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使用率评估与学校实验室制度的建立

2019-01-11 13:27山东省泰安高新区天宝镇第一初级中学271211时贞岭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9年6期
关键词:器具督导分组

山东省泰安高新区天宝镇第一初级中学(271211) 时贞岭

1 引言

笔者从事初中生物教学30余年。作为一名生物教师,经历了基层学校实验室的变迁历程,从平房到楼房、从课桌到专门的实验桌,从教学挂图到多媒体、从自制教具到成品模型 (具),从简单药品器具到标准实验化学药品器具的配置,等等。实验场所越来越宽敞、明亮,实验室配置越来越现代化,实验药品、器具、材料越来越齐全,可以说基层学校实验室建设有了质的飞跃。

但如此好的实验设施有没有被充分利用呢?教育综合评估中对学校实验室的实验评估又是怎样的? 基层学校又该如何建立健全实验室制度以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呢?

本文就以上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2 目前基层学校实验室使用现状

河北科技学院的付玲于2017 年6 月撰文指出:“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了实验教学的地位,国家对实验教学的投入不断加大,基础教育阶段的实验室设备基本完善,大部分中学都配备了科技实验室这一教学场所。中学阶段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而在实际实验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科技实验室的教学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没能得到及时培养。”

来自吉林长春的孙超所著 《小学科学实验室实施现状与研究》称:“目前,小学科学实验的开出率非常低,实验室管理人员更是处于空白状态,所调查的学校中基本上没有专职的实验器材管理人员,通常由科学学科教师代管,而多数学校专职的科学学科教师缺乏,他们的课时量大,管理实验室分身乏术,只是在上级督导检查时简单草草应付了事。”

重庆市的丁建伟在其所著 《初中物理实验室建设情况调查》一文中,通过大量调查得出的数据说明:“一般情况下教师只操作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部分学校干脆连演示实验也不做,更谈不上课程标准上规定的常规基本实验 (即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学校所重视的是与升学率有关的学生分数,而不顾及教学过程,无所谓实验与能力,导致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其他能力都很差。”

以上是3个不同地区基层学校的实验开展情况,基层学校的实验室使用情况可略见一斑。笔者所在区域学校实验情况与以上3个地区的情况大同小异。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被多媒体 (课件)代替,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放弃丰富的实验室教学资源,学生的探究活动被讲解替代遭扼杀。

3 教育综合督导关于实验室使用率的评估

3.1 评估的方向性与定量

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由于是对学校办学方向、办学条件、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与教育发展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估,它对学校实验室的评估仅仅是起到方向性指导作用,所用的评估用语也是描述性的、笼统的,譬如对实验室的管理要求是“管理规范”,对实验开设的要求是 “开设齐全”,对实验室的使用要求是 “使用率高”。那么, “管理规范”“开设齐全”的标准是什么、实验室怎样使用才算 “使用效率高”呢,这些问题没有定量说明。另外,从评估方法上看,对实验室的实验效率评估采用 “查看资料”和 “结合学生问卷”的方法进行,也是不具体的。

目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结合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教育综合督导的目标进行了分解,使其具体化,而且赋予不同的分数,从而可以实现量化。通过几年的不断实践,用这些量化指标去指导区域内学校的实验教学,督导指标逐渐完善。根据实验室的管理与实验教学的要求,把综合指标主要分解成“配置” “仪器设备登记建账及使用”“使用器材添置与维护”“制度管理”“危险品管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等几项内容。在以上几项指标中,综合督导又加大了对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评估力度,因为这两项指标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两项分值占总分的60%。在评估方法上更加细致,譬如对教师的演示实验,看其是否紧扣教材内容精心备课,看其演示实验的申请单与实验室使用记录等;对学生分组实验则查看分组情况和实验次数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等。

3.2 评估工作中的缺陷

评估制度的完善并不等于实际工作就做的完美,虽然评估制度使学校实验教学做到有章可依,管理方向明确,方法细致,但由于基层学校的人员短缺和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领导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偏差,这些制度无法得到一一落实。平时的工作不做,上级督导检查时只能应付,应付的方法往往是钻了评估工作中的漏洞。缺陷之一:督导中走马观花,只看表面现象,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缺陷之二:所查看的资料没有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这些资料没做进一步的考证,而被督导评估人员信以为真;缺陷之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申请单、通知单、记录单,实验器材、药品耗材的借领,实验记录,实验报告,这些能够反映实验室使用效率的材料,不辨真伪就直接记录在评估表上,这往往是评估工作中最大的缺陷。

