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是什么

2019-01-10 05:14◇骆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多边形课程目标笔者

◇骆 奇

当下数学教育,存在这样的逻辑链:共识与愿景—教育理念—课程目标—国标教材—教材单元—单一课时。 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容易聚焦“教教材”,进而只关注本课时内容的重、难点。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在用好教材的同时,眼光应该更宽广一些,可以通过审视教育逻辑链,回到源头去思考和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在一次观摩课活动中,笔者与一位台湾来的老师同课异构。课后,一位观课老师问:“你们二人的教学目标分别是什么?”同课异构,两课的设计与观感虽大相径庭,但所用教材相同,理应教学目标一致, 观课教师发此疑问是我始料未及的,但又合乎情理。

这节课上的是“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主要探讨钉子板上多边形的面积与多边形边上、内部钉子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在目标设定上侧重点有所不同:台湾老师侧重研究方法,注重教师引导,课堂呈低结构化,弹性目标多一些;笔者侧重感受规律,呈现的是大问题模式化课堂,更自主开放,刚性目标多一些。对照课标,台湾老师更多关注数学思考,清晰地勾勒出解决本课问题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笔者更多关注问题解决,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悟、体会数学规律。这节课是苏教版教材中的内容, 有些版本的教材中没有。全国小学数学教材的版本有很多,有些内容是所有版本的教材都有的,有些内容却不一定。那么,教材中有没有这些内容到底重要不重要呢?笔者认为,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我们更看重的应当是老师是不是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搭建一个平台,引导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去思考、探究和交流,并通过这个过程去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内容本身是什么,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小学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要把这四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有机结合成一个密切联系、互相交融的整体,从整体上实现课程目标。知识技能是基础性目标,也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而教材则为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的形成,都应蕴含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他的著作《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说:“不管他们(指学生)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 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米山国藏先生所说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正是我们需要始终铭记于心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多边形课程目标笔者
多边形中的“一个角”问题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利用平行探求多边形的角
多边形全等的基础——三角形全等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老师,别走……
多边形的艺术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