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陷入懒惰的勤奋

2019-01-11 09:34○季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校领导中层干部精力

○季 毓

上月中旬,我省第七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笔者观摩比赛时邂逅了全国名师、石家庄市第42中学的田丽霞老师,她带领田丽霞工作室的十几位老师一起观摩比赛,并于比赛间歇时间进行了研讨,笔者受邀参加。田老师在研讨中提出了一个乍一听自相矛盾的词——懒惰的勤奋。

田老师引用自己的经历来说明:在油印时代,给学生印试卷忙活到大半夜,然后感觉很有成就感。但反思一下,自己的这种劳动并没有多少含金量——根本不需要动脑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座老师们纷纷就此展开批判和自我批判。有位在校担任中层领导的老师反思:他每天的工作是从“踢脚线”开始的——一大早就认真检查卫生,“踢脚线”是否干净是重要衡量标准。然而,这项工作真的需要中层干部或是教师亲自去做吗,学生自己不能胜任?这项工作就算耗费自己大量精力,也只是“廉价的勤奋”。

“通过不动脑子的勤奋获得成绩,其实是一种懒惰。”田老师一语中的。

“懒惰的勤奋”是如何产生的?田老师分析:除了个人想偷懒的劣根性外,领导的评价取向也是重要的“推动”力量。

没错,不少校领导偏好表面上的成果:卫生——一尘不染,秩序——整齐划一,纪律——秋毫无犯,例会——层类齐全,报表——应有尽有……至于这些成果对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内涵发展有无实质作用,那就另当别论了。反正,一张张成绩单在这摆着,忙碌或勤奋也都眼见不虚。

如果中层干部、班主任、科任教师的精力都投诸于这些事务性工作上(尽管有些是有实质价值的,但未必需要中层干部、班主任们事必亲躬),他们还有多少精力去思考教育内涵、为落实某些先进教育理念而谋划实施呢?更可怕的是,如果做这些事务性的工作能获得领导认可、换来职级的提升,成就感因此而得到满足,那对研读、践行真正的教育还会有兴趣吗?

为了立德树人的使命,也为了自己和学校的发展,普通教师、班主任、中层干部、校领导,都请提高警惕,避免让自己陷入“懒惰的勤奋”,更不要因自己的导向而让别人陷入“懒惰的勤奋”中。

猜你喜欢
校领导中层干部精力
事业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思路
房间里的自言自语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双一流”建设高校校领导群体特征研究
“陪餐制”不是“吃顿饭”这样简单
如何创新学校中层干部管理工作策略
3步曲之精力恢复
沟通:班主任工作的良方
校长要善于引领中层干部走出“两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