3.3 实验室评估方法改进

针对以上评估工作中的缺陷,笔者提出3条改进建议。

建议一:看演示实验通知单中的器材器具药品耗材等借领时间、使用时间与归还时间,与使用班级课程表、使用教师的实验备课日期等,是否相吻合。备课时间应该早于仪器 (药品)借领时间,仪器借领时间早于使用时间,使用时间早于归还时间,环环相扣,只要有一处不相吻合,则材料不真实。

建议二:看学生分组实验通知单中的实验名称与日期是否与使用教师的备课一致;看学生分组实验座次名单与实验班级是否一致;看实验日期、节次与班级课程表是否一致;看实验通知单中的实验开设预备组数与调查中学生的回答是否一致。以上实验教学都存在着逻辑顺序关系,这是检查评估材料真伪的重要举措。

建议三:看台账上的器具材料药品数量,对照教材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器具材料药品数量,看有没有缺项(特别重要必不可少的器具),看数量上足不足。如果存在实验重要器具缺乏,这个实验就无法开设,与本实验有关的材料就缺乏真实性。当器具材料数量无法完成预备开设的组数时,台账与实验器材不相符,则材料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4 学校实验室制度的建立

作为一线教学的基层学校,如何把实验室制度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发挥督导评估的效能,一方面要踏踏实实的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办学、促学,不做违反规定的事情;另一方面不要墨守成规、循规蹈矩,而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资源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4.1 实验室制度要与教师的考评挂钩

无论是专职的实验员还是兼职的实验教师,他们是实验室的使用者与管理者。实验教学存在应付了事的原因是没有与教师考评挂钩,教师干好干坏一个样,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成绩,用学生的考试成绩量化教师的成绩,谁还顾及实验室的管理与学生实验的实施。任凭仪器室橱柜里的器具布满灰尘、生满铁锈,没有人去保养,因为干了也白干,考评时没有分数。为什么用讲实验替代学生实验,学生实验费时费力,讲解实验让学生从原理上明白会应试就可以了,反正又不考实验操作能力,抱着这种指导思想也无怪乎督导材料造假了。长此以往,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如何培养? 国家的教育督导如何落实? 所以,只有与教师的考评挂钩,实验室的使用制度才能得到落实。

4.2 硬件要“硬”,软件不能“软”

实验室的配置、仪器设备与实验器材等 “硬件”是学生实验的基础,这个一定要 “硬”。随着国家教育均衡化政策与方针的落实,基层学校的办公经费足额按时下拨,如果再以经费不足为借口不去配置或配置不全实验设备器材,那这个理由显然是不成立的。实验制度的制定、实验的实施、实验器具的使用与维修等这些“软件”,决不能滞后,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验教师要对级部负责,级部要对学校分管领导负责,学校分管领导要对校长负责,层层落实,学校上下齐抓共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制度的真正落实。

4.3 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同时注重保存过程性材料

脚踏实地的干,开齐开全实验,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完善实验通知单内容,实验记录要丰富,实验报告要规范,学生实验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得到提升,以上这些都是基层学校实验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关于实验特色学校的开创性工作,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例如利用带有班班通、能上网的实验室,进行实验课的现场直播与实录,通过直播与实录有利于师生对实验过程的总结与反思,完善教学与学习方法。如果我们把每一堂实验课的电子备课(包括实验教学过程所采用的课件、微课等)、把每一堂实验课的教学实录保存起来,编辑成电子资料,何愁备课与上课不统一? 督导评估时,拿出所保存的这些过程性材料,实验评估的各项指标均具备了,得到评估者的好评也就顺理成章了。

5 结束语

教育综合督导为学校办学把脉,为学校健康发展引领方向,是教育行政部门落实与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保障教育长足发展、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百年大计,各级各类学校务必遵守与执行。作为国家教育基础的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基层学校,随着国家教育均衡化的发展,学校配置建设越来越标准化和现代化,学校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实验室,更应该发挥其最大效能。为此,学校应该开拓思路,放眼未来,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实验教学制度,提高管理者和实施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切实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器具督导分组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计量器具产品商情
计量器具产品商情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科学确定