学校舞蹈老师吴海燕借用《雀之灵》的音乐编创了一个孔雀舞。而“傣族孔雀舞”正好又是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循着这条脉络,我们确定了新创一个以歌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思想的孔雀舞,我个人的任务是为这个舞蹈作曲。

■创作准备

艺术作品是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优秀的艺术作品题材鲜明、主题清晰、细节完整、情节跌宕、情感丰富。为了让作品更具有审美性、思想性和独特性。我们不断研讨、反复磋商,最终达成共识。新作品定名《雀跃》(石梦媛定名),含5个结构层次如下:

1.雀醒

沐浴着清晨第一缕阳光的雨林精灵——小孔雀即将苏醒,开始它们美好的一天。

2.雀遇

一位傣族小卜少误闯了进来,被这神秘美丽的仙境震撼。看,那花孔雀把尾巴抖得哗哗响,漂亮的尾巴像仙女手中的彩扇,慢慢散开,又像透亮的珍珠撒在身上。被人类打扰的小孔雀们惊慌失措地躲避着这个不速之客。

3.雀探

小卜少跳起家乡的舞蹈,想用她的善良热情,以及优美的舞姿赢得孔雀们的认可。小孔雀们从躲避、试探到信任、接纳、逐渐爱上这美丽的姑娘。

4.雀融

傣族少女随风摇摆,款款而来,她步履轻盈地欢跳着。孔雀围着小卜少展开彩屏,像一把巨大的羽毛扇,更仿若一双双闪亮的大眼睛,她们快乐地在一起翩翩起舞、和谐共处。

5.雀跃

在爱的世界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美丽多情的红土高原啊,所有生灵都在为你的博爱雀跃起。

■围绕故事大纲,展开音乐联想

(一)雀醒

音乐先从山林鸟鸣和雨水嘀嗒声开始,以一种速度缓慢、节奏不规则的自由节拍来托起背景音效,4个小节之后,低音葫芦丝舒缓低沉地声音由弱极强,一点点渗透进来,营造一种静谧、神奇的画面。

旋律进行到第16小节时,音乐形象渐渐明朗透亮,音乐画面也逐步打开。引子部分的旋律感逐渐加强,一直到第30小节的时候,呢喃的人声、雨声、流水声交织进来,暗示着雨林中居住的精灵们苏醒了。那早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穿透植被丰盛的雨林,只是用热气笼罩着雨林的外围,让露水升华。

这一段音乐旋律的写作,让我想起2016年,我采风到达西双版纳勐腊。勐腊盆地里有一条宽阔的罗梭江,这条河是澜沧江的支流,围着一片低洼的土地,形成一个葫芦形的半岛。那次采风,阴差阳错误入葫芦半岛旁的傣家寨子,因为时间太晚,便向村民借了帐篷,在寨子边的雨林露营了一晚。第一次在原始雨林露营,紧张、好奇让我的耳朵过于敏感,彻夜都能听见或强或弱的各种声音:有露水划过一叶又一叶凤尾竹后,滴滴滴嗒嗒细雨般的声响;有风哗哗吹起凤尾竹的叶片,叶尖相互碰撞的声响;有不远处罗梭江涓涓流淌的声响……我似乎还听到小动物呼着暖暖的气,在帐篷外小心移动嗅着鼻子的声响……就这样翻腾了一夜。第二天,迷迷糊糊钻出帐篷,只见晨光弥漫在浓浓雾气中,远处傣家寨里的炊烟袅袅,人们隐隐约约的说话声从寨子里传来。

(二)雀遇

音乐由静转动,4/4拍的节奏下,空灵鼓敲打出两个小节密集的八分音符,这是傣族小卜少音乐形象的第一次亮相。之后空灵鼓转为二声部背景音乐。而旋律声部从第3个小节不露声色地进入,又通过中音葫芦丝气断声不断的演奏方法,把音乐练成一条线。像这样两声部交织着再持续8个小节后,弦乐团加入旋律声部,空灵鼓继续在二声部给出跳跃感,整个作品开始立体而丰满起来。借此,我要特别介绍一下空灵鼓。空灵鼓又称为无忧鼓,其音色优美、婉转悠扬、穿透力强。我之所以在这里用空灵鼓,就是想用其空灵透彻的音色来描绘纯真可爱的少女形象。

(三)雀探

第三部分是小卜少和小孔雀艺术形象同时展现的段落,我将这一部分分为A、B两段。A大段一开始,我就用傣族特有的民族乐器铓锣、象脚鼓,以2/4拍的欢快节奏直插进来,暗示着角色双方已经把思想上的试探变为行动上的挑战。铓锣和象脚鼓以每小节2拍的规律节奏敲打8个小节后停下,留下象脚鼓与象征孔雀的竹笛和象征小卜少的空灵鼓互动,而象征雨林的管弦乐团极轻地作为背景烘托着。速度方面,从铓锣每分钟120次的击打开始逐渐加快,B大段的B1小段,在速度上和A大段保持一致,但节奏上已经变化为密集的十六分节奏型,旋律也继续发展开来,显得更加热烈奔放。B大段的b2小段,在旋律和节奏方面和b1小段一模一样,但更加快速。而这个时候,空灵鼓、葫芦丝、竹笛三种乐器逐渐淡出,管弦乐突出出来,暗示着人与动物在一个自然背景下开始相互信任、接纳。

(四)雀融

伴随小提琴温柔悠扬地拉出第三部分最后一句转折句后,节拍从2/4拍转变3/4拍,速度回到每分钟100,空灵鼓、竹笛和葫芦丝以三声部形式互相诉说着,模仿昆虫声音的打击乐穿插其中,形成一个其乐融融的温馨场面。

此处三声部交织,此进彼出的和声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多声部的形式再现热带雨林真实的情景。莽苍神奇的原始雨林,栖息着539种陆栖脊椎动物,鸟类429种,两栖动物47种,爬行动物68种,分属18科54属的鱼类100种。森林植物也种类繁多,板状根发育显著,木质藤本丰富,绞杀植物普遍,老茎生花现象较为突出。各种姹紫嫣红的植物,宛若飘落凡间的美丽精灵。穿行在热带雨林中,有时静谧得仿佛时间停止了,似乎所有的动植物都屏气凝神,在玩一种无声的游戏,这倒像极了音乐中的休止段落。可是有时,哪怕你踏出最轻的一小步,也会让树叶悉悉索索地颤抖起来,而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蛙儿”“鸟儿”相互高声呼应着,昆虫也活跃起来,甚至伪装成溪石的棕红色的山螃蟹也急匆匆地挥舞着两个大钳子,动静不小地趟过小溪。此刻森林里所有的动植物和谐相伴,共同奏响“绿色的生命交响曲”。

(五)雀跃

作品取名“雀跃”有三层含义:其一,人类为生命与自然的融合欢呼雀跃;其二,舞蹈作品中的角色——小孔雀和小卜少欢快地在一起玩乐雀跃;其三,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鸟儿们,每天都在枝头和鸟巢间奔走雀跃。最后的段落,旋律紧扣《雀融》段落,几乎没有变化,却将3/4拍发展为6/8拍,通过复拍子的律动感推动着音乐,使整个段落更加流畅荡漾。配器上也从几个乐器的三声部交融发展为整个交响乐团的彼此配合,一起推向高潮,在最强音结束。

舞蹈音乐作品《雀跃》前期小样一出来,立刻请舞蹈编导进行排练和试跳,而后又再不断地改进中修改完善。最终,在北京首次亮相中就获得观众的赞誉与肯定。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明珠的云南民族音乐,给予我们云南音乐人太多的营养,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整理、保护、传承、发展好这座音乐宝库将成为我矢志不渝的努力方向。民

猜你喜欢
空灵雨林孔雀
空灵清爽 蓝色仲夏
鲸现雨林之谜
你真的认识孔雀吗
你知道“水下雨林”吗?
雨林里有一群霸
向雨林出发吧
艾如:暖如一抹秋阳
艾如:暧如一抹秋阳
孔雀1
